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士信對于自己的決定,有著充足的戰略定力。
他認為,自己所作的方針並沒有錯,比起那些少數的奴隸主,農奴以及奴隸才是大多數。
只要能整合這些力量,發動這些力量,那麼就算是遠在在察合台,也終究歸于大明的主戰場。
天時、地利、人和,其中後兩項其實是相輔相成的。
本地人總是比外邦人還要了解當地的地勢。
失去了奴隸主的農奴,在極短的時間就依附在羅士信的身上,但是,都是依附,羅士信給予了他們尊嚴,給予了他們更多的選擇。
羅士信依照著在哈密的經驗,將農奴化為集體,而土地屬于集體,同時屬于農奴自身。
可是,羅士信並不知道,在哈密能夠這麼做,那是因為營團本身就是集體,屬于天然的利益共同體。
他們的個人屬于集體,而集體也在不斷反饋個人。
農奴雖然分到了土地,也得到了新主人的承諾,只要血脈延續,那麼土地就會不斷被繼承,但是,這就讓農奴沒有那種私人土地所帶來的更加直接的歸屬感。
這也是他們無法對于集體有著深刻的了解,畢竟,人在集體之外便是個體。
羅士信在剛接觸的時候,也覺得,將土地劃分到集體,對于個人而言,似乎並沒有好處。
雖說羅士信當初也算是小頭目,可他的草原,他的產出,皆歸于更大的頭目,只要頭目想,甚至連他的妻兒都能予取予奪。
當羅士信在勇武營團之中深刻學習之後,他才能理解,聖人的目的其實是在保護個人,確切的說,是在保護那些無法守護自己土地的佃戶,甚至是農奴。
這也很容易理解,那便是利益,個體與個體之間,很難形成共同的利益,如此便很難抱團在一起。
土地,或者說耕地,也或是牧場,那就不一樣了,那可是人民生活所系,衣食所需,一旦利益被觸動,就會引起成片的反彈。
似乎天時並沒有佑護羅士信,剛到土魯番,就迎來了奴隸反抗軍的慘敗,而後化整為零,就被正規軍給盯上了。
冥冥之中,似乎有從天上傳來的警示,告知羅士信如此不行。
可羅士信依舊堅信,因為,他在北平看過,在遼東看過,在草原上看過。
不斷有戰士駕著戰馬來到羅士信面前,無一不在告訴羅士信,正規軍正在有規模的針對來自大明的軍隊。
簡陋的營帳之中,面色沉痛的各隊指揮,正圍著羅士信這位最高指揮,等候最高指揮的指令。
每個回到這里的戰士,都傳回了對于羅士信先遣部並不好的消息。
那可是同生共死的戰友,對于他們的犧牲,任何指揮都無法將其視為冷冰冰的數字。
“萬戶,將軍大人,不能再等了,請下達指示!”
副官閉著眼,神情悲憤道︰“再這麼下去,難不成眼睜睜看著戰士一個個犧牲!”
“將軍,就算是死,是戰死,也不能讓戰士被圍死!”
喜歡大明︰殿下請登基請大家收藏︰()大明︰殿下請登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