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石游記

第493章 淋尖踢斛!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半邊人 本章︰第493章 淋尖踢斛!

    鄭銅艱難的說︰

    王大官人,家里的糧食已經不夠吃了,我現在都靠挖野菜糊弄肚子了,阿母為了給家里省糧,已經把自己餓成皮包骨頭,家里實在交不起秋稅,交了秋稅,年底就交不起官人家的租子了。

    而且以前不是只交春稅和夏稅嗎?

    王麻子還是笑嘻嘻的說︰

    想想辦法嘛!實在不行,你可以向我借嘛!

    我王大善人的名頭可不是白撿來的,我對你們向來是有“有求必應!”的。

    王大麻子轉頭沒見到為人和氣的老好人李里正,只能看向嘴里塞滿豬肉的劉春三問道︰

    春三,你經常召集佃農收稅、收租子,那些佃農是不是經常這樣夸贊我的?

    劉春三聞言,一口硬咽下嘴里的豬肉,噎得他直翻白眼,他還是硬忍著。

    用了變音的聲調說︰

    王∼大官∼人,說的是,大家都稱贊你∼老是“及時∼雨!”

    王麻子對劉春三的溜須拍馬拍的結巴非常不滿,不再理會他,只是又笑嘻嘻對鄭銅說︰

    再想想辦法!

    這時廣場上已經有佃農,陸續從家里翻弄出糧食,來廣場上交秋糧稅。

    計量小吏指著墊了草席的斛斗,讓佃農往斛里倒糧食,計量小吏冷硬的說︰

    不夠!繼續倒!

    那個四十歲,長的更像五十歲的村民,苦著臉說︰

    馮吏員,已經滿了!

    不是只收一百斤嗎?

    馮吏員用冰冷的語氣說︰

    稅是一百斤,但是糧食運送起來,運輸途甲的民夫難道不吃不喝?

    一百斤稅糧,五十斤損耗,這是交稅的規矩。

    你交的糧稅,不夠!必須堆成尖,現在只是平了,不是滿了!

    老農見說不通,只能繼續小心的往斛里倒糧食,心痛的將斛里的糧食堆出糧尖,立即停手,望著計量小吏。

    只見吏員也不說話,拿腳猛踢斛斗一腳,然後指著消失的糧食尖,對老農說︰

    不實,還是不夠!

    佃農苦苦哀求說︰

    夠了吧!給我們留一點吃的吧!

    求求你,馮大人,我們胡家春稅、夏稅可是足額交納的。

    再交足額秋稅,年底還要交王官人家的地租,我們胡家就沒有糧食了,今年冬天會餓死人的,明年春耕就少了能種地的勞力。

    劉春三這時咽完嘴里的豬肉,搶聲說︰

    胡老大,你家里有七個男丁,三個女娃,五個男丁已經過了十三歲,已經開始下地干活。

    胡老大,你雖然沒有分家單過,也三個孩子,在村子也算是殷實人家。

    今年,你們胡家糧食收成也不錯,交完稅,日子緊緊,勒緊肚子,還是能過的。

    即使實在不行,可以將小崽子賣了,今年絕對能過的下去。

    姓胡的老農不擅言詞,只是說老實話︰

    春三爺,去年我家的小崽子已經賣兩個,婆娘想娃子受不了,尋你去問娃子下落,誰知被你讓人打的落下病根。

    現在每天還要喝符水下地干活,眼見著活不了多久。

    剩下的兩個娃,是我家看起來最正常的娃,家里幾個能干活的,腦子都有問題,我寧可自己餓死,又怎能再去賣這兩個腦子正常的崽?

    王麻子去年就是賣了胡大家兩個小孩的人,他讓春三轉手又將兩個小孩賣給桓府,桓仁賣小孩做什麼,早就傳開了。

    胡大的老婆,就是听了這些傳言,跑去找春三鬧,結果讓春三指使手下打成重傷,胡大老婆被人抬回家後,就一病不起。

    前一段時間,縣丞又增開了秋稅,還要各村子按要求放干水田里的水,深翻水田,還有接下的修路,這都是縣里派的徭役。

    家里連只會干活的傻小子都受不了,眼看著又要把人累廢了。

    這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胡大的老婆才拖著有傷的身子,喝了點神婆燒的符水,就掙扎的下地干活,在臨死前也要為家里節省點人力。

    王麻子不願意這個話題,最終扯到他的身上,他笑嘻嘻的說︰

    縣丞加收秋稅是為了大家!

    大家想想以前禍害人的海匪上岸後的所做所為,哪家沒受過海匪的劫掠?

    最後,還不是朝廷派軍隊趕走了海匪?

    朝廷派軍隊,是要吃要喝要錢財的,這些還不是全靠賦稅?

    現在,改朝換代了,若是不把新朝的軍隊伺候好了,海匪來了,誰能抵抗?

