池令華才剛抬步,便听見樓梯上傳來“ ”的急促腳步聲,忙住了腳。
只見上面下來一人,個子不高,穿著半舊的青布直身,身形微胖,臉龐圓圓,見人未語先笑,觀之可親。
卻正是會安樓的林掌櫃是了。
只不過這會兒他陰沉個臉,急急下樓,仔細一看,那衣裳上還有半邊濕了水。
幾人看見,便知道樓上大抵發生了何事。
“林掌櫃。”杜文秀出聲叫道,酒樓內門未全開,光線昏暗,他們又是背著光,乍一看,倒看不清面容。
林掌櫃眯著眼楮看了一時,遲疑開口道︰“你是?”
“林掌櫃,是我,桃花村的杜娘子。”杜文秀笑吟吟說道。
“啊呀,原來是杜娘子,許久不見,近來可好?”林掌櫃忙團著揖上來,走到近前,才看清了人。
見面寒喧幾句,又將池令華將月娘介紹給林掌櫃,便听到樓上又是一陣“ 里啪啦”的聲響。
林掌櫃無奈回頭往上看了一眼,深深嘆了口氣。
“林掌櫃......”杜文秀叫他,林掌櫃苦笑搖頭,伸手將他們往一旁讓。
“這會兒也是飯點兒,要不咱們去順福樓吧,坐下一邊兒吃一邊兒說。”月娘提議道。
林掌櫃有些愕然︰“杜娘子與安娘子,是特意來找老朽的?”
“正是哩,有事要勞動林掌櫃幫忙,這才特意跑一趟過來。”杜文秀笑道。
池令華也上前,幾句話說得林掌櫃跟著他們邁步去了順福樓。
“喲,這不是林掌櫃嗎?如今怎麼有功夫到我們順福樓來坐,可是稀客哩。”
順福樓的小二瞧見林掌櫃,下意識的便陰陽怪氣道。
“休得無禮。”池令華臉色一板,沉聲斥道。
他雖是商人之身,卻也久居上位,家中僕婦無數,自有一番威嚴在,哪里是區區鄉野小二能比。
他一開口,小二登時住了嘴,將幾人引向了樓上雅間落座。
既有池令華出頭,杜文秀兩人落得輕松,點完菜後,便樂得當個背景板,與他幫腔就是。
听得池令華說完,感受到三人真誠,林掌櫃苦笑道︰
“打從我父親那輩開始,我林家就是會安樓的掌櫃,父親臨終囑托,這會安樓若一直開著,我們林家就一直給他做掌櫃。”
“沒想到,到我這,兩代而終啊,我的心啊,就像是被刀子捅了多少回一般,心里痛哩。”
林掌櫃說著,便哽咽起來,淚水既出,就再也忍不住,一時間老淚縱橫,連著月娘和杜文秀也都有些動容。
“若不是東家一意孤行,非要換了你家的醬菜,去賣吳氏醬菜坊的,鑽進了那些小利之中,反忘了根本,會安樓又如何會落得今天這個下場。”
“可是,會安樓不是在府城還開了一家嗎?便是關了這里,也未必傷了根本。”杜文秀想起來之前與林掌櫃的交流。
林掌櫃搖頭道︰“府城的會安樓卻是東家的叔父在照管,年余下來,竟將東家架空的實實在在,到發現時,卻已晚了。”
“那方才,會安樓的東家是在摔東西?”月娘遲疑問道。
林掌櫃嘆了一口氣,才說道︰“卻是怪我沒有檢查好醬菜哩,所以才給了他人抹黑的機會,致使會安樓再也爬不起來。”
“只是那醬菜換了小壇子,都是密封好了送過來的,也不方便打開檢查啊。”林掌櫃委屈。
“許是封壇的時候沒弄好罷。”不是自家的醬菜,杜文秀也不好說得太肯定。
不過心中也拿定主意,回去得叫莫娘子將品控一塊兒把好關,不要出現這樣的情形。
“那吳氏醬菜坊,現在是個什麼樣規模了,林掌櫃可知曉?”既說到了,便隨口問一句。
林掌櫃憤憤道︰“當時不光會安樓這一批出了問題,其它家隔三差五的總也鬧出些子事來,慢慢的,就都不收那邊兒的貨了。”
他躊躇了一下,又道︰“不過听說那吳家小娘子,好似惹上了官司,情況不大好哩。”
“我們這回來,其實是想請林掌櫃到藏雅軒去當掌櫃的,只是不知林掌櫃自己可願意?”
眼瞧著他們聊的話題是越來越偏,池令華不得已出聲將主題拉回來,單刀直入問道。
林掌櫃怔了一怔,左右瞧了瞧杜文秀與月娘,很是猶豫。
“這,久聞藏雅軒多是接待文人墨客,我這胸無點墨之人,怕是擔不起這般重擔哩。”
“林掌櫃多慮了,我們正要將藏雅軒改頭換面,另換一種風格哩。”杜文秀笑眯眯說道。
“這也是我們三人坐了老長時間的車趕到會安樓來請林掌櫃的原因。”
杜文秀與月娘你一言,我一語,將事情說了個七七八八。
但是林掌櫃猶豫依舊。“這,這會安樓的大廚,可有拿手的菜色?”
杜文秀與月娘相視一笑,杜文秀朝前探了探身子問道︰“林掌櫃可還記得當年我賣與會安樓的木耳涼拌菜的方法?”
“自然是記得。”當初這清脆爽口的木耳,可是叫會安樓籠絡了一部分好吃木耳的顧客。
只是後來大廚出走,將這木耳的法子又帶到了其它酒樓去,自然就不是獨家生意了。
“那就是杜娘子獨家菜譜里最簡單的一種哩,林掌櫃若是去了我們酒樓,以後有新菜都叫你先試吃,保準你絕不會後悔。”
月娘大吹大擂,林掌櫃表示有些不信。
池令華淡淡一笑,說道︰“林掌櫃千萬把心放在肚子里,這酒樓做好做不好,一看菜色,二看掌櫃的,這也是為何我們不辭勞苦跑到這石河鎮來請林掌櫃,自然是瞧中了林掌櫃的本事。”
林掌櫃悄悄坐直了身子。
“這做生意,便是打不會到會的,好在我池家家底厚,經得起折騰,不像有的酒樓,稍有差池,滿盤皆輸。”
“我們池家的財力,還是當得起她們兩個的後盾的。”
他這一番話說完,林掌櫃更是糾結不已。
“林掌櫃若是肯去幫我們,便是這孫兒上學堂要尋先生,家里人跟著過去安家,一概不需擔心的。”
“如今城里最好的學堂里頭的先生,最愛我家的醬菜,前些日子,安娘子的佷子還打從石河鎮的書塾換到了城里的學堂哩。”(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