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宋風雲

第1062章 到氏長子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紅黑色的風 本章︰第1062章 到氏長子

    很快,八百里加急分別送往臨淄和成都。

    到元度在益州任長史,配合益州牧將益州治理的井井有條。

    如今,益州物阜民豐,遠離戰爭,益州不僅可以自給自足,還能供給涼州和雍州糧食。

    不僅如此,益州也是玉米等高產作物最早推廣的地方,如今已經有了收獲,也受到了百姓的歡迎。

    成都,益州州牧府。

    “啟稟大人,長安八百里加急。”

    “讓人進來。。”

    “諾。”

    “參見州牧大人。”

    “不必多禮,朝廷有什麼事?”

    “啟稟大人,陛下有旨,調益州長史到元度大人前往青州任州牧。”

    益州牧馮都知道青州旱情之事,只是沒想到,青州牧吳諳被發配到益州了。

    “嗯,本官知道了,立刻叫到元度大人。”

    “諾。”

    到元度剛剛從犍為郡返回,那里剛剛下了一場大雨,到元度擔心出現危險,所以去看了看。

    “大人,州牧大人有請。”

    “好,立刻去州牧府。”

    到元度來到州牧府,馮都將事情告訴他,到元度道“這些年多謝大人提攜。”

    “元度客氣了,非是本官,陛下從未忘記你們到家,當初建昌公可是陛下愛將啊!”

    到元度也心有所感,不管怎樣,自己如今也是封疆大吏,一州之牧了。

    隨後,到元度辭別馮都,準備前往長安,然後去青州上任。

    隨後,到元度返回長史府,將消息告知妻子。

    “夫君,如今陛下委以重任,夫君當盡快前往長安,妾帶細軟隨後便行。”

    到元度道“好吧,夫人一路小心,為夫明早就出發。”

    很快,到夫人開始吩咐下人收拾細軟。

    其實到元度根本沒多少要收拾的,只有一些衣物和一些書籍。

    到元度和弟弟到仲度不同,到仲度自幼習武,而到元度則酷愛讀書,兩兄弟一文一武,這讓到彥之很欣慰。

    雖然到元度是文官,但是因為長子的緣故,承襲了到彥之的建昌公爵位,雖然建昌公是縣公,但是享受郡公待遇。

    原本按照規定,應當降級侯爵,但是劉義隆感念到彥之功績,所以允許到元度承襲建昌公爵位,只是恢復到縣公待遇。

    第二日一早,到元度辭別家人和益州同僚騎馬率先前往長安,隨後,到夫人帶著兒子和兩名僕人一名侍女隨後乘馬車前往長安。

    與此同時,青州臨淄州牧府,吳諳也離開了青州,前往長安。

    幾日後,到元度率先抵達長安,而吳諳並沒有著急,因為齊王劉義符還沒到,要是他到了不太好。

    而到元度一到長安,吏部官員就接到了他。

    “到長史,哦,不,到州牧,下官等候多時,請到州牧先沐浴更衣,陛下召見。”

    “有勞大人。”

    隨後,到元度前往吏部,沐浴更衣後,前往未央宮天祿閣。

    “臣益州長史到元度參見陛下。”

    “愛卿不必多禮,賜座。”

    “謝陛下。”

    “愛卿一路辛苦,朕于心不忍,但是青州需要有人主持大局,所以朕不得不如此。”

    “陛下言重了,臣職責所在。”

    “愛卿,如今青州旱情雖然過去,但是青州官場依舊問題很大,愛卿當注意。”

    “陛下,臣已經收到吏部的通報,青州如今鹽運停滯,臣打算先恢復鹽運,以防鹽運出問題。”

    “愛卿所言極是,鹽運關乎國家,乃是重中之重,所以務必重視。”

    “臣定不負陛下重托。”

    “愛卿先在長安住下,等吳諳抵達交接之後再前赴青州。”

    “臣遵旨。”

    到元度離開未央宮天祿閣,前往驛館。

    劉義隆隨即召徐麟、王曇首等人進宮,商議如何改革鹽運。

    宋國鹽運現在存在問題,如今青州之事爆發出來,讓鹽運中的問題凸顯出,所以改革勢在必行。

    徐麟為尚書省主官,位列文官之首,宰相之位,同時中書令王曇首和門下侍中王華和他平級。

    劉義隆熟知歷史,皇帝和丞相的矛盾自古有之,後來發展成皇權和相權的爭斗。

    武帝一朝,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皇權開始“膨脹”武帝先是創造性地提升了原本只屬于“六尚”之一的“尚書台”的權重和地位,使許多政事由尚書台做出決策後再交由皇帝本人裁定,因為尚書台的官員只對皇帝一人負責,而且多從皇帝身邊的親近之人中選拔,故他們與皇帝的利益關聯更加緊密,使用起來也更加得心應手。

    這樣一來就繞過了原本負責這塊的丞相府,使得相權不斷被削弱,而皇權由此加強。

    在中國歷史上,宋太祖趙匡胤是個十分傳奇的人物他通過“陳橋兵變”當上皇帝,後又通過“杯酒釋兵權”解除了內部軍事上的隱患,而在對待相權的問題上,他也可謂“另闢蹊徑”。

    宋太祖的思路就是“分而化之”,即把相權盡量分散,避免其過度集中。

    具體來說,就是將原屬于宰相的行政、軍事、財政職權分割開來,從而在實質上削弱了宰相的決策權。

    劉義隆也將三省主官提拔成平級,實際上等于將相權一分為三,互相牽制。

    而且如今宋國軍政分開,導致相權進一步分散,徐麟等人雖然也會參與軍政大事,但是只有建議權,並沒有決策權。

    軍事決策是由大都督府全權負責,而大都督則由皇帝擔任,實際上,劉義隆始終貫徹後世一位偉人的話,“槍桿子里出政權”。

    于是,尚書令、中書令和門下侍中都相當于宰相,平時百官也稱他們為相,相當于尊稱。

    如今三位宰相和戶部、工部尚書正是主官鹽運的最高官員。

    販賣鹽,由戶部掌管,而采鹽由工部掌管。

    工部尚書張沐道“陛下,據臣所知,鹽運在各地都有各種問題,尤其幾個采鹽州,更是問題很大。”

    戶部尚書余孭朼X氨菹攏 既餃 畢掠Φ備謀淙緗竦木置媯 臥訟喙賾Φ庇傻胤窖妹漚屑喙埽 沙  筆簦 皇怯篩髦菅臥搜妹拋鮒鰲!br />
    喜歡劉宋風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劉宋風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劉宋風雲》,方便以後閱讀劉宋風雲第1062章 到氏長子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劉宋風雲第1062章 到氏長子並對劉宋風雲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