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走之前,不知神使大人知是否可以滿足我一個小小的請求?”
“我和我的搭檔都想見一見您的搭檔。”
鋒實在是好奇,神使大人真正的搭檔又該是何等驚才絕艷的究極異獸呢?
不過,若是天分類型的話就有些不妙了啊。
哪怕套了個光輝大神神使的殼子,神紙使們也是實打實的對自己這麼友好,甦皓對他們的印象還不錯,一些不過分的要求也沒有拒絕的必要。
雖說自己的初始搭檔應該是蒂安希,但考慮到擁有與光輝大神同源力量的蒂安希可能造成的沖擊,甦皓只能委屈一下它,讓葉伊布登場了。
畢竟這里實在是太適合它了。
“出來吧,葉伊布。”
想到這里,甦皓輕輕點頭,腰間一顆豪華球在鋒那吃驚的表情下自動漂浮而起,紅光閃爍之間,葉伊布那大約一米高的身影出現在鋒和紙御劍面前。
同時紙御劍之森中本就清新的空氣隨著葉伊布的登場愈發清新了起來。
甦皓深吸一口氣,對自家的生物空氣清新劑非常滿意。
就是這個味兒!
但鋒和紙御劍就不同了,他們的關注點都放在了葉伊布本身身上。
瞪著眼楮觀摩了許久,不知道是不是葉伊布隱藏的太好了,無論是鋒還是他的紙御劍,都沒在葉伊布身上看見一個劍客、武士應有的鋒芒之氣。
反倒是渾身充滿了清新和佛系的氛圍讓這樣的葉伊布去見那個最強的紙御劍風險未免也太高了吧?
而且鋒看遍了葉伊布的全身,也沒找到哪一處跟劍刃有所關聯,難道是那看起來有些軟趴趴的輕薄葉子,那其實像是紙御劍的身體一樣,鋒利無比?
嘶
甦皓也有注意到鋒和紙御劍那迷茫的表情,在心里倒吸一口涼氣的同時,有些感嘆的看了眼葉伊布。
好小子,這修養身心是真修養出來一些東西了啊,竟然連按照理來說,在劍道方面浸淫了幾十年的鋒和紙御劍都看不出來它一點底細。
葉伊布應該就是鋒所說的,最強的那只紙御劍最討厭的“天才”了吧。
“願光輝大神的光芒永遠伴隨你們左右。”
臨走前留下了這句話後,甦皓將代步的鐵憨憨巨金怪收回了紀念球中,只留下葉伊布陪在自己身邊,在鋒和他的搭檔紙御劍那擔憂的表情下,朝幽谷內走去。
思來想去,這句話算是他最為真誠的祝福了,希望這里的時間流逝可以再慢點,多將光輝大神的余暉存續的時間拉長一點,不要讓他們陷入絕望之中。
“願光輝大神的光芒永遠伴隨你們左右”
收回了擔憂的表情,鋒在嘴里念叨著這句話,呆呆看著甦皓和葉伊布的背影走遠。
這句話,似乎很適合他們這些信仰天空懸掛的光輝大神的信徒們。
甦皓不知道自己的一句話對鋒造成了多大的影響,帶著葉伊布通過一條曲折的道路之後,听著距離自己越來越近的劍鳴聲,他看見了幽谷內部的光景。
這里依然有著不少的樹木,低矮的樹枝上掛滿了形似紙御劍頭部的葉子,若是不啟動波導,讓真正的紙御劍混入其中怕是一時很難分辨出來。
好在最開始,他和葉伊布的目標所處的位置就是在最為顯眼的地方。
本該因為山體和樹冠的遮擋等因素導致這里的環境十分陰暗,可實際看來卻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趟過不知從何處流出繼續在這里的水潭,甦皓在幽谷的最中央看見了,那在陽光的直射而下仿佛發著光布滿劍痕的“假山”,以及不斷朝假山釋放斬擊的小巧身影。
它並沒有使用任何的能量,就連身體的素質都是刻意抑制住的,只憑借著技巧不斷斬出哪怕是葉伊布看來都妙到毫巔的斬擊。
無論是技巧、完成度還是威力都超出了葉伊布的想象,那塊極為堅固,造型抽象的怪異假山隨著紙御劍的不斷斬擊,不斷掉落著像是碎石一樣的物體。
甦皓下意識低頭看了眼自己腳下那些無數細小碎石堆積而成的地面,一個大膽的想法涌上心頭。
會不會那座“假山”曾是一座稍小一些的山體,甚至曾經就是這座山谷的一部分呢?
一時間,甦皓對自己的大膽猜想感到震驚。
“蕪”
葉伊布的目光從進入山谷之後就沒從紙御劍那邊挪開。
雖說之前甦皓就跟自己說了要來見一只劍術十分高超的紙御劍,卻沒想到如此厲害。
跟曾經自己對戰過的那只天王級紙御劍相比,完全是雲泥之別!
葉伊布覺得自己的身體仿佛都要因為興奮的情緒而顫抖起來了。
不同于自己從未見過只能從對方的斷角上領悟鋒銳之意的畢力吉翁,眼前的紙御劍是活生生的劍聖!
兩道那麼明顯的灼熱視線紙御劍不可能沒有發覺。
在揮下最後一劍,用紙片一樣輕薄的身體部位穿過那尋常格斗系寶可夢也要費一番功夫,才能將其打碎的山體一角,留下極為平整的切面之後。
紙御劍那蘊含著銳意的目光投向甦皓和葉伊布,眯起眼楮,像是絲毫不打算進行交流一樣,直接進入了蓄勢狀態。
這一刻,甦皓葉伊布都感覺某種極為恐怖的東西鎖定了自己。
“一上來就開打嗎!?”
甦皓瞪大眼楮,連忙拿出自己的z手環和z純晶,開始準備為如臨大敵的葉伊布灌注z力量。
就算那只紙御劍沒有使用任何能量,甚至還保持著壓制自己身體素質的狀態,面對它的一擊,仍不能有絲毫的大意。
如果他沒看錯的話,那可是以快和威力巨大出了名的拔刀術!
這只紙御劍一見面,就打算給他們一個下馬威!
————————————
圖文無關
喜歡精靈我靠寶可夢們的背景吃軟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精靈我靠寶可夢們的背景吃軟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