    胡老大梗著脖子小聲說︰

    俺們離永康城近,听說現在廬江灣駐扎了北秦的軍隊,海匪不敢再來了。

    王麻子一听這句話,他也不再笑嘻嘻的,反而嚴肅的說︰

    胡大,你這樣想,就不對了,當兵吃糧,自古有之。

    北秦的軍隊也要吃喝,也要有軍響,對,就是“軍響”,我也听人說過,北秦的軍隊都發“軍響”。

    北秦的軍隊發的是“軍響”,是錢。

    這要需要多少錢?

    你們交納的秋稅要是換成錢,也值不了多少錢,我看在鄉里鄉親的面上,還補貼縣里,我叫過苦嗎?。

    你們交的賦稅,只夠朝廷的軍隊用,現在縣丞頂著朝廷的壓力,加秋稅就是給北秦軍隊湊軍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把這群北秦大爺伺候好了,以後廬江郡、永康城、白鹿縣就不會再有海匪之患,現在大家苦一點都是值得的。

    胡大,你不夠的稅糧,就由我暫時幫你填補上,大家都是同鄉,我的借貸再給你降一降,借一斛,明年只還兩斛。

    胡大,如何?

    計量小吏用程式化的冷硬話語說︰

    王老爺說的是。

    馮縣丞要上升了,他代表的可是官府,代表的是朝廷,是皇帝陛下的臉面。

    他老人剛頒布的政令,誰敢違背?

    胡老大極不情願的將裝糧食的袋子倒空,才勉強又堆尖了糧食尖。

    苦著臉去跟李里正寫借貸糧食的借據,等寫好借據捺上手印,他回想起來了,就是為了還債,他才賣了兩個大一點的兒女,用來抵賬才還𦲽去年的欠賬,現在又背上了“閻王債”。

    這時抓著他破爛褲角的-個小男孩,用奶氣的聲音哭喊著︰

    阿爺!阿爺!我餓!我餓!

    胡大用苦澀的聲音說︰

    柱!家里有吃的,一會回家,讓你阿母…我給你做!

    離石走入這個村子時,就見到了村口廣場上的收糧場景,他也好奇南朝豪門是如何收糧稅的。

    看到那個小吏用腳只踢了一次裝糧食的斛,就猜到了這是收實物稅,這里面的門道可是傳了數千年的傳統文化。

    他還看過類似的資料和視頻,就是被新中國消滅了的“淋尖踢斛”,古代官員發工資可是以糧食的重量來計算的,像是漢朝的千石大員、二千石高官等等。

    明朝對官員即便是品級最高的一品大員,一年的俸米也僅僅才有1044石,月均87石,越往下越低。

    到七品知縣就只有90石了,月均才7.5石,可就是這樣,官員們每個月依然不能按時足額領到俸米,而只能領到一部分。

    剩下部分則被折算成其它生活用品,等價發給他們,廣大官員們如果僅僅依靠俸祿生活的話,那是相當拮據的,也許當官的過得不如世家豪門。

    因此,大部分官員們為了維持相對體面、富足的生活,往往都會費盡心思去撈點外快,以補貼家用,“淋尖踢斛”也就成為了官員們撈取外快的重要手段。

    淋尖踢斛"又稱為“腳踢淋尖”,其中,斛是一種計量容器。

    是朝廷收繳老百姓上交的糧食時所使用的專用計量容器,歷朝歷代,一斛的數量都有所不同。

    漢朝時,一斛=1石=10斗=120斤;自宋朝開始,一斛=0.5石=5斗=60斤。

    當老百姓上交糧食給官府時,先要將糧食倒入斛內。

    一方面是檢查糧食的質量,另一方面則用來計量,按照千年慣例,糧食要高過斛口,呈圓錐形尖狀

    “淋尖踢斛”的具體操作方法是這樣的︰

    當交糧的百姓將糧食裝滿斛後,收糧的小吏往往都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斛上踢上一腳,必須要保證斛不能倒。

    可斛雖不倒,但一腳下去,高過斛口的那部分糧食就會灑下來,而交糧的百姓是不允許去回收這部分糧食的。

    因為,這部分糧食將算作是運輸和保管途中的損耗而被收走,斛中所剩的糧食才算是老百姓真正上交的數量。

    老百姓往往都會因為官員們的這一腳而無形當中要多交不少糧食,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而被官員們踢下來的那部分糧食,他們自然是不會上交朝廷,這部分糧食都被他們據為己有了。

    久而久之,“淋尖踢斛”也成為了官員撈取外快的一種半公開的重要手段。

    老百姓也默認了這種做法。

    食物稅也持續了數千年。

    喜歡離石游記請大家收藏︰()離石游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離石游記》,方便以後閱讀離石游記第493章 淋尖踢斛!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離石游記第493章 淋尖踢斛!並對離石游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