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呵呵笑道︰“家主,你這不是諷刺我吧?”
秦風說道︰“我還沒有那麼無聊。你這種先往壞處想,再往好處想就屬于危機意識比較強。
這樣的做做事情會滴水不漏,會有很多方案。我這是夸獎你了。”
秦風說著把奏章遞一給了陳平說道︰“你也看一看,就知道這些人對于咱們大家來說是好事。”
陳平雙手接過來仔細看了一遍,驚訝地說道︰“這……這個真的有?!
諸子百家某些人所說道大同部落,被咱們給發現了?”
秦風點點頭說道︰“是啊,這就是大同,大家共同吃苦,渡過難關。”
陳平皺眉頭說道︰“這對于咱們來說應該不算好事。他們這種人人平等……和大秦的制度是不一樣的。
可以說格格不入,應該把他們卡在萌芽當中,不應該讓這種事情做傳播。”
秦風說道︰“給蕭何看一看,看看他是什麼意思。”
蕭何啟蒙老師是儒家,陳平的啟蒙老師是道家,儒家對大同世界更有發言權。
天下大同的思想起源于諸子百家三家,農家提倡“並耕而食”;道家提倡“小國寡民”;儒家提倡“大同”
三家其實殊途同歸,這種思想影響深遠,大的方面有五斗米行動,文學上有《桃花源記》等。
蕭何看了以後,感慨地說道︰“這就是被先賢描寫的大同世界嗎?這個不就是非常落後的表現嗎?”
秦風听了大笑著說道︰“陳平,你看看,蕭何的評價才是專業的,
蕭何開始學的儒學,你剛開始學道學,所以你的理解就差那麼一點點。”
陳平疑惑道︰“家主,差距就這麼大嗎?我們兩個最後還學了墨家呢。”
秦風點點頭說道︰“的確是如此,你們兩個現在的確屬于墨家,可是世界觀是不一樣的。
一個嬰兒來到這個世界,一般來說首先見到的就是父母。他的父母就是他的世界觀。
當這個孩子長到四五歲啟蒙的時候,第1個給他們啟蒙的老師,會給他們樹立他們一個最基本的世界觀。
這個世界觀一般來說能夠伴隨人的一生,這是最基礎的,是不一樣的。
儒家講究仁義禮智信,講究大同世界,你道家講究道法自然。
說起來其實這兩家屬于同根同源,道家更原始一些,儒家則更加精簡一些,最後達到的結果就是人人平等。
這不是朝現在所提倡的人人平等的方法,而是一種極限的,不可理喻的平等。
這是理想化的,根本就不可能做到的。
就比如說咱們發現的這些部落,這些部落我給他們起個名字叫做原始部落。
也就是剛剛開始的部落。
這些部落為什麼他們所狩獵的共同分食?那是因為他們獲得不了大量的生活資源。
獲得豐厚的生活資源,那是偶然性的。
比如說張三今天出去狩獵,他狩獵了一個非常巨大的獵物,他扛回來了,他一個人吃不完。
吃不完的東西就會浪費掉,而其他的人這一次狩獵什麼都沒有找到,沒有找到食物的人就會餓死。
那麼為了保持這一個團體能夠活下來,就得把張三所獲得的食物均分給其他人。這樣大家都會活下來。
第2次狩獵的時候,是李四狩獵到了獵物,張三沒有。那麼李四的獵物會被分配下來,張三也會活下來。
這就是原始部族的分配方式,也是那些先賢們說提倡的大同世界。”
陳平說道︰“這和咱們朝廷所發布的律令,對于受災的地區進行補助不是一樣嗎?”
秦風說道︰“表面上不一樣,內部的核心其實是一樣的。這就是人族發展起來的原因。
但是這種原因是其實也不公平。
他們首先所提供的是給那些青壯的男子,讓他們吃飽喝足,
其余的才會給那些婦孺老幼所食用,只求老弱婦孺能夠活命就行。”
蕭何感嘆說道︰“這就是有用論。”
陳平點點頭說道︰“也是……和咱們正好相反,咱們對那些老年人,即便是不能夠生產,只吃飯不干活,
卻給了最高的經濟補助,給予他們更加舒適的生活,甚至比年輕人還要好。
這到底是咱們對,還是他們對的?”
秦風說道︰“沒有對錯,只有環境不一樣,所采取的不一樣的措施。
咱們大秦渡過了原始階段,物質資源是非常豐富的,一般的情況下只要不是大災之年,老百姓所有的人都會衣食無憂。
衣食無憂之後就會有顧慮,就是人老之後怎麼樣?
所以咱們就推行尊敬老人,以孝道教化天下,看似給老年人舒適的晚年,其實是給這些年輕人看的。
讓他們可以安定的工作,或者說努力的工作,只要努力工作就能安享晚年。
而咱們發現的這一個部落的人則是不一樣,他們本來就朝夕不保。
只有這些青壯年吃飽喝足,才能夠帶回更多的食物,大家才能活下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至于說老年人……老年人就沒用了,在危機時候是可以遺棄的。
據我所知,在極北之地還有一群人生活更加困苦。
那里的人們活到60歲之後如果還不死,那就人為的讓他們死。
這是為了什麼呢?就是為了節約食物,讓年輕一代或者說他們的後代能夠生存下去。
咱們發現這個部族是有名字的,名叫鬲昆,也是有一個古老傳承的部族。沒有想到咱們向著荒野遷徙卻遇到了他們。
這對于咱們來說這是一個好事,以前的那些聖賢們所追求的大同,說得應該就是他們。
陳平,這件事有你負責,把那些諸子百家專門研究經書的那些人全部集中起來,讓他們到羅荒野去。
讓他們看一看他們所描繪的大同世界,看一看他們所追求的大同到底是什麼樣的大同?
