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8個月的外環線公路拓寬工程已于12月6日全線通車,也意味著工程指揮部的使命已經結束。
幾十名員工面對一座浩瀚的大橋,呈現在他們眼前。
看著那一輛輛各種類型的車在車上順利暢通的景象,他們有一種心酸,更有一種欣慰。
這都是楊海濤帶領全體員工奮戰的結果,也真是一個遠離家鄉幾千里來這里為增添城市形象的一名創業者的成就。
楊海濤也面對幾十名員工,為城市建設那種奮斗敬業的精神而感動。
指揮部辦公室的尚軍,可以說對楊海濤工作和生活是最了解的人。
楊總每天深入工地一線,緊盯工作質量和進度,經常深入周邊村鎮協調各種糾紛,妥善解決了影響工程進度的各種矛盾和糾紛。
這可是一般人的精力達不到的,更是一般人不具備的工作能力和方法。
工程的結束,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後路而擔憂,去向不知何去何從?
職工的這些現實想法,楊海濤早已經記在了心里。
而這些員工的思想境界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
他們知道楊海濤的身世,沒有一個人來找他。
全線的通車更感到欣慰的是楊海濤,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工作驗證了自己的能力。
只要有信心,有決心,沒有干不成的事,更沒有干不好的工作。
他一不做二不休,帶著個人的想法直接來到了魯區長辦公室。
魯區長對楊海濤的到來感到一些震驚。
這個楊海濤竟然連個電話也沒有打,他怎麼知道我今天就在辦公室了。
“海濤,你今天的表現不同尋常呀。”
魯區長也看出了海濤的表情,這個小子沒今天肯定有什麼心事。
“區長,我今天來找你,有一件讓我心里很壓抑的事情想跟你說說。”
魯區長听楊海濤這麼說,他急忙說道。
“海濤,這麼長時間,公路都貫通了,你還有什麼壓抑的事呀?”
“區長,這只是我的一個想法,我說出來還需要領導考慮。”
魯區長心想,今天楊海濤怎變得靦腆了。
“海濤,你有什麼想法,說出來我听听。”
楊海濤心想,既然魯區長這麼豪爽答應听我的想法,我也不能拖泥帶水,嘮叨多了會讓區長心煩。
楊海濤用了簡短的5分鐘就把自己的想法說了。
說完之後,楊海濤注視著魯區長的表情。
區長並沒有表現出不耐煩,更沒有不高興的樣子。
“海濤,我真沒有想到,你竟然給我提出了這個問題。說明你的心里還是沒有忘記和你一起工作的員工。這是一件好事,更是在領導干部當中所提倡的,絕對不能讓那些兢兢業業,一心干工作的員工吃虧。你說的這個問題,我也會給領導反映。”
楊海濤听到魯區長能答應這件事向上級領導反映。
他不但認可魯區長這個領導,更認可魯區長一心為職工辦實事的親民感情。
他真實並沒有更多的話語,只是在不停的說。
“區長,我代表全體職工在這里謝謝你了。”
“海濤,既然你能為大家著想,敢于把職工的所思所想說出來,說明你的心里還是想著他們了。”
“區長,我今天就是為這件事來的,我就不再打擾你了。”
楊海濤心里明白,這麼多人的重新分流,在當今政府機關和各單位精簡人員的形勢下,這確實有一定的困難。
他回去之後並沒有聲張,只是默默的期待著魯區長的消息。指揮部的解散一天接近一天,有背景的人早就運作個人的去向了。
而那些平凡普通的員工心里也在糾結自己的去向。
工程科的張曉光是專門學習土木專業的一名技術員,兩年前他畢業後通過招聘來到這里。他工作認真,業務精湛,吃苦精神也很強,就是不善于言談。
因為家庭在外地,沒有一定的社會關系和背景,他來到海濤跟前透露了自己的心聲。
“楊總,跟你在一起這麼長時間,我真舍不得離開你,無論是在業務和能力各方面,我最崇拜的人就是你。”
楊海濤心想,張曉光你這是不是在吹噓我?
