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往下說。”
趙尋安听了胡懷民的話也不說對也不說錯,與他把涼了的茶換了,听他接著言語。
“下官不得不嘆服,大祭天與教化一道屬實登峰造極。”
“歷屆科舉學子所作大多千篇一律,說來只是拾前人牙慧,懂得做些變通的便算好文章,與國家策略,屬實沒有太大幫襯。”
“可國子監學子卻大大不同,各抒己見各有道理,雖說有些過于偏頗,可匯集百家卻能發現諸多治國安邦好策!”
“這些策論下官要帶回尚書省與兩位僕射好好規整,說不得,便是大乾強盛的一劑良藥!”
胡懷民發自誠心的說,趙尋安欣慰點頭。
能听得不同意見,且能靜心歸納運用,胡懷民配的上大乾首輔的位置。
“其實,大乾朝堂清廉,窩心的事少,詬病與它國相比屬實小了許多,不過大變在即,變革勢在必行。”
趙尋安如此說不是故意抬高,實因這些年大乾征戰便沒停過,再加前些時日以六王爺為首的逆反被清理,詬病與他國相比確實少了太多。
“前兩日某也與大祭酒以及大宗正院的諸位皇老言語過,他們也和官家通過氣,如何推行,卻要看胡大人你們了。”
“畢竟我等只是獻策獻言,具體如何行事,卻是你們這些實際掌控大乾的官員的事,尤其是胡大人你,更要好好用心。”
趙尋安說的認真,胡懷民思量著點頭。
超品地位崇高,可除非國家大事,很少參與朝堂之事。
說到底,三公三省才是真正治理國家的權重,只是老大人們離職後青黃不接,三省只余胡懷民一個尚書令。
三公相當于無有,畢竟身為太保及天策府大將的趙尋安正身乃是與十二皇老平齊的大祭天,且如今聲名之盛無人可比,如今大乾朝堂可謂胡懷民的一言堂。
國子監的期末大考屬實與大乾朝野不小震蕩,原本吊兒郎當的諸多勛貴之後短短時間有了天翻地覆變化,莫說他人,便自家長輩都有些不能置信。
尤其十三郡王,屬實不能相信自家 種會與大考取得十佳,特意帶著重禮登門拜見趙尋安,苦笑著問︰
“大祭天,您給個實誠話,孤那犬子可擔大用?”
“孤知您不會特意照看,與您來說,孤這小小郡王也入不得法眼,更何況他這鼻屎嘎巴般的世子。”
“孤是擔心他欺壓同窗舞弊,這十佳的成績,屬實做不得準。”
“十三王爺,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這句話,可還記得?”
看著十三郡王皺成球的老臉趙尋安忍不住笑,把馮陸熙所寫策論遞與他,認真說︰
“以自家封地為例闡述如何除弊振興,便你偷藏外室之事都拿出來講,除了馮陸熙這小子,還有他人能做?”
十三郡王眼角連抽好幾下,接過策論,第一眼便是驚,這手楷書寫的屬實靚麗,與自家小子狗爬式的狂草屬實差之千里!
不待十三郡王言語,趙尋安便笑著說︰
“且放心,就是馮陸熙的字,這小子面皮厚,拖著郭子祿整日價纏著要學某的書法,揍了兩次也不改。”
“某便允了他倆,這幾個月學的還算可以,雖說過于死板,可終究比過去規整了不是?”
十三郡王恍然大悟的點頭,心中也是竊喜,臭小子面皮厚還是有用處的嘛,能讓聞名天下的山河先生親自教導,實乃三生修來的福分!
“還是大祭天閣下教導有方,孤打小與他尋了最少十余位書法大家,可字寫得依舊狗爬。”
“如今卻在短短數月里大變,萬世師表之說絕不為過!”
看著十三郡王高高豎起的大拇哥,趙尋安再笑︰
“真就算不得難事,一天千字,筆畫先開,只要認真,一日千里。”
“若是走神不認真吶?”
十三郡王好奇的問,趙尋安耐人尋味的笑︰
“我妹子手里的扁擔已然抽斷了十八根,由不得不認真。”
十八根扁擔,十三郡王聞言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咧咧嘴低頭細看策論。
先被馮陸熙自爆家丑之事氣的恨不得也抽斷十八根扁擔,可看進去後卻是吃驚不小,未曾想自家小子,胸中竟有如此錦繡!
見十三郡王看完後陷入沉思,趙尋安便徐徐地說︰
“王爺小看了自家兒子,某這做山長的,也小看了自家學生。”
“桀驁不羈只是表象,馮陸熙心有縱橫,天驕二字,不為過。”
十三郡王猛抬頭,眼中有水花閃爍,能讓趙尋安這般人物稱贊,自家小子真的出息了!
叉手躬身,十三郡王感激涕零的說︰
“犬子能有今天離不開大祭天殷殷教導,孤,感激萬分!”
趙尋安抬手止住,認真說︰
“如今王爺要想的,卻在他處。”
見十三郡王不明,趙尋安解釋︰
“大乾律法將做調整,不分勛貴寒門,有才者上。”
“幽州那地界太小,不過一府之地,馮陸熙的才能並不能得到施展,便如這篇策論,以幽州為例,落處卻是天下!”
“如何選擇,卻看你父子二人了。”
十三郡王面色一陣變幻,心中屬實兩難,從未想過,兒子太過優秀也是種難。
開元四年十月一日,有關朝政大改的消息已然傳的世人皆知,可未等朝堂變革開始,國子監的變革先行發起。
其一,科班面向大乾全境招生,每屆文武各五千,擇優錄取不觀家世出身,入院免一切學雜束 ,畢竟大周的賠款如山,供得起國子監用度。
其二,學業以三年為期,第三年文武學子去往基層縣衙甚或軍中習,了解大乾基礎運作,若是以後做官為將,卻是熟稔許多。
其三,文院學子以後統稱讀書郎,武學上舍學子統稱虎賁兒,再無貢生一詞。
國子監不再是勛貴權財專屬,向天下人大敞!
稀碎變革諸多,不止牽扯學子,便是教習也有不小牽連,官家為此特意開了大朝會,罕有參加的大宗正感嘆︰
“大祭天此舉為天下先,變革之意天大,大乾才俊,皆入我手!”
有勛貴苦笑,自家痴兒可就失了上進的機會,大祭酒笑呵呵的說︰
“國子監還有蒙學,且讓你家犬子上上,百八十扁擔下去,所有的爛秉性一掃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