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殿下請登基

第951章 法治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喲吼吼吼 本章︰第951章 法治

    京城過年各種停業,而酒飲的消費增加,自然有不少因酒品不好而鬧事的案件。

    在京城,管理體系要比地方還要復雜。

    除了兵馬司,一般案件審理是交由在京城的大興縣衙和宛平縣衙。

    兵馬司有執法權,但是沒有判決權。

    大明雖然屬于人治體系,但是在法律方面,早早就將兩者給區分開來。

    就連錦衣衛,如果沒有聖人特別指令,就甭提什麼先斬後奏了,抓了人,都要老老實實送去鎮撫司,東廠也是如此。

    華夏的這種分權制度,在郡縣制出現之後,就很快建立起來。

    而此時的西方,尚且還處于執法權與判決權都是捆綁在一起,他們要建立起像大明這樣的分權體系,那得到十九世紀初。

    要論法制,華夏相對于西方,更為成熟,某些方面也更加人性化,當然,終究是人治,階層決定了律法的適用性。

    京城衙役現在主要是調解矛盾,能和解就盡量和解。

    以如今京城的體量,真要把人都抓到縣衙,那縣衙都站不夠位置。

    律法的實施人性化便是如此,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只要是小型糾紛,不管是衙役也好,還是族老也罷,都是盡力先調解,若調解不能,再鬧到衙門去。

    可就算是如此,京城兩縣的縣令現在也是十分焦頭爛額。

    衙役帶來的多是醉鬼,而醉鬼是不能對話的,而華夏恰好就是極重視口供作為證據為定罪標準的。

    這可是從西周【听獄】發展至今,在技術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口供就是縣衙最重要的依據,其他人證、物證、書證,那都是輔助性證據,為的就是證明口供的真偽。

    現在好了,原告和被告被帶到縣衙,沒講兩句,就直接癱在地上呼呼大睡,這讓縣令咋辦,只能讓對方親屬將人帶回去,睡醒了,腦子也是迷糊,都覺得是對方的錯。

    大多數人還是不至于鬧到縣衙,可是,就算是一部分,放在京城現在的體量,也不是縣衙所能容納的。

    出現問題,那自然要反饋,層層上報,那苦惱的就是金濂了。

    金濂在刑部瀏覽卷宗,在兩縣縣令的反饋下,也發現了一些細節。

    兩縣相比,擁有治安所的宛平縣?,數量要遠遠少于大興縣。

    宛平縣?管轄是京城整個西邊,而大興縣管的是東邊。

    京城西邊還有西城區,那可是京城人流量最大的地方,而那麼大的人流量,案件卻比東邊少。

    這就很不合理了,金濂知道,這兩者唯一的區別,那就是治安所。

    聖人的景仁宮就在西城區,治安所便是聖人在五城兵馬司之中再改進出來的試驗部門,其中的衙役,多是通過了文化考試的退伍軍人,所主要管理的,正是西城商業區。

    金濂想了想,光是坐在這里看卷宗,其實並沒有什麼意義。

    一如聖人所言,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比起坐在值班室不斷問詢侍郎主事什麼的,他也需要去實際看看治安所現在是如何運行的。

    京城人來人往,車馬暢通無阻,金濂也沒有搞什麼微服私訪,坐著刑部的馬車就出發。

    西城的治安所就在商業區最熱鬧的地方,當金濂的馬車停到了治安所外,掀開車簾,金濂就看到了治安所不斷有衙役進進出出。

    雖然都是衙役,但在治安所,應該稱為警吏。

    下了馬車,金濂站在這棟水泥四方房屋前,看著像牢獄,可刷著白漆,中間又有一條藍漆,給人一種純潔又莊重的感覺。

    治安所的大門敞開,入門就能看到掛在牆上的巨大盾牌,邊緣是城牆,圍繞著中間浮雕的大明國旗。

    入門左邊擺著長櫃台,值班警吏坐在櫃台後面,而櫃台前則是圍著不少人,右側牆角有著一排長凳,幾個雙手拷著鐵環的人,垂著頭,靠著牆坐著。

    金濂剛進門時,還未引起別人的注意,可當有人辦完事,要走出治安所的時候,看到胸前繡著錦雞飛禽的官服,整個人都愣住,隨後連忙讓道。

    警吏也發現了金濂,立刻從櫃台後起身,往車邊跑去,沒多久,就有一個面容剛毅,穿著治安所制服的漢子走出來。

    看到金濂,改走為小跑,立定後,道︰“尚書大人有何吩咐。”

    聲音讓周圍的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動作,目光紛紛都投了過去。

    金濂撫了撫胡須,開口道︰“治安所工作做得不錯,本官便過來看看,學習學習。”

    “大人言重了。”

    治安所所長听到金濂明顯略微放低姿態的話語,連忙道︰“大司寇能蒞臨治安所視察,乃是對治安所工作的肯定,若無朝廷大司寇完善法度,光有治安所,也是無米之炊。”

    聞言,金濂頷首,道︰“應該沒有打擾到治安所辦事吧?”

