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野蠻人的騎術非常精湛,只是他們沒有形成隊形,只是一小群一小群的,每一小群都有一個雄壯的野蠻人頭目,沖在最前面率領著身後的野蠻人。
然後這些野蠻人集合在一起,形成更大的騎兵隊伍,有的隊伍已經快要人擠人,有的隊伍隊伍卻稀稀拉拉,人馬相隔十多米。
野蠻人的騎兵隊伍看起來非常多,沖擊的面非常廣,這只是視覺上的錯覺,但是卻非常震撼人,馬蹄震的好像大地都在顫抖。
這些野人是鮮卑奴從遼東捕捉來的,他們好像還沒有進化干淨,長的比鮮卑人更粗陋,穿著鮮卑騎兵簡化版的盔甲,在馬上來回跳躍翻騰,秀他們的馬術。
這在白起看來,那些野人比鮮卑奴更凶悍,他還在奇怪鮮卑奴是如何捕捉到這些,比胡虜還象野人的野蠻人。
從望遠鏡里看去,這些野人體毛特別的多,身材粗壯孔武有力,眼珠子向漢人一樣,是黑色的,但是頰骨比漢人高了許多,下巴也比較突出。
光從臉部看,他們就和漢人不是一個品種,他們的體格也比漢人強壯,要是北秦士兵沒有先進的火炮,沒有無窮無盡的弩矢。
北秦軍卒就與這些野人肉搏,如果單純以冷兵器與這些野人廝殺,在單對單搏斗之下,北秦士兵是打不過這些野蠻人。
甚至同等同等人數之下,北秦人可能只與鮮卑騎兵斗個兩敗俱傷,這還主要是北秦人佔據戰勝胡虜的信心,擁有心理上有優勢。
而這些野蠻人是第一次與北秦戰斗,對北秦的厲害不了解,也談不上懼怕,所以他們沖擊北秦稜堡時,顯示出無比的英勇、凶悍。
白起還在望遠鏡中觀看到,這些野蠻人騎兵隊伍中,還有一部分人,他們好像不擅長騎馬,有些野蠻人只能算是勉強會騎馬。
這些部分騎兵非常好辨認,因為北秦軍隊就有許多這樣的部隊,這些部隊被軍部稱為會騎馬的步軍。
他們騎馬只是代步,提高軍隊的移動速度,節省步軍士兵的行軍體力,他們雖然擁有戰馬,也能騎馬趕路,但他們卻不能算是真正的騎兵,甚至沒單獨執行騎兵任務的能力。
那些騎馬的步軍,在遇到胡虜騎兵,與胡虜戰斗時,往往會提前下馬,布置好防御圈、列好軍陣。
若是防御戰,就開始挖陷馬洞,設置鐵絲網,取下馬背上馱著的組合彈射機,火藥包、燃燒瓶,做好準備後。
負責抵擋胡虜騎兵的北秦騎兵才會撤回防御圈內,等待胡虜騎兵前來進攻布置好的防御圈。
這種情況幾乎沒有,北秦軍隊的指揮官都配發有望遠鏡,望遠鏡雖然簡陋,那也能看見二三十里外的大股胡虜騎兵。
這讓大股胡虜偷襲埋伏,幾乎是不可能的,人少了倒是可能,可那樣對北秦大部隊卻沒有作用。
若是進攻,就卸下馬背上的彈射機,把它們組裝好,一個彈射機,組合起來只有五米多長,五十來斤重,兩個人能抬起飛跑。
組裝和拆解,經過訓練的士兵組裝,只需要二分鐘,而火藥包和燃燒瓶,每匹戰馬馱的都有,但是數量不多,可是集中起來,三四百的數量還是能湊齊的。
那些騎馬的步軍,分工明確,一下馬遂發槍士兵,就先列緊密的軍陣,在一百五十米外先一輪齊射,三輪齊射先打亂胡虜騎兵的沖擊節奏。
然後就將遂發槍背在身後,再拿起攜帶的秦弩,射殺混亂一片的胡虜騎兵,往往這個時候胡虜騎兵已經潰散了,剩下的只是追殺。
北秦步軍往往就是憑借著這種簡單的三板斧,殺散了成股成股胡虜騎兵。
