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霸天下

第33章 內政人才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楊老三 本章︰第33章 內政人才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三國之霸天下 !

    因原來漢中有士卒五千,將老弱病殘的一千人遣散之後,剩余四千士兵。楊奉按照自己的打算,當即任命高順為都尉,統領漢中所有的軍隊,成廉為司馬,統領兩千士卒,徐榮、龐德為軍侯,分別統領一千士卒。旋風騎和鐵戟衛暫時歸高順直接統領,對于從太行山帶來的那一萬人楊奉還不想讓他們露臉太早,交給他們的工作便是開墾荒地,鍛煉身體。

    將軍隊訓練安頓好之後,楊奉便開始翻看甦固交接的漢中人口記錄,漢中人口共計四萬六千八百七十二戶,五十六萬九千七百多人,這個數字在今天看來是很少,單是在三國時期卻是不少,因為在景耀六年蜀國滅亡時的人口才是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

    從這里大家可能會看出,為什麼近六十萬人口的一個漢中郡,卻只有五千士兵,這個數字確實太少了。在東漢的制度下,軍隊隸屬于中央,各州郡的軍隊數量很少,一旦那個地方發生戰亂,當地政府必然無力鎮壓,這時便需要皇上派一位將軍手持虎符,可以調動各地兵馬,再進行鎮壓叛亂。

    當然,這樣的方式既有好處也有弊端。好處是加強了中央集權,使得各地的勢力變得微弱,無力和中央對抗,不可能再出現像西漢時期的八王之亂的大規模叛亂;弊端也很明顯,就是一旦遇到像黃巾之亂這樣的大規模的暴動,中央也會措手不及,沒有抵抗的力量,只靠禁軍校尉們的那些士卒是不夠平亂的。就說黃巾之亂,若不是起義倉促,張角早亡等原因,東漢政權必然要提前下台。

    還有一點,對于黃巾大起義這樣的,等到中央派出軍隊進行平叛之後,必然為時較長,地方政府必然無法忍受黃巾帶來的災禍而自行組建武裝,由于為時較長,一旦平息,地方武裝便成了尾大不掉之勢,中央政府還是一樣無力約束。

    楊奉本有心將漢中的軍隊擴至一萬人,卻擔心洛陽方面知道,另外漢中的財政狀況以及糧草儲備狀況楊奉還不是很了解,若是貿然將軍隊擴到一萬人,可能會使得漢中的財力和糧草支撐不了,所以這一念頭只能等到將漢中的一切了解之後再進行了。

    楊奉到現在終于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很致命的錯誤,從師左慈三年,楊奉對于武藝、兵法、醫術可謂是樣樣精通,但是對于內政,楊奉卻完全是一個門外漢。來到三國之後,楊奉便夢想著能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州或郡,然後再趁著亂世,一統中國。

    如今這個願望終于獲得了一個小小的成功,不但擁有了漢中一郡之地,而且手下的高順、成廉、龐德、徐榮,不是沖殺戰場的絕代猛將,便是智勇雙全的領軍大將,但是,很可惜,他們只是武將,要說是搞內政,恐怕把他們四個全殺了也不行。

    現在楊奉終于後悔為什麼沒有在來漢中之前招募幾個人才了,論起內政,穎川荀、彭城張昭、東郡陳宮等,都是三國時期不可多得的內政高手。當然,三國時代的內政人才很多,並非只有這三人,只是這三人在三國早期比較著名罷了。

    此時去找荀、張昭、陳宮三人不太現實,原因很多,一是漢中太守新舊更換,正需要楊奉安撫民心之時,不能輕易走開;二是這三人所在地距離漢中都是比較遠,來回一趟費時太長;三是,此時黃巾之亂還未發生,天下大勢尚為平靜,還沒有到他們出山的時機,即使楊奉去請了,他們也不見得會同意投靠楊奉;四是,楊奉雖然身為一方太守,位高權重,但是楊奉畢竟年輕,一般確實有才華之人向來放浪不羈,豈能听命于一個年輕人,何況長得還不咋地;五是,楊奉的這個漢中太守以及雲亭侯的來由,並且是功勞和業績換來的,而是靠著許諾給靈帝造什麼啤酒而來的,含金量並不高,不能真正令這些狂傲不羈的人信服。

    所以,楊奉要想找人才,目前來看,只能在本郡之中尋找或者在益州周邊郡縣尋找,到時候以當地郡守的身份命令其出士。但是,漢末時期的漢中郡並沒有什麼突出的能人,而在漢中郡的周圍郡縣之中楊奉想到了一個人,便是三國時期張魯手下的第一謀士閻圃。

    歷史上對閻圃的記載並不多,只知道他是益州巴郡人,其他的情況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既然來了漢中,代替了張魯,閻圃這樣的謀士又豈能放過。只要打通了益州刺史或巴郡太守的關系,即便閻圃不願出山也就由不得他了。然而一旦能夠請到閻圃,楊奉便自有辦法讓其心悅誠服地跟著自己。

    在接任漢中太守兩個月之後,楊奉帶著一個每天被政務攪得暈沉沉的斗大的頭以及成廉、龐德二人準備去巴郡招攬閻圃,楊奉這次沒有將高順帶在身旁,因為高順有杰出的練兵才能,而現在的漢中軍隊正需要抓緊時間進行訓練,所以楊奉將高順、徐榮二人留在漢中訓練士卒。

