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第193章 鹽的問題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錢富貴er 本章︰第193章 鹽的問題

    手里有錢,還怕沒底氣嗎?

    即便是現在內廷把大安宮的宮女全撤走了又如何?

    太上皇有錢啊,花錢再招啊。

    自己的錢花出去了,誰也管不著。

    李淵的日子過的更舒心了。

    佷兒給他送錢,兒子給他送女人,又要遷移到新的宮殿中。

    至于那幫老臣,不管說什麼了,李淵的回應就只有一套說辭。

    他已經退位了,是太上皇了,前朝的事情,他管不著,他就只管管大安宮的事情就是了。

    大安宮,一個養老的地方,又能有什麼大事呢?

    裴寂依舊是隔三差五的就進宮去找李淵。

    因為內廷裁撤宮女的事兒,他在李世民面前吃了大虧,也是被李世民給惦記上了,他心里有種不好的感覺。

    于是,他就只能趕緊繼續抱緊李淵的大腿了。

    自從李復成了涇陽郡王之後,從春天到如今入了冬,莊子上都沒再發生什麼事情,尤其是跟隔壁莊子的爭端,對方也不敢有什麼動靜了。

    李復是平民的時候,他們敢欺負欺負人,李復成了大唐的郡王,他們要是還敢鬧事,那就是嫌命長了。

    別說一個莊子的主事的,現在就算是見了他們主家,裴家的人,見到李復也得規規矩矩的行禮。

    在太極宮遇到裴寂的時候,那老登再怎麼看不慣李復,面上也不敢表露出什麼來。

    就這節骨眼,裴家上趕著去得罪朝中新貴,是嫌棄自己在朝堂上日子過的太舒坦了嗎?

    眼下,他們那些武德老臣,在抱團。

    李世民要拾掇的,都是那些武德年間封出去的,沒有功勞,只有名頭的勛貴,自然,他們在朝中也沒有什麼權利,以往靠著李淵的賞賜生活。

    現在李世民要砍掉這些賞賜,他們心中自然是不願意的。

    只是,即便是不願意,他們在朝堂上也沒有話語權。

    權利就那麼多,在李世民做了皇帝之後,該分給誰的,都都已經分完了。

    那些有名無實的勛貴,就要走走門路了。

    新貴們都是站在皇帝一邊的,他們,就只能去找那些老臣子了。

    如今長安城中,雖然還沒有到元日,但是勛貴們之間的走動,可比元日的時候,更熱鬧。

    涇陽縣莊子上,李復正在新蓋好的作坊里巡視。

    這邊工匠都已經撤了,也算是趁著上凍之前,把活都攆出來了。

    馬十三已經從長安城回到了莊子上,莊子上蓋的那些宅子里,也有他的一棟,他將家里人也接過來了,作坊不忙的時候,他每天都回家住,作坊這邊事情多的時候,他就住在作坊里了。

    “殿下,您交給屬下的醬油釀造的方子,屬下已經著人去按照方子上的原料準備了,只是若是發酵的話,恐怕這時候天氣寒冷,不一定能成。”馬十三說道。

    李復總共給了他三張釀造醬油的方子。

    “專門發酵的屋子里不是通了地龍嗎?冬日的話,地龍熱起來,屋子里就暖和了。”李復說道“到了冬日,大家沒多少活做,看看莊子里誰家肯上山砍柴,收些柴回來,也算是多給他們一個賺錢的門路了,往後再賣柴賣炭,用不著到長安城去了。”

    莊子上,不管是變蛋作坊還是現在嘗試釀造醬油的作坊,都需要大量的用到鹽。

    之前變蛋作坊用的鹽,都是從外面買回來大量的粗鹽,回來自家用石臼再搗一遍,再篩出來。

    因為不是直接放到飯菜里,只是作為原材料腌制變蛋,所以,品質好壞,也就那樣了。

    但是醬油就不一樣了。

    醬油的原材料,需要用精細一些的鹽。

    因此,只是買回來那些大塊的粗鹽再搗碎,就達不到要求了。

    大唐主要的鹽也是因地制宜,靠海用海鹽,內地的是井鹽和池鹽。

    大唐如今有池鹽十八處,汾州府蒲州池鹽產量最大,主要供應了長安,汾州府鹽池也被稱為兩池,也就是河東鹽池。

    這是國之大寶,河東鹽池也有千古中條一池雪的說法。

    初制的食鹽當中有很多雜質。

    多是從鹽湖鹵水池中撈出的自然結晶食鹽,塊狀,發黃,又苦又澀,被叫做石鹽。

    這種鹽,在沒有去除雜質的制鹽技術之前,也是人們能夠利用的主要食鹽資源。

    市面上的“精鹽”也是相當珍貴的。

    在北魏時期,開始了引水曬鹽,通過日光,風力等自然手段蒸發鹵水,這是曬鹽法在世界上最早的應用。

    人的日常飲食是離不開鹽的,大唐的軍隊中,以醬菜和醋布作為鹽的替代品,在煮飯的時候,隨之一起放進鍋里調味。

    李復嘗過那種味道,反正他是吃不下去的。

    家里廚房里的鹽,也都是買回來之後,自家偷摸再進行二次加工,李復才會用的。

    那也僅僅只是給他這個一家之主做飯的時候,才會用自家二次加工的精鹽。

    現在的大唐對鹽是不收稅的,只要地方上每年將一定數量的鹽當成貢品,運送到長安即可,這種寬松的管理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對現在制鹽技術的發展。

    想起了鹽的事情,李復倒是覺得,有可以施為的余地。

    從春秋時期,官方就對食鹽有管制,私自制鹽是違法的。

    但是私鹽這種東西,卻也是屢禁不止。

    大唐朝廷對于鹽利的支配權,主要集中在官府手上,而朝廷又對鹽業施行專賣制度,因此,如今的鹽商大都是官府的“私商”。因為規定鹽為官府壟斷經營,在各地設有鹽課司,由都鹽鐵使、戶部尚書等官領之。

    由于官府對鹽業的壟斷,各地鹽課收入往往佔當地財政收入的絕大部分,從而成為一筆巨大的財富,所以,朝廷不收鹽稅。

    但是,這當中的利益,卻是肥了一大幫人。

    如今大唐管鹽的有兩類人,但是這兩類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背後全是世家。

    畢竟這麼大的利益,世家能不捏在手里?

    所以說白了,世家對整個大唐的鹽的控制力和支配力極強,他們從中能撈多少,皇帝也不清楚。

    喜歡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方便以後閱讀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第193章 鹽的問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第193章 鹽的問題並對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