北奏士兵在追殺胡虜潰兵時,他們最常用的就是連弩,雖然說連弩與遂發槍比起來威力和聲勢差了些。
可那些打算利用休整時間,成家立業的年輕人,可不願冒著被槍膛噴出的熱氣,燙傷臉部毀容了英俊的面容。
這還導致了部分士兵還使用老式的槍口裝填擊發藥、彈丸的遂發火槍。
他們的裝備雖然五花八門,但是全部都以遠距離攻擊為主,他們還配備了細長的環首刀,割肉剝皮的牛角尖刀,三稜短刺、再加上半身胸甲和頭盔面甲,這些t東西全部加起來,最少重五十斤。
若是不能有馬匹馱著代步,光這些裝備的重量,就能讓這些士兵累死在長途行軍的路上。
好在大秦只缺人,戰馬、物資和裝備從來不缺,大秦也有騎兵,能夠騎在馬上與胡虜騎兵對沖的真正騎兵。
大秦騎兵的作戰方式也與胡虜騎兵不一樣,當大秦騎兵與胡虜騎對沖時,在快接近胡虜騎兵時。
首先會用裝填好的遂發散彈槍,向對沖的胡虜騎兵放上一槍。
這種攻擊方式就要求騎兵部隊,在與胡虜對沖時勻速,排著整齊的寬松的馬隊,第一排的騎兵,端著遂發散彈槍射擊。
而第二排的騎兵,則拿著裝填好的秦弩把漏網之魚全部射殺。
第三排這時才加速越過前兩排的騎兵,揮舞著鋒利的細長環首刀,殺入混亂的胡虜騎兵隊伍,砍殺那些慌亂的胡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目前為止,大秦騎兵的這種戰法,幾乎無往不利,再配合上騎馬的步軍,幾乎戰無不勝。
白起做為高級將領,對這些成功有效的作戰方法都非常熟悉,有些作戰方法還是他總結出來,向全軍推廣。
他負責的東部戰區,雖然軍人的數量變少了,可是那十萬轉為地方官吏的人,可都是曾經的北秦士兵。
士兵退役後就會轉為地方官吏,這可是亙古未聞之事,現在當兵不止有退路。
而且立下戰功、在戰斗中而傷殘的士兵,大秦不僅還要繼續養著他們,還讓他們做官。
傷殘的士兵能做官,繼續為帝國建功立業,這讓他們少了後顧之憂,現實的例子就在身邊這些官員。
所以他主管的東部戰區,士兵在東、南、西、北四個戰區,人數最少,建功立業的心思也最昂揚。
而且他的戰區已經形成成功的戰法,不停將稜堡的控制範圍向鮮卑草原上擴展,以守代攻逼胡虜前來進攻稜堡。
但是與胡虜的接觸並沒有斷絕,他與鮮卑大燕皇朝的“梁王”慕容雲頂,已經公開接觸了二次。
代表大秦與大燕重新劃定四次界柱,每次磨擦過後,白起就會向前推進五十里,修建稜堡,輻射控制範圍達到了百里。
在兩個稜堡之間修建冶煉鐵的工廠,再建立弩矢鑄造廠,保證弩矢就近制造,減小物資運輸距離。
這里面就體現出了軍人主政一方的好處,那些曾經是士兵的地方官,在他們管理的轄區內雇佣勞工非常便利。
只要他們和各種行商的官員談好價錢,就組織勞工干活。
由于新秦人長期生存在南朝,對官員有種天生的敬畏和服從感,現在遇上一個能說到做到的父母官,那是非常感激的。
現在听這些北秦官員雇佣人干活,不僅管飯還給工錢,工錢一天一結算,這干活的新秦人積極性非常高。
他們能用最快的速度把各種急需的工廠建立起來,為邊軍佔領新的疆域,提供物資支援。
而一旦邊軍建好稜堡,胡虜騎兵再深入稜堡區就變的非常危險,往往讓胡虜有去無回。
喜歡離石游記請大家收藏︰()離石游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