    大家也許都知道,益州以“巴”字命名的郡就有三個,分別是巴郡、鎊郡和巴東郡,很是令人費解。鎊郡和漢中郡相鄰,位置在漢中南面,從南鄭出發,經過鎊郡的漢昌,再向西便到了鎊郡的治所。巴郡位處益州的最南端,和南越接壤,靈帝時期的益州只有三國後期諸葛亮六出祁山時的益州面積的一半左右。

    但是,在靈帝的時期,益州卻只有一個巴郡,而沒有鎊郡和巴東郡,因為只是在獻帝建安六年(公元201)的時候,當時的益州牧劉璋才從巴郡中分出了鎊郡和巴東郡,可見巴郡的面積之大。

    目前的益州只有巴郡、漢中郡、武都郡、陰平郡、辛潼郡、汶山郡、東廣漢郡、犍為郡、蜀郡、漢嘉郡、江陽郡、涪陵郡等十二個郡,而三國後期的益州除了這十四個郡(鎊、巴東已經從巴郡分出)之外,還包含了原來孟獲等少數民族的居住地,孟獲降蜀之後,其所居地,被諸葛亮劃成了七個郡︰祥柯郡、朱提郡、越y郡、雲南郡、永昌郡、建寧郡、興古郡,雖然數量少了一半,但是這七個郡的面積和那十四個郡的面積相當,當然,人口卻比之益州北部少了太多,畢竟這七個郡在當時只是一些少數民族的聚集地,沒有經過開發,環境、生產、技術等都十分落後。

    巴郡的治所在江州,由于不知道閻圃的家在巴郡的那個地方,所以楊奉一行只能先到江州造訪巴郡太守,以希望能在這里查到閻圃的所居地。現任的巴郡太守是何康,此人頗為正派,只是能力有限,手下又無能人輔佐,所以五十三歲才登上巴郡太守的位置。

    對于楊奉的造訪,何康顯得不是很歡迎也不算很失禮,畢竟對于楊奉這個曾經聚眾為王,佔山自立,與官府為敵的人,何康顯得有些不屑,但是楊奉畢竟是靈帝頗為欣賞的紅人,加上又是亭侯,而且楊奉還是丁原夫人的娘家外甥,何康還不敢太得罪于楊奉。

    楊奉心下也是十分清楚,對于何康這個老頑固的態度不以為然,心中想的只是趕緊找出閻圃在什麼地方。但是成廉和龐德對何康的態度卻是有些惱怒,但是沒有楊奉的命令二人也不敢怎樣,畢竟這里是巴郡,是何康的地盤。

    招待過後,酒宴撤去,下人送上茶水,何康便和楊奉攀談了幾句。本來,何康的意思是隨便和楊奉聊上幾句,看看他是否有什麼事情,打發過去就可以了。漢中的情況何康基本了解,由于多山,沒有太多的田地,加上太守甦固沒有什麼能力,所以漢中百姓的生活很苦,致使很多百姓背井離鄉,舉家搬到了荊州或益州其他的郡縣。越亂的地方,盜賊強盜越多,漢中就是這樣,由于地形比較復雜,賊寇都依靠漢中多山的特點,藏在深山,不時出來騷擾一下,一旦搶襲成功,立刻撤退,原太守甦固雖有心鏟除這些賊寇,一來沒有可以帶兵的將領,二來漢中士兵缺乏訓練,軍紀又不嚴明,經歷兩次失敗之後,甦固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管不問了,好在這些賊寇平日只是出來搶襲一下,並不過多殺人,否則甦固就算拼著被撤職的風險,也會請求刺史張喬派兵清剿的。

    所以,以何康看來,楊奉年輕,又是新上任,必然暫無對策,來此的目的無非就是借錢或是借糧,因為巴郡之地分別在光和二年的十二月份和光和三年的十二月份都發生了板j叛亂,現在叛亂剛平復不久,巴郡的財力和糧草都較為緊張,何康前些日子剛剛向刺史張喬快馬報信,要求張喬撥錢撥糧,又豈能有多余錢糧借給楊奉。

    何康的這番猜測,可以說是對了一半,為什麼這樣說呢。楊奉和甦固交接之後,確實發現了這些情況,並且也確實不知如何解決,而高順、龐德等人只是武將,對內政方面絲毫不懂,更談不上為楊奉出謀劃策了。

    沒想到在和楊奉攀談的過程中,何康驚訝萬分,沒想到眼前這個僅有十八歲的少年不但知識淵博,對歷史熟悉得簡直不能再熟悉了,很多歷史上的不解之謎他都能侃侃而談,而且楊奉的見識更是令何康佩服,一些新奇的思想更是何康聞所未聞,雖然不合時宜,听起來卻又沒有絲毫破綻。何康頓時收起了輕視之心,對楊奉頓時奉若上賓,兩人竟然一直長談到深夜都不覺得累(其實這只是何康,楊奉早就受不了了,只是苦于不能先開口結束這場長時間的談話)。

    這一次談話竟然讓兩人成了忘年之交,所以楊奉尋找閻圃一事在何康的幫助下應該就變得十分容易,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大凡有真實才華的人大都有一種怪脾氣,並且心高氣傲,目空一切,而閻圃就是這樣的人。但是這種人有一個好處,如果一旦能夠遇到真正令其心服口服,感到可以終身追隨的主公,他便會一心一意,絕不會中途變節。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之霸天下》,方便以後閱讀三國之霸天下第33章 內政人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之霸天下第33章 內政人才並對三國之霸天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