    “沒有。”

    所長側身,道︰“大人請進。”

    踏入治安所,金濂才發現這里的空氣充斥著酒精味,掃視四周,細細觀察下,那味道就是那些坐在長凳上的人身上發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京城人口繁雜,而商業區更甚,治安所是如何處理矛盾沖突的?”

    金濂收回了目光,看向所長問道。

    “多是調節。”

    所長擺出請的手勢,將金濂引向內部,道︰“其實很多矛盾是因為無法可依,而治安所依照試行治安管理處罰法,通過對百姓說明雙方責任,大多數百姓就會認識到錯誤。”

    幾人走到了一個房間,門上掛著個小牌子,上面寫著【調解室】。

    推門而入,里面裝著巨大的玻璃,讓整個空間都顯得格外明亮。

    亮堂的空間能讓人的身心更加輕松,更加有利于雙方的調解。

    調解室里擺放著長桌,四邊都放著靠背椅,主位坐著警吏,而兩邊面對面坐著面紅耳赤的人,似乎剛才產生了激烈的爭論。

    “你們繼續,尚書大人過來視察。”

    因為突然有人進來,所以調解室內安靜了下來,見狀,所長直接出聲。

    那些本來激烈爭論的矛盾雙方,听到來者是一位尚書,心中的怒氣頓時直接消散。

    很多時候,身份上帶來的諸多便利就是如此,在朝廷大員面前,他們的矛盾就顯得過分小打小鬧。

    金濂自然能看出來,淡然道︰“諸位不必在意我,繼續調解。”

    領導的話,說起來簡單,可是別人哪能真的不在意。

    “其實,我也覺得是此事是我沖動了些,一時上頭。”

    短暫的沉默後,就有一人開口,而坐在他對面的人,也立馬說道︰“不不不,我也有錯,不該動手。”

    “那判定為互毆,彼此調解,可有異議?”

    諸位的警吏開口說道,同時手里壓著的文件抽出一張紙,道︰“若是無異議,便簽了這調解書。”

    金濂嘴角抽搐,畢竟沒有看到他想看到的過程,而且還是因為他的存在而有這樣的結果。

    不過,光是這簡單的交流,就直接讓金濂理解了部分調解流程。

    雙方簽署調解書的過程也很簡單,不識字的,就由警吏簽署,然後在由當事人畫押,也就是按大拇指,如此調解結束,糾紛消失。

    金濂留在調解室內,等那矛盾雙方離開後,直接就坐了下來,取來那調解書看了起來。

    說是調解書,紙張上方大字則是寫著調解協議四個大字,內容開頭就是雙方本著自願、合法、友好的原則協商。

    所長坐到金濂的對面,靜靜等待這位刑部尚書。

    “治安所對任何案件都是先調解,再上報縣衙?”

    金濂放下調解書,看向所長問道。

    聞言,所長先是點頭而後又是搖頭,道︰“命案除外。”

    金濂點頭,道︰“治安法試行效果,你覺得如何?”

    “一如方才所說,百姓矛盾沖突本質上是不知者無畏,比起執行律法,更重要的是宣傳,讓百姓知法懂法,因而多數矛盾在事發地便能直接解決。”

    所長十分正經說道,就如治未病一般,預防和早干預,是讓糾紛降到最低的方法。

    很多時候,一句簡單的【你瞅啥】就能引發流血事件。

    以往百姓心里根本就沒有報官的想法,官府在百姓那里的公信力可以說沒有,比起叫官府,還不如叫上自己的兄弟。

    金濂知道,治安所是聖人一手操作,經金濂手的是那些法規條例,因而對于治安所的行事標準,金濂也只是一知半解而已。

    “就地解決?”

    金濂皺了下眉,道︰“如何解決?”

    “先確定事發原因,耐心听雙方敘述,憑供詞告知雙方可能觸犯律法,若有調解可能,便現場口頭調解。”

    所長一邊說著,一邊掏出一本小冊子,上面黑色大字寫著【八大紀律,事項注意】的字,推到金濂面前,繼續道︰“這是聖上發放給治安所警吏手冊,總結便是,遵紀愛民,執法不阿,廉潔奉公,勇于獻身。”

    接過小冊子,金濂翻看了起來,里面的內容很簡單,主要就是服從指揮、遵紀守法、不刑訊逼供、不包庇壞人,不陷害好人等等,都是十分直觀的善。

    “卑職出自軍伍,在營中也有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見金濂沒有要說話的意思,所長便道︰“警吏也多是如卑職一般,在具體行動之中,百姓見我等執法,也多會配合。”

    只要好好說話,如果不是那種拎不清的,也多會抱著民不與官斗的想法,當發現警吏確實是辦事的時候,越來越多的百姓遇到事情便會想到找治安所。

    當然,這種行為模式不單單是這點,還有平時的巡邏,給予百姓幫助等等,諸多付出,才贏得了百姓的認可。

    金濂听得很仔細,同時看完手冊之後,輕咳了一聲,順了順嗓子才問道︰“你覺得如此做法可否在各府衙實施?”

