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答策題其實和寫申論差不多。
只不過,殿試的策題多是問什麼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問什麼治天下之道。
如此種種,回答也是什麼立紀綱,飭法度,實政陳,這類十分籠統卻沒有多少實用性的大道理。
總而言之,便是大家都在講道理,要辦實事,那等當了官再言什麼二三事,列四五策。
陳循和于謙看完整張試卷,再看向聖人的時候,滿臉都是懷疑。
“陛下,這是不想選進士了?”
陳循弱弱說道。
“怎麼?這試卷不行嗎?”
朱祁鈺挑了挑眉,沒想到陳循會這麼說。
看了看試卷上的開頭四問。
【朝廷官員是什麼?其職責和義務是什麼?】
【朝廷官員應具備什麼素質和能力?】
【朝廷政策實施需要做什麼準備?】
【朝廷官員結黨營私,為教義或信仰,或各種其他原因開展黨爭,應當如何處理?】
別說考生了,就算是當朝尚書,要回答這些問題,最重要的是,要讓聖人滿意,都極具挑戰性。
更何況,還有後面的一大堆準備材料。
比如︰西城,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面館有十數家。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大部分面館都采用多種經營……葉掌櫃言︰做好面不簡單,一輩子只做面,一輩子都能把面做好更不簡單。
問︰葉掌櫃面館得以成功的原因;
要求︰全面、準確、簡明、有條理,不超過三百字。
這都是什麼問題?
當官和開面館有什麼關系?
于謙不明白,陳循也不太明白。
不過,陳循倒是能理解方才聖人所說的,依據材料出題的策題是什麼樣子的。
換而言之,以前像是河套地區,問的是“如何治理河套”,那麼現在就可能是“如何有效處理河套居民”,或者“河套居民某某因入籍一事如何如何”。
不再宏大敘事,反而直接精確到具體事例。
雖然是套了個河套的模子,但一些材料,明顯是遼東和天津發生的事情。
身為閣臣,底下遞上來的奏折,大部分他們都會過一眼。
所處理的事情,都能在材料里看到影子。
可就算這樣,兩位尚書依舊覺得,就算他們做這份卷子,也很有挑戰性,就不要說那些十年寒窗苦讀的考生了。
“考生並無處理政務經驗,又何來回答試卷考題?”
陳循問完之後,便發現,這個問題,有點奇怪。
不過是換了一種形式,陳循自己就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
確實,考生沒有處理政務的經驗,可是卻一直在考答國策問題,只是,之前的國策太過宏大,空中樓閣的東西,書里的經典一大堆。
看著聖人臉上漸漸爬起笑容,陳循知道,自己說錯話了。
“也就說,不能答這試卷,卻可以作答治國良道。”
朱祁鈺忍不住拍起手來,恰好,工部和吏部尚書都過來,他便繼續道︰“試卷給你們準備好了,你們先做,做做看。”
對于一臉懵兩位尚書,就留著于謙和陳循跟他們解釋。
景仁宮作為殿試的排練處,朱祁鈺還很貼心了給四位尚書準備好了桌椅,就是學校同款的那種。
王直從來沒想過,自己一大把年紀了,竟然還能重溫科舉。
至于什麼考題泄露,在場的人都不蠢,這種試題,要多少有多少,天知道聖人背後還準備了什麼。
答題的時候,朱祁鈺就在一旁當主考官,雙手背在身後,來回巡視。
這也給了尚書很大的壓力。
要知道,就算是殿試,皇帝也僅僅是露一個臉,為的就是不給考生壓力,哪里還會巡視考場,更何況像現在這樣。
“咳咳,不要交頭接耳,自己的試卷自己做。”
朱祁鈺看到陳循習慣性想去和別人探討,便開口提醒。
在場之人,唯有于謙和周忱在奮筆直書。
和王直、陳循相比,這兩位,一個是巡按地方二十余年的御史,另一個也是浮沉郎署二十年。
朱祁鈺所出的考題,對于他們來說,更加得心應手。
可以說,四人兩派,一派是像王直這類的學院派,科舉第一,以翰林院修撰出道,一直擔任學士;另一派是于謙這類的實干派,科舉中下游,在翰林院待過一段時間便被分派到地方為科道官。
並非說兩派中,某派最好。
就如陳循,雖然是學士,也可以說是老學究,但是做起戶部尚書,也是手拿把掐。
時至飯點,朱祁鈺讓人給尚書上了膳。
大明殿試只考一科,而答策論便是三個時辰。
所以當天里,考生是直接在宮里用膳。
模擬考試,自然是給尚書們充足的時間。
屋外,風吹動樹葉,發出颯颯的聲音,宮娥的步伐輕緩,打理著偌大的花園。
天氣不冷不熱,舒服得讓人忍不住打哈欠。
不久後,于謙和周忱依次放下筆,將試卷攤開,用嘴去吹干上面的墨跡。
朱祁鈺走到他們桌前,紙面字跡十分端正,如同印刷體一般,每一個字的大小和間距相同,一筆一劃皆有講究。
光是卷面分,朱祁鈺都必須給這些考神一個滿分。
看到朱祁鈺已經在查看兩位尚書的試卷,並且要準備開始講題,陳循和王直就在一旁探頭探腦了起來。
“罷了,既然有人做完,那麼你們就不用繼續了。”
朱祁鈺側頭看向陳循和王直,兩人被看得老臉一紅,但也老老實實放下筆。
首先便是前面的四問。
官員是什麼?其職責和義務是什麼?
朱祁鈺的答案很簡單,管理國家的人,其職責便是維護朝廷法律和政策執行、執行日常管理和行政任務、為百姓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穩定。
而第二問,便是朱祁鈺便寫下,官員素質和能力直接關系到朝廷的工作質量和效率,同時必須堅持朝廷的路線、方針、政策,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觀念…
現在是四位尚書站在一旁,看著聖人落筆答題。
在看答案的同時,對比自己的作答。
殿試策論本來就沒有統一的正確答案,其根本便是誰答得更加符合皇帝的心意。
可當看到聖人的答案時,比起自己那些文文縐縐的答案,似乎聖人的答案更加淺顯易懂。
喜歡大明︰殿下請登基請大家收藏︰()大明︰殿下請登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