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玉嫂子,你們這是去哪里呀?”
“東升,我們去果園里看看。”
楊東升笑著對海濤說道。
“海濤,你在外面干事業,你爸和你媽也沒有閑著,擴大果園規模也是一項大事業呀。”
“楊叔叔,我真的不願意讓我爸和媽做這件事,主要是因為他們年紀大了。”
海濤這麼說,顯然是違背了他自己的內心想法。果園的擴大就是他的主意。
“海濤,你爸這麼願意干也可以,一方面,他有這方面的技術,二是他的身體也很強壯,多付出一些辛苦,多收入一點錢,這也是咱們農村人的持家之本的。”
春花插言道。
“東升,你說的有道理,咱們農家人過日子,靠辛苦掙點兒錢,也減少孩子們的生活負擔。”
東升听春花這麼說,雖然有一定的道理,顯然與他們現在的實際情況不相符。
“嫂子,你說的是這個道理,你們海濤不到一年的收入就能修一條公路了,你們老兩口別那麼辛苦了,坐在家里吃香的喝辣的,享受晚年生活就行了。”
“東升,看你說的,我們兩個還沒有到晚年,現在不能坐在家里‘吃老本"啊。”
東升想,春花這麼精明的人,這點道理都想不通,以前條件不好沒有辦法,現在有條件了就應該好好享受。
我如果有你們這個條件,肯定會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津津有味,豐富多彩。
“東升看你說的,咱們一個山里人,現在是想吃啥有啥,想穿啥就買啥,我已經很滿足了。”
“嫂子,你不能滿足于現狀,你讓海濤帶上你們去全國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周游全世界看看美景,吃遍美食,那樣的日子多好呀!”
東升開始那幾句對楊海濤夸獎的話,讓春花听了心里還是挺舒服,沒想到說話聊天越來越不著邊際了。
楊東升這個人,在村里是出了名能說會道,好吃懶做的一個人,唯獨能讓人接受的是這個人沒有任何丑陋,也沒有產生過對社會整體不良影響的行為。
他剛才的說法是個人所向往的那種生活方式,但是經濟條件決定了他那只是一種意願和幻想。
對于習慣了農家生活的春花來說,從心里很不認可他這種思維。
即使不認可他那種思維,春花還是壓制了心中的情緒。
“東升兄弟,我的思想真的沒有你那麼開闊,習慣了咱們大山區的生活,總感覺咱們這里山好水好風景好。”
“嫂子,你有這種想法,可是虧了你們家有本事的海濤呀!”“東升,海濤是一個農家孩子打了幾天工,我能虧他什麼呀?”
楊東升也看到春花說話聊天也有些不耐煩了。
他說道︰“嫂子,你們趕緊去忙吧。”
春花和海濤一邊走的同時,春花說道︰“海濤,你這個東升叔叔就是沒有過正常日子的思想,沒有那個條件,光想那些異想天開的事情。村里的同齡人生活都比他好。”
春花說的同齡人,海濤心里並不知道是哪些人,但是听到媽媽對東升的評論,海濤心里也有不同意見。
“媽媽,剛才東升叔叔說的一番話,我認為還是有道理的。”春花沒有想到,連海濤都是這麼認為,難道海濤的思想也發生了扭曲。
一個年輕孩子,怎麼能和他有同樣的思維呢!
“海濤,楊東升只要遇到人聊天,每說出一個事都會有大多數人的不同認可,你確認他說的有道理?”
“媽,認為有道理!”
“海濤,你可不能有這種思想呀!”
“媽,我跟你說,東升叔叔說話有道理的地方,在于他對人生想的很清楚,活的很瀟灑。只不過是他不具備更好的經濟條件,一旦有條件,他才是生活中一個最明白最清楚的人。”
“海濤,你說他明白什麼,他又清楚什麼?”
現在人們的工作上班勞動打工,不就是為了生存嗎,有了生存,才能擁有更高的理想和目標,那些理想和目標靠的是經濟基礎。
有的人,即使有了雄厚的經濟基礎,也安于現狀,過著那平淡的日子,這種類型的人就是沒有想明白。
有的人沒有經濟基礎,但是他們向往的是那種美好的生活,也為之而付出努力。像東升這種類型的人,有了向往美好生活的那種想法,而不願意為此付出,也是永遠達不到的。
媽,我這麼說,你明白了嗎?
春花雖然是有思想的人,但是他從來也不考慮這些現實問題。
“海濤,我可不管別人是怎麼想的,我只考慮自己如何生活好就行了。”
“媽,你說的太對了,你認為現在的自己生活得好嗎?”
春花被海濤的一句問話琢磨了半天。
“海濤,我現在想吃啥就買啥,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海濤一听媽媽對美好生活的定義就是這麼狹隘。
海濤和媽媽兩個人走在通往果園的鄉間路上。
春花的話,始終在海濤的腦海里翻來覆去的出現。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媽媽,你可是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啊,你對美好生活的理解也沒有打開呀。單憑你說的那可不是當今社會美好生活的標準。”
春花不高興的說道。
“海濤,你出去幾天就知道美好生活的標準了。我感覺咱們家的生活已經達到標準了。”
“媽,這叫什麼美好生活,只不過是解決了溫飽。要實現更高層次,更高標準的生活狀態,還差十萬八千里了。媽,你的精神生活,物質生活和文字文化生活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
海濤的問題又把春花問的閉口不言了。
媽,還是我帶著你走出去體驗一下大城市的生活節奏,體會一下大城市的人文和自然風景,你就會明白了。
我只能說東升叔叔的想法是對的,人就是要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在優美的環境中生活,心情才能舒暢。
特別是老百姓所關注的養老就醫子女入學年輕人就業等方面,城市與城市之間有差距,城鄉差距那更是不可想象的。海濤的話,突然打開了春花的心扉。
“海濤,你說的真是那麼回事,咱們村的楊老三兩口子,地不要了房子也不住了,去了南方城市打工。听說兩個人一年的收入,相當于在家耕田種地的好幾倍。每年春節回來的時候,兩口子穿的衣服也是很高檔,買的東西也都是咱們這里很少見的。”
海濤听了媽媽的話,笑著說道。
“媽,你的思想終于有些轉化了。外出打工掙錢,就是為了追求高品質的生活。”
喜歡他是一個潛力股請大家收藏︰()他是一個潛力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