    調解室之中頓時就安靜了下來,只有陽光透過窗戶灑在金濂的背上,所長的臉上。

    這個問題,一個所長還真有點不好回復。

    所長也知道,普通衙役的素質肯定比不上自己這些從軍伍中脫穎而出的人,而天下衙役衣食所系,自己可不敢承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事,還需由大人以及朝廷敲定,非卑職所能置喙。”

    想了想,所長還是沒有隨意下定論。

    “這治安所由你管理,若你都不能置喙,那誰能置喙?我嗎?”

    金濂很明顯能感受到所長的擔憂,在金濂看來,那擔憂是多余的,在所長上頭,有兵馬司,有刑部,還有那高坐垂堂的聖人。

    那麼多高個子都在頂著,沒想到一個所長竟然會擔憂這種毫無意義的事情,因此,金濂的語氣才顯得有些不善。

    所長放在大腿的手緊緊握起,隨後慢慢松開,看向金濂,道︰“若要真說的話,不合適。”

    “為何?”

    金濂似乎早有預料,直接問道。

    “地方衙役太過粗魯,欺壓百姓之事時常發生。”

    所長挺了挺兄台,但語氣也放松了下來,道︰“不是卑職自負,我等從軍中脫穎而出,就算是最低級的警吏,也識字懂法,現在都未拋棄學習,若是要對比,大致能比得上秀才。”

    “尚書大人,您說,讓秀才當衙役,可能嗎?”

    這問題直接讓金濂眼楮一亮,看向所長,笑道︰“以前不可能,未來就不一定了。”

    也難怪大興縣的卷宗會少那麼多,平白無故多了這麼多同知縣丞輔助處理案子,而且還能上街服務,無需等老百姓搞到縣衙,極大降低的沖突加劇的可能性。

    但是,所長所說也是極為有道理,沒有文化素質做基礎,地方在執法上也不可能達到治安所這樣的高度。

    思索到這里,金濂就想起了城中的學校、夜校,還有軍中的教學方式,種種跡象無不代表著當今聖人一直在普及教育,而這樣的普及方式,讓聖人擁有了京城商會的各個掌櫃,還有戶部的吏員,現在又多了治安所。

    刑部想要補充這樣的吏員,還得等些時間,今年學校若是能順利開辦,也要等第一批畢業,其他的,就是從京營之中搶那些退伍兵。

    金濂突然有些後悔,當初聖人建學校的時候,自己沒有諫言多辦幾座。

    不過,人才之所以為人才,就是因為稀缺。

    “尚書大人所言極是,但那也是未來。”

    所長苦笑說道︰“治安所之所以能如此順利,完全是因為雖掛在兵馬司名下,可實際是幫縣衙,而管理卻直屬于聖上,獨立于外。”

    換而言之,就是現在的治安所和其他部門並沒有多少利益沖突,相反卻減輕了兵馬司的壓力,為縣衙維護了治安,幾方多贏,那就沒人有理由找麻煩了。

    對于所長的分析,金濂臉上帶著笑容,十分滿意對方的表現。

    在金濂心中,這被聖人挑選出來的人,總不能是平平無奇之人。

    “本官已知曉,內閣自然會給出妥當的解決方案。”

    金濂站起身,道︰“光坐著可不行,本官還要多看看,多學習一下你這治安所的先進經驗。”

    所長連忙也站起來,道︰“尚書大人請,卑職在旁陪著。”

    之後,金濂就將治安所上上下下都逛了個遍,也看到了不少矛盾沖突,甚至有醉鬼直接當著他的面吵到動手,最後直接就被警吏拿下,關進了治安所後院的牢中反省。

    說是牢,其實是四面白牆的房屋,環境干淨整潔,可比縣衙牢獄還要好很多。

    金濂收獲頗多,需要面對的問題也隨著收獲而增多。

    只要有人的存在,律法需要人去維護。

    是人,那就有七情,法治總歸還是要以人為本,如此才能得到百姓的認可。

    離開治安所的金濂也沒有馬上就回衙門,而是在商業區閑逛。

    走親戚,下館子的人很多,當前商業區最熱鬧的就屬各種酒樓飯館。

    有錢的上酒樓,有點錢的下飯館,街道上多是一些孩子在人行道上嬉戲打鬧。

    婦人因為孩子玩得太過火,有的一手抓著孩子的手臂,一手打在孩子厚厚的棉褲上;有的護著孩子,潑辣指著對面的人就開罵。

    穿著黑衣衙役無奈攔著暴脾氣的雙方,苦口婆心的勸說。

    金濂和看熱鬧的百姓一樣,饒有興趣看著,這種事情,別看雙方現在罵得凶,轉頭就可能變成好姐妹。

    在這樣的情況下,處置任何一方都有著潛在麻煩。

    當初金濂當監察御史時,也時常遇到這種事。

    衙役對雙方的說法和處罰,用後世的話說,就是和稀泥,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各打五十大板。

