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佔領這里的金人對這片地方又不重視,只留下少量的管理治安的力量,這些力量應付山匪流寇都比較吃力,根本不可能是幾萬義軍的對手。
當初的義軍也采用化整為零的方法,分成幾十支上百人到上千人的隊伍,金人根本就無法準確的捕捉到義軍的身影。就算是調集大規模的軍隊過來,也同樣是徒勞無功。
在義軍剛剛來到北方的時候,並沒有引起金人的注意,等到他們反應過來之後,再想針對義軍的話,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畢竟那個時候義軍在民間的威望,因為岳帥的原因,已經被北方的人民當成了大救星。而且義軍來到了北方之後,的確是為老百姓做了很多事。
這也是義軍能夠在北方迅速站穩腳跟的原因,主要就是得到了北方民眾的支持。
現在的義軍比起當初來說,實力已經壯大的數倍不止。
不過他們的平均戰斗力,比起當初的第一代義軍來說,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就算是少帥制定出的作戰策略很符合實際情況,而且對于領地上的百姓也是以安撫為主,讓不少百姓的確是感覺到了義軍是在善待他們。但是從總體上來說,義軍之中的絕大部分人的觀念,依然還是停留在以往的那種階級觀念之中。
就是在分配戰利品和土地的時候,真正分到普通老百姓手中的,也只是佔據了很小的一部分比例。
最大的受益者,還是義軍中各級將領。
他們雖然在表面上看,並沒有掌握多少土地資源,但是這些土地大多被他們用來拉攏了一批忠的屬下。
而且在暗地里,普通人看不到的地方,義軍搜羅來的那些戰勝品,特別是金銀之類的財物,都被義軍中的那些將領給瓜分了。
義軍雖然表面上說是為了北方的廣大百姓們打天下,但是實際上這些都是口號。
只是在一開始的時候,義軍的確是打下了城池之後,立刻就開倉放糧。但是隨著他們佔領地區越來越多,也只是做做表面上的文章而已。
畢竟義軍的來管理方式,就決定了他們不可做到像冷鋒那般徹底。
現在的義軍和蒙古人在北方打的也很艱難,蒙古軍隊雖然在南方慘敗于冷鋒之手,但是他們還是保留了一部分的有生力量。
特別是從冷鋒的手下逃回去的那一二十萬軍隊,可以稱得上是蒙古軍方的絕對精銳了。幾十萬軍隊經過一場大戰之後,能夠在槍林彈雨之中殺出重圍的,清一色的都是騎兵。
蒙古人的這支軍隊,在面對冷鋒的軍隊時,可以說已經沒有再戰的勇氣,但是和北方義軍之間的戰斗,他們的信心又回來了。
而且這個時候,蒙古軍隊的眼界也都被打開了,他們算是徹底的明白了戰爭格局的變化。
之前依靠匹夫之勇,只要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沖到敵人的面前,而後和敵人近身肉搏戰。
這種方式已經嚴重落伍了,就算是實力再強大的軍隊,在面對子彈的時候,如果僅僅依靠肉身的力量,完全和送死沒有任何區別。
這時已經不需要國師再去軍隊之中普及教育了,只要參加過那些戰役的士兵,都成了一個個最好的教育榜樣。
由此給蒙古軍隊帶來的改變就是,他們都在想方設法去搞一些火器。
即使是無法使用冷鋒軍隊之中裝備的那種槍械,但是只有機會搞到一支燧發槍,他們也會當作寶貝一般。
在冷鋒重新規劃軍隊的這段時間,蒙古人的軍部也同樣在進行軍備革新。
如果說在和冷鋒的軍隊決戰之前,還有一部分的蒙古貴族和將領,抱著以往的舊觀念,認為依靠蒙古勇士的騎射之術還是可以稱霸天下的,那麼現在他們都再會有這種想法了。
現實往往就是如此,說破嘴皮可能都沒有人相信你,只要親身經歷過一次,那麼就會自動想清其中的關系。
這就是所謂的人教人永遠學不會,事教人一下子就會明白。
而這個時候的義軍,還沒有蒙古人反應的速度快,他們雖然佔據了大量的地盤,但是軍隊也被分散到了很多地方。
如果不是義軍比蒙古人擁有更加深厚的民間基礎,他們根本就無法在北方地區和蒙古軍隊抗衡。
特別是在經歷了慘敗之後的蒙古軍隊,現在的戰斗力絕對是提升了一個檔次。
他們的裝備有點類似于一戰之前的面方火槍隊,但是又比那些火槍隊多了一套冷鋒兵器。
原先的蒙古軍隊本身就不重視甲冑的裝備,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為了追求更大的靈活性,再加上蒙古人本身在鋼鐵冶煉方面就是短板,也沒有那麼多精良的甲冑。
現在的蒙古軍隊,更是拋棄了為數多的甲冑,基本上都用來打造燧發槍。
這樣一來,還在使用冷兵器的義軍,在面對裝備上燧發槍的蒙古軍隊時,就沒有多少抵抗之力了。
當義軍在正面戰場上遭遇幾次失敗之後,也反應過來這是怎麼一回事了。
義軍的戰斗力和蒙古軍隊相比起來雖然有點差距,但是這種差距也不算大。
如果是義軍的精銳部隊,和蒙古軍隊的之中的精銳部隊戰斗的話,雙方之間的戰力對方大約是相差半個人的距離。
這里面還有戰馬的因素,畢竟蒙古軍隊的精銳都是騎兵,而義軍的精銳則是步兵。
步兵對上騎兵,天生就是有一種劣勢。再加上蒙古人的騎兵,特別是那些精銳騎兵,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
而且這個時代的蒙古人身體素質一點也不比後世差,雖然蒙古人生活的地方條件不好,新生兒的存活率不高,但是只要能夠存活下來的人,基本上都是體格強壯之輩。
無論是身高還是體格方面,蒙古人都是這個時代的強者。
這對于冷兵器作戰時代來說,這是一種天生的優勢。
義軍能夠用步兵和蒙古騎兵對戰,就說明他們的戰斗力的確不弱。但是義軍之中的精銳步兵數量比例了也不多,只佔到總數的一兩成而已。
喜歡兵王穿越到南宋,華山論劍我稱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兵王穿越到南宋,華山論劍我稱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