楊海濤顯然並不明白他的內心想法。
“曉光,我也不願意離開每一個員工,每當看到他們那種工作勁頭和精神,我從心里就佩服。但是工程已經結束了,每個人必定要去新的工作崗位。我還是衷心祝願每個人在新的工作崗位上,能保持和發揚咱們這種精神,做出更好的業績。”
張曉光這幾句話引來了楊海濤給他的一套大道理的解釋,他的內心有些焦慮。
“楊總,你平時思維那麼開闊,反應是那麼靈敏。我今天這麼說,你怎麼就沒有明白我的意思?”
曉光心想,現在已經到了這種地步,我也不管你是真明白還是假明白,我就直接給你來個告白。
“楊總,你看咱們指揮部有的人都已經聯聯系好去向。我一個外地人在這里沒有社會背景,也沒有社會關系。我下步去哪里干什麼,我心里也沒有一個底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曉光說完之後看了一下楊海濤的表情,似乎對他的話題沒有引起足夠的興趣。
張曉光的心似乎變得黯淡起來。
張曉光的心情變化,楊海濤似乎才有了一些意識。
在魯區長沒有任何信息的情況下,楊海濤是不能輕易說出自己的想法,否則會給職工帶來一種失落感。
“曉光,咱們兩個人是同命相連,你是外地招聘來的,我是在這里打工臨時招聘的。你的優勢是有文化有專業。我就是一個敢闖敢干的‘大老粗"。我相信憑你的文化專業和能力,一定會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崗位。”
你這又是在安慰我。
張曉光也不願意再說這方面的話題了,情緒頓時沉入了低谷。
張曉光在整個工程建設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楊海濤是心知肚明的。看到張曉光這種難為情的樣子,楊海濤從心里還是真想幫助他,于是給他透露了一點信息。
“曉光,我們通過幾個月的接觸,你的為人你的能力,你的敬業,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盡管我的身世和你一樣,唯一的就是能和領導接觸,我會把你的現實情況向領導反映,看看領導能否安排一個妥當的崗位,這是我唯一能做到的。”張曉紅听了楊海濤這麼表達,情緒立即變了。
“謝謝楊總,我不再打擾你了。”張曉光轉身離開了。
人都是一種有感情的高級動物,無論是在一個單位,一個部門,通過工作的接觸,語言的交流都會產生對一個人的認知,這種認知就是親近和疏遠。
楊海濤雖然是一個臨時單位的負責人,這種潛在意識在他的思想里也不能排除。
他把握的底線,是讓每名員工按照自己的特長都得到妥善安置,讓他們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
但是他能做到的又是什麼?那只能是希望和期盼。
自己的何去何從都沒有一個定律,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左右著他的思想和靈魂。
在焦慮期盼等待中,終于等來了魯區長的消息。
“區長你好!”
“海濤,我想知道職工的情緒怎麼樣?”
海濤一接電話心里還是蠻高興的,這肯定是有好消息了。
沒想到區長竟然問我職工的情緒怎麼樣?
在這種時刻,我必須把職工的情況如實向領導說明白,得到領導的認可和同情,以便更好地為職工解決實際問題。
“區長,在這個時候,我可不能說職工的情緒很穩定,每個人肯定都有自己的想法。一部分人充滿了期望,一部分對分流充滿了憂傷。”
“海濤,關于這次人員安置的事,我已經給市委市領導進行了匯報,領導對職工關心擔憂的問題很重視。對人員分配拿出了初步方案,經過考慮,你對職工的專業技能和文化程度比較清楚,領導把分配方案交給你來完成。希望你在做好人才其用的基礎上,把人員分配好就行了。”
海濤听了心里特別高興。
“區長,我會做到的。”
楊海濤拿回了方案連夜對人員的分流進行了劃分,最後一檔竟然有向省公路工程管理局推薦的兩名人選。
“尚軍張曉光兩個人比較適合。”
喜歡他是一個潛力股請大家收藏︰()他是一個潛力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