    “原來這就是尋釁滋事的用法。”

    金濂捏著下巴的胡須,作為刑部尚書,他所看到的角度不同。

    尋常這種沖突,一直是民不舉,官不究,忙碌的官府可沒有時間理會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

    看到了幾次衙役調解矛盾,這樣的場景與年節的歡樂相輔相成,一點也不突兀,更顯得人間煙火氣越發濃厚。

    金濂一邊逛,一邊掏出小手冊,拿著筆記下自己所想到的各種不足。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金濂雖然對自己的記憶有自信,可是難免也被周遭的環境所影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現在有了炭筆,很多官吏身上都會帶上,和小手冊一起,已經成了官吏必備物品。

    從街頭逛到巷尾,金濂已經記了滿滿一本手冊,之後才帶人回刑部。

    百姓能夠安穩逛街,享受生活,是衙役的巡邏,也是值班官員腳不沾地的處理政務的結果。

    任何律法在施行之初,在沒有人抓住漏洞時,都是好的,只不過若是朝廷沒有改革勇氣,抱著古老的律法不放,終究會律法成為小部分人的利用工具。

    口袋罪對于那些破壞了秩序、損害了百姓利益,可也不好準確套進現有的具體罪名的情況下,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如西方的行為不端、妨害治安,以及危害國家安全,和東方的尋釁滋事都有異曲同工之處。

    景仁宮,空閑下來的朱祁鈺,眼前擺放著三輛自行車,朱見濟和朱見深正不斷撫摸著這神奇造物。

    有了蒸汽機床之後,這自行車的工藝已經堪比後世的三八大杠,當然,在朱祁鈺的要求下,三輛自行車分大中小三種型號。

    整輛自行車最難得地方就是滾珠軸承,朱祁鈺如果沒有這滾珠軸承,雖然自行車也能造出來,可是鏈條和腳踏板就成為一體,騎起來十分麻煩。

    而這樣的滾珠軸承,手搓出來,也需要耗費工匠許多時間。

    當然除了自行車,朱祁鈺還給小澄打造了腳踏三輪車,踏板就在前輪,不需要很復雜的機械結構。

    蒲公英根煮出的橡膠貼合在車輪,這不是那種充氣的輪胎,而是實心輪胎,只在胎身打出孔洞增加避震效果。

    雖然全身換成了鋼鐵,但比起木制踏板車,全新的自行車更加靈活,適用的道路也更多。

    給了朱見濟和朱見深各一輛,兩人稍微熟悉之後,就在景仁宮中繞行了起來。

    因為見過踏板車,所以對于這種兩輪的人力車,內官宮娥也都習以為常,只不過能明顯感覺這神奇的工具,速度更快了不少。

    沒多久,朱祁鈺就看到朱見深癟著嘴,推著自行車回來。

    地面的冰本就沒有化,自行車就算配備了剎車,但也很容易摔倒,所幸朱見深穿得厚,還戴著手套,這才沒有破皮什麼的。

    “摔了?”

    朱祁鈺忍著笑,對著朱見深問道。

    終于見到了能夠安慰自己的人,朱見深立馬就跑到朱祁鈺的面前,一把抱住大腿,吸著鼻子,弱弱嗯了一聲。

    “好了,摔哪了?疼不疼?”

    朱祁鈺抓著朱見深的肩膀,一邊問著,一邊仔細觀察,發現沒有傷到,便說道︰“還哭鼻子?”

    “不哭。”

    朱見深仰頭,眼眶紅紅的。

    “嗯。”

    聞言,朱祁鈺搓了搓朱見深的腦袋,抬頭看到還在繞圈的朱見濟,心里想著的則是這自行車推向市場應該定價多少。

    從朱祁鈺這邊得到安慰的朱見深,很快就調整了情緒,沒多久又牽起自行車,樂呵呵的跟上朱見濟。

    喜歡大明︰殿下請登基請大家收藏︰()大明︰殿下請登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殿下請登基》,方便以後閱讀大明︰殿下請登基第951章 法治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殿下請登基第951章 法治並對大明︰殿下請登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