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華夏的朝廷並不會在備戰的時候讓皇帝花一些沒有意義的錢,比如建行宮,比如選秀女等這一類。
擁有記載歷史好習慣的華夏,不管文武官員,多多少少都能從厚重的歷史書中找出那麼幾個昏君來告誡當今的皇帝不要這麼做。
到了朱祁鈺這里,自然也是一樣,外廷雖說也想聖人多子多福,可還是得分情況。
各地正在積極調動糧草,保證地方基礎保障的同時,給予西域方向更多的支持。
所以,于公于私,朱祁鈺都不好在這個時候展開選秀。
而因為準備對察合台動武,兵部和都督府衙門,那是夜以繼日的連軸轉。
大量的物資需要計算,所以這兩部門,不約而同的都調用了戶部以及學校的學生,將糧草等物資網格化分給不同的人計算,如此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避免軍事機密外泄。
于謙這樣的文官,在算學上也是頗有心得,但武官就不一定的。
有的武官,他們天然有打仗的天賦,可若是牽扯到後勤,那就不是光靠武將天賦就能成事。
就比如石亨,憑借著對于大同的熟悉,他能夠清晰意識到大同需要多少糧草,需要多少田地來供應大同的鎮守。
可是,牽扯到遠在天邊的西域,那需要的計算量就不同了。
人走馬跑,需要食物,需要武器,而武器又增加了人和馬所需要的糧草,並且到目的地的距離都要考慮,哪里走水路,哪里走陸路,怎麼計劃最快最節省,這些都需要考量。
所幸,在有官道的地方,大明的戰略輿圖有著詳細的更新,遠不是以前那種模糊的草圖所能比擬,而學校所提供的學生算力,有算盤的加持,計算起來,也比往常單靠官吏還要快上許多。
石亨待在都督府中,看著底下的人忙碌,油然生出了自己好似都沒打過如此富裕的仗的念頭。
身為武將,石亨當然知道後勤的重要性,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乃是孫子兵法中的始戰之首。
言︰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其言本意,那就是開始一場戰爭,就要考慮後勤,如此才能出動士兵,否則就會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
作為華夏最為出色的兵書,孫子兵法可是每個武將的必讀之物。
讀是會讀,可並不代表武將本身就能達到兵學聖典中的要求。
而對于石亨而言,現在看著忙碌的官吏,他已經能想象到戰爭開打時,大明充足的後勤,將會給察合台多大的壓力。
除此之外,上兵伐謀,關于察合台的一些機密情報,自然也要擺在最高指揮面前。
朱祁鈺將錦衣衛所收集的情報,于軍機處分享給特定官員,其中也就包括了石亨和于謙。
相比忙碌的官吏,石亨在擁有更多情報的情況,特別還是經過情報分析篩選之後的精確情報,讓石亨有種站在高處縱覽全局的感覺。
喜歡大明︰殿下請登基請大家收藏︰()大明︰殿下請登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