如果他們追求的是這樣的,就把他們留在那些部落里面,讓他們跟著大同去。
成天吃飽了沒事,唧唧歪歪的寫那一些經書,極度的描述讓人向往的世界,那就讓他們向往去。”
陳平听了之後呵呵笑道︰“家主,這活我最樂意干了,我這就找他們去,先找那幾個蹦的歡的。
成天講述美好世界,人人極限平等的那些家伙們去。讓他們跟著這些部族的人們生活去。
讓他們繼續去研究去,看一看他們能夠研究出什麼結果。”
秦風听了就把那個奏章丟給陳平︰“這件事你去處理去吧。”
隨後秦風發出了詔令,讓甦定方他們不要打擾這些人,既不給他們幫助,也不干擾他們的生活。
就讓他們保持他們的生活習性,作為諸子百家研究的一個藍本。
甦定方和馬漢得到詔令之後有些疑惑,雖然疑惑,還是讓那些跟隨他們的林中人向鬲昆部落傳達了他們的意思。
意思非常簡單,你們該怎麼生活怎麼生活,咱們井水不犯河水。
那些本來忐忑的鬲昆部落,這才從驚魂之中鎮定了下來。
林中人的語言和這些鬲昆部落的語言是能夠互通的,或者說他們能夠交流。
鬲昆部落得到了保證,又開始他們安靜的原始的生活。
而甦定方和馬漢則給他們劃定了一個很大的生活區,這也是他們一直生活的區域範圍。
這些地方外圍設立了標識,大秦人、林中人不得進去干擾他們。
隨後大軍開始繼續向西前進。
秦風之所以派遣甦定方和馬漢兩個人保護這次大遷徙,就是因為兩個人比較老成持重。
和翁仲、屠雎這些只知道打打殺殺的將軍不一樣,這些人持重穩定,不會出什麼ど蛾子。
這對于平定整個羅荒野來說才是重中之重。
秦風之所以沒有讓屠雎和翁仲使用大軍橫掃整個羅荒野,那就是因為羅荒野情況復雜。
森林之中不只是丁零人,有各種不同的人,他們都有自己原始的生活。
這些人其實秦風是不想傷害他們的,也是大秦所需要的人口補充。
如果讓屠雎和翁仲兩個人率軍,他們可是不管什麼懷柔的。
雙方相遇之後,由于語言不通,肯定會出現矛盾,而大秦的銳士對于這些羅荒野原始的族群來說,實力那是壓倒性的。
無論屠雎和翁仲都不是好脾氣,都是主動極限自衛。
只要這些原始部族的稍微有一些反抗的心態,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舉起戰刀。
那麼整個羅荒野真的就出現大斬殺,沒有原始居民的羅荒野,大秦人想要生存會困難好幾倍,至幾十倍都有可能。
畢竟從長城以南遷移及過去的那些人,對于這個極寒之地的寒冷並沒有什麼印象,更沒有怎樣抵御這些寒冷的經驗。
既然對這些人進行培訓的人也不見得經歷過這種極度的寒冷,
培訓是一種教育是模式化的教育,師傅都不行,徒弟就可想而知。
而有了這些羅荒野原始居民融入到其中,只要利用好了,倒是可以迅速的穩定這一種局勢。
遷徙的大秦人生活固定下來之後,甦定方、馬漢軍繼續向西天地。
再向西就是金山以北,金山以北也叫黃金之地,秦風給那里起的名字叫做黃金山。
那里的確有很多金礦,大軍到了黃金之地,首先就控制了那些地方。
這個地方因為有豐富的礦藏,直接就算是國有,而跟隨過來的這些大秦人會成為這開采金礦的工人,在這里采集黃金。
當然也有不想參與黃金采集的,那麼就可以開發土地,在這里種植、放牧,為這里的工人里面提供生活資源。
那些放牧、耕種的人也屬于開發者,可以擁有100年的土地使用權。
這對于那些遷徙的人們來說就屬于雙向選擇,成為工人之後可以得到的工資。
可以有足夠的生活保障養活一家人,而且還會有養老金……五險一金。也就是說工資低生活則比較穩定。
而那些開荒的人都是不一樣了,他們的工作具有危險性,風險比較大。
或許在某一個地方血本無歸,或者茫然之間暴富,危險與機遇是並存的。就看個人怎麼選擇。
當甦定方和馬漢到達黃金之地的時候,秦風陳平已經把那些諸子百家研究經典老學究全部召集起來,把他們送上了北去的列車。
這些人到了北海城後,就有李淳風等人押解……護送他們到鬲昆進行學術研究。
喜歡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請大家收藏︰()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