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車環游記

第233章 和順古鎮(6)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畫虎成貓 本章︰第233章 和順古鎮(6)

    從彎樓子出來後,虎永剛兩人沿著和順古鎮的三合河繼續往前,走沒多遠,就看到街邊一棟青瓦青磚平房的山牆上,寫著“和順大馬幫博物館”。

    寧靜笑著說,這是她見到過的、最低調、最樸素的博物館了,連門臉也不舍得修得大氣一點!

    虎永剛說︰“馬幫是底層的勞苦大眾,建成這樣,可能更能還原他們的生活吧。”

    兩人走進館內才發現,大馬幫博物館並不僅有外面那一棟平房,里面別有洞天。不僅有一個大院子,還另有幾排房子。

    除了外面的馬幫館,還建有滇商館、走夷方館以及皮影館,共有四個部分。

    據介紹,和順鎮被稱作是大馬幫馱來的翡翠之鄉,自古就有著馬幫的傳統,所以就建了這個大馬幫博物館。

    該博物館是以獨到的設計建成的新概念博物館,展示了西南絲綢古道的歷史、大馬幫生活場景、滇商的輝煌、和順人“走夷方”的生活方式,重現了和順人當年財富與文化積累的過程。

    南方絲綢之路有據可查的歷史,比北方絲綢之路還長兩百多年,早在戰國時候這條路就已經開通了。

    南方絲綢之路以四川成都為起點,一段經宜賓、昭通、曲靖、昆明、楚雄、南華、雲南驛到達大理,被稱為“五尺道”。

    一段從成都經邛崍、雅安、靈關、西昌、姚安至大理,這段被稱“靈關道”。

    兩段路在大理匯合後,一路向西而行,經過保山、騰沖後通往緬甸。

    從保山至緬甸這一段,被稱為“永昌道”。騰沖是這條路上的重鎮,而和順更是這條路上的一顆明珠。

    這條絲綢之路,既是財富之路,也是文化之路、外交之路、宗教之路。

    北方絲綢之路的運輸工具主要是駱駝,而南方絲綢之路的運輸方式就是馬幫馱運。

    兩千多年來,行進在南方絲綢之路上的大馬幫,為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世界物質與文化的交流,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馬幫館內,就是用人和馬雕塑的形式,展示著當年的馬幫,在首領“馬鍋頭”帶領下,跋山涉水地行進在崇山峻嶺間的場景。

    而滇商館內,則是用一千多件過去商人們使用過的實物,展示出滇商是中國最早與世界交流的商幫,騰越和順商幫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商號遠達印度,遍及緬甸及國內主要商埠。

    民國元老李根源先生,曾有一首贊美和順人的詩這樣寫道︰

    “十有**緬經商,

    握算持籌最擅長。

    富庶更能知禮儀,

    南州冠冕古名鄉。”

    從中可以看出,“亦農亦商亦儒”在和順早已成為一種傳統。

    更為難得的是,這些滇商富裕之後,還能“知禮儀”,還能心系祖國,支持辛亥革命、抗日戰爭、抗美援朝,有著強烈的家國情懷、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操!

    走夷方館,主要展示了來自不同國家的精美瓷器、玻璃器皿等生活用品近600件,反映了“走夷方”的和順人,在異國他鄉的奮斗史、創業史。

    虎永剛和寧靜都不明白,大馬幫博物館里為什麼還要設一個皮影館。

    他們都覺得,皮影戲應該是中原地區的文化遺產,不應該在這邊陲小鎮出現。

    所以,兩人沒有進去看一眼,就走了出來。

    寧靜說︰“老公,我們看了民居,看了圖書館、博物館,也看了宗祠,了解了這里的人文景觀,是不是該看看這里的自然風光了啊?”

    話音未落,兩人剛好從和順小巷出來,在和順小河邊另外一個洗衣亭邊拐了個彎,視野頓時變得開闊起來。

    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濕地,其樹木蔥郁、水草茂盛、滿眼都是綠色。

    據說,如果人走進去,很容易陷入其中,因此和順人形象地稱之為陷河。

    只見天空蔚藍,清澈的陷河河水也被映襯出一片湛藍。

    水上白色似海鷗的水鳥展翅翱翔,水面成群的野鴨嬉戲其間,水底的魚兒也在水草間歡快地穿梭。

    正如李根源先生的另一首詩所寫︰

    “遠山茫蒼蒼,

    近水河悠揚;

    萬家坡坨下,

    絕勝小甦杭!”

