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被生產出來的簡易機床增加,大明所需要的技術型勞動力也在隨之上漲。
能操作機床的工人,那月俸肯定比普通工人要高。
在最簡單的金錢引導下,多數工人都願意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
和話本中那些所謂的寒門子弟不同,工人並無門閥家世,以往入夜,可能連蠟燭都不舍得點。
當然,最劃算的,那還得是報讀工人夜校。
白天做工,晚上學習,這是北平多數工人選擇的生活模式。
近年來,工人因為通過學習而切切實實改變自己生活的例子就在工廠的工友之中,除開手中技術過硬的那些人之外,就屬于學習上進的工人升遷最快。
大明的擴張可不僅僅是軍事上的擴張,在工業方面也是如此。
遼東地區所發現的礦區,主要是由官府控制,其中就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去滿足當前大明對于鋼鐵的需求。
而培訓工人以及指導冶煉的,便是從北平抽調出去,部分技術達標,滿足冶煉廠管理的工人。
可能今天明明是平級的工友,明天人家就因為其他地方人手緊缺,轉身變成了組長,甚至是一步躍升成廠長。
在工業化擴張的階段,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根本不需要官府去主動宣傳,光是工人百姓之間的口口相傳,就能讓民間的學習氛圍上漲。
另外一方面,也是得益于京城的學校不再局限于京城。
連帶著京城周邊,學校模式已經隱隱有取代以前的官學。
孩子到達一定年齡之後,就由官府或者地方宗族出資,將孩子送往新建設出來的學校學習。
一如朱祁鈺當初所說,他沒有讓學校的學生參與進科舉去搶奪舊書生的官位夢,可耐不住如今大明各官府對于吏員的需求極為旺盛。
和工人一樣,學生也可以視作一種勞動力,當前只需要完成一至兩年的學習,基本就能滿足部分官府對于吏員的職位需求。
這可不是那些舊書生能夠阻擋的事情。
在京城以及其周圍,學閥們比起攔住新勢力的崛起,聰明的家族早就選擇加入其中。
他們可比普通百姓更具優勢,只不過在人數上屬于小小的劣勢而已。
選擇往往大于努力,隨著新力量的加入,本就對于求官有著需求的學閥,自然會想要讓學校的學生能夠參與科舉。
保守勢力就漸漸分裂成兩派,而舊學閥們想要跟對方對抗,所能得到的支持,就是聖人當初的承諾。
直到現在,他們中一些人才反應過來,什麼叫作大勢所趨。
聖人確實承諾過學校學生不參與科舉,可以說是對廣大仕林學閥的一種妥協,但加入新學閥的學校進步派,能夠對官場產生影響的並非沒有。
而大明官場之中,希望自己簡在帝心的官員比比皆是,他們不過是懾于舊學閥的勢力和自己的名聲,選擇了沉默。
一旦新學閥稍微推動部分官員,那完全能在朝中塑造一種民心所向的景象。
喜歡大明殿下請登基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殿下請登基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