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鄭昆忙著倒騰‘破爛’的時候,英磅危機那邊也有了結果。
這次英鎊危機,以亮子公司大獲全勝,賺了十億多美元,索老板名揚全球,為他日後做空亞洲,導致亞洲金融危機打下了基礎。
而英倫則名聲掃地,到了黃昏之時。
從85年開始的廣場協議,到九二英鎊危機,還有未來的亞洲金融危機,讓大陸都意識到了外匯的重要性,主要指美元的重要性。
事情起因就是英倫高高在上,還沉浸在昔日的輝煌之中,這就體現在外匯上,他們不肯對美元貶值,但國力的下降,又不肯正視面對,在這樣的情況下又犯了一個錯誤。
英倫在美麗堅與歐陸之間搖擺不定,這就導致他出事了,沒有人幫他。
布朗基金很久之前,就貸了許多英鎊換成了美元,貸出了多少?
就這麼說吧,此次英鎊危機雖然和布朗基金沒有關系,但是,他卻幫了大忙。
在近二年多時間,他至少換匯一百億美元,不止如此,他在1992年6月之前,一直在賣出倫敦股市的股票,換成了港元,並在七月進行了貸款英鎊,投入到了東南亞的股市樓市之中,可以說,這一次,直接將英倫的外匯儲備減少了近兩百億美元。
七月,德方加息,英倫表示不加息。
危機發生時,英倫方面派人到了德法進行求助,結果他們暫時拖延不救,至于背地里有沒有參與其中就不得而知了。
德法主導的歐陸,自然不會讓英倫徹底倒向北美,最後還是出手了,但是沒有效果,在這樣下去,一切就會很糟糕。
看到不行的英倫又提高銀行利率還釋放外匯儲備,以穩住英鎊的匯率,但收效甚微。
經過幾輪的救市方案效果都不明顯,最後只能放棄了。
而那些空頭也不想得罪得太死,也就見好就收。
他們不知道的是,有人已經開始收網。
此時的匯率是1.2美元兌換1英鎊,原來可是1.95美元兌換1英鎊,由此可知,布朗基金抽走的美元,對英倫多麼重要了吧?
事情還沒有結束,英鎊倒霉,還有其他地方跟著倒霉。
芬蘭馬克因為擔心本國貨幣會貶值,紛紛換成了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