    這一派充滿了田園野趣的秀美風光,讓虎永剛和寧靜兩人都沉醉其中,就連小嘀嘀也興奮不已地沖著飛鳥、野鴨“汪汪”直叫,小尾巴差點兒要搖斷。

    兩人沿著河邊棧道欣賞濕地迷人的風景,一邊消耗著微單的內存,一邊悠哉悠哉地往前走。

    很快就看到了一座大壩,把陷河與另外一個湖泊隔了開來。

    路邊指示牌顯示,這是一個人工湖泊,因有野鴨棲息而得名“野鴨湖”。

    放眼望去,遠處三面環山,蒼翠欲滴;近處湖堤上古榕樹挺拔雄壯,參天蔽日;湖邊荷葉田田,湖水平靜如鏡,清澈透亮;湖面知名不知名的水鳥嬉戲,給祥和的古鎮平添了幾分靈秀,幾分溫潤。

    前行不遠,湖邊岸上有一半月形的月台,四周有石欄維護,中間有一棵大樹,鎮上幾個老人,悠閑自在地在樹蔭下休息聊天。

    這樣的月台,和順古鎮有很多處,在鎮子的每個巷道口、標志性建築前,比如寸氏宗祠的前面都有,旨在為當地居民提供一個休閑的場所。

    月台前的湖中,有一條亂石築成的堤壩,彎彎曲曲地通向對岸,很有一種曲徑通幽的意境。

    寧靜想從上面走向對岸,虎永剛知道嘀嘀膽怯,它的小短腿也無法跨越,彎腰把它抱在了肘彎處,然後跟著寧靜,在那些露出水面的石頭上,一蹦三回頭地到了對岸。

    兩人穿過了湖邊的吊腳樓,上岸走沒多遠,就看到一座非常漂亮的宅院,中式的大門點綴著西式台階,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獨具特色。

    房屋的牆體全部用青磚砌成,牆腳是用“火山石”砌成(當地人稱這種牆體為“清水石腳”),不用任何的粘合材料,工藝十分精湛。

    大門上方懸掛的“艾思奇紀念館”匾額,讓兩人知道了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所在。

    原來身為著名哲學家、教育家的艾思奇,也是和順李氏族人,本名李生萱。這所大宅是他的父親、民國元老李曰垓所建。

    說起李曰垓,也是一個風雲人物︰他是雲南辛亥重九起義元老,擔任過雲南護**都督蔡鍔的秘書長;著名的討伐袁世凱稱帝的《討袁檄文》,就出自他的筆端,因此被國學大師章太炎稱為“天南一支筆”;後來曾經擔任“滇西第一殖邊督辦”,任職期間政績斐然;他還是一個文學家,著有詩文傳世。

    兩人踏上門前高高的台階,發現里面由客堂、居室、書房、庭院組成,有點北京四合院的味道,卻又比北方四合院多出幾分江南庭院的綺麗、溫潤和俊秀。

    寧靜看著院子中央,手握書卷、兩眼凝視遠方做沉思狀的艾思奇雕像,忽然說道︰“這就是那位被偉人稱贊為‘學者、戰士、真誠的人’的人嗎?”

    虎永剛搖搖頭說︰“我也只是听說過這個名字,知道他是個哲學家,並沒有見過他的照片,所以不知道他長的什麼樣。”

    寧靜說︰“我們都不熟悉,看了這個院子就行了吧?太陽也快下山了,就不進去仔細參觀了,往回走吧。”

    虎永剛當然不會反對。

    出了大門,寧靜忽然來了一句︰“現在也真是,只要有一點點名氣的人,就要給他建紀念館了。”

    虎永剛笑道︰“這個人畢竟是和順名人,一代宗師,又對革命事業做出過貢獻,給他建個紀念館也是理所應當的。

    不像有些地方政府,居然要給那些歷史上並不存在的人,建什麼紀念館,那就真是匪夷所思了!”

    寧靜驚訝地說道︰“這怎麼可能?不是笑話嗎?”

    虎永剛正色說道︰“你別不信,現在各地旅游大開發,什麼稀奇古怪的事情都會發生。

    我只和你說一件諷刺意義的事情︰

    前幾年,居然有三個地方的部門,同時想開發‘西門文化’的新文化產業!”

    寧靜有些疑惑地問道︰“這個西門是何方神聖?”

    虎永剛笑道︰“你做夢也想不到,這位西門,竟然就是那位文學作品中臭名昭著的西門大官人!”

    寧靜笑道︰“哈哈。原來是西門慶啊?那歷史上真的有這個人嗎?”

    虎永剛說︰“諷刺的意味就在這里!這個文學作品中虛構的、歷史上根本沒有存在過的人,居然那三個地方都說他們那里是‘西門慶故里’,並且想以此為噱頭,大搞特搞旅游業。

    那三地的有關部門,紛紛舉起招牌,明爭暗斗,各自申報自己的項目︰

    據說,一個地方的項目是要建設‘水滸傳?金瓶梅文化旅游區’,復原西門慶和潘金蓮的幽會地點;

    另一個地方則提出,打造\"西門慶主題旅游項目”,重修王婆茶館、武大郎炊餅鋪等;

    而還有一個地方則聲稱,將投資2000萬元開發‘西門慶故里’!

    你說說,西門慶這樣一個傳統文學名著中的大淫賊、大惡霸、大奸商,居然搖身一變,華麗轉身成為當地政府追捧的文化產業英雄!”

    寧靜感嘆道︰“在這個物欲橫流、一切向錢看的時代,真是什麼妖魔鬼怪都有啊!”

    虎永剛也嘆息一聲,如果一切只要錢,那我們的臉還要不要?……(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房車環游記》,方便以後閱讀房車環游記第233章 和順古鎮(6)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房車環游記第233章 和順古鎮(6)並對房車環游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