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將剛要繼續勸說,突然弘農都尉發現了不對,雖然那名騎兵穿著宋軍鎧甲,但是他的兵器卻有些不同。
雖然魏國得到一些宋國兵器,但是畢竟是少數,大多還是仿造的,但是由于沒有圖紙,仿造的樣式並不統一。
弘農都尉久在軍中,對于宋軍制式兵器十分熟悉,這名騎兵的兵器雖然仿造宋國,但是並不是騎兵所用,而是步兵兵器。
“你是哪位將軍麾下。”
“將軍,在下是龍明將軍親衛。”
這讓弘農都尉更加確定,龍明是秦州都督,他的親衛不可能會用步兵兵器。
隨即弘農都尉對副將使了個眼色,副將此時也反應過來,立刻安排弓箭手。
正當那名騎兵還要說什麼,副將立刻下令放箭,三支箭矢齊發,正中那名騎兵,隨即落馬而死。
弘農都尉立刻道“他們是魏軍,防御。”
宋軍士卒得到命令,立刻將武器對準前方的騎兵。
魏軍騎兵將領見狀還想再努努力,“將軍這是何故,為何射殺本將軍麾下,難道不怕龍明將軍將此事告知陛下。”
弘農都尉道“休要在此狡辯,本將軍已經識破爾等偽裝。”
魏軍騎兵立刻開始向糧隊沖鋒。
宋軍士卒立刻開始攻擊,前方是一排排輛車,隨後是長槍兵,他們將長槍尾部斜插在地上,將槍頭對準了沖鋒而來的騎兵。
進入射程後,弩兵開始攻擊,隨後弓箭手也開始攻擊。
魏軍騎兵沒想到宋軍如此不好對付,立刻進行反擊,但是騎兵已經失去先機,很難撼動宋軍防御。
哪怕沖過那些糧車,後面是一排排普通拒馬一樣的長槍在等著他們。
魏軍騎兵將領見狀立刻下令其余埋伏的騎兵立刻前來支援,務必迅速擊破宋軍。
原來魏軍打算扮成宋軍接應的騎兵,將糧隊帶進事先準備好的伏擊地點,結果卻被宋軍識破,而且宋軍將領十分果斷,在見到騎兵那一刻就結成防御陣型,這讓魏軍根本無從下手。
幾次沖鋒損失近百名騎兵,後續騎兵才趕到,魏軍再次列陣,發起沖鋒。
宋軍依舊有條不紊的進行防御,弘農都尉確信,魏軍騎兵出現在這,大陽一定知道,龍明將軍會派遣騎兵支援的。
果然,龍明派出的斥候發現糧隊被襲擊,立刻打算返回大陽求援,不過半路遇到了前來支援的副將,隨後向副將匯報糧隊的情況。
“將軍,糧隊遭遇魏軍騎兵突襲。”
副將有些吃驚,這才反應過來,立刻下令,“立刻支援糧隊。”
宋軍騎兵迅速向出事地點進發。
魏軍騎兵選擇的地點十分有章法,不僅是宋軍糧隊去大陽城必經之路,而且距離大陽不近,斥候前去求援需要不少時間。
不過魏軍騎兵沒有想到龍明害怕糧隊出事,提前派遣騎兵接應。
但是魏軍並不是沒有想到這個問題,有斥候監視著大陽城方向。
很快,宋軍騎兵被魏軍斥候發現,魏軍斥候立刻向大軍狂奔而去。
正在想辦法攻擊糧隊的魏軍騎兵將領收到了斥候的消息。
“將軍,宋軍有騎兵正向這里趕來!”
副將不解道“為何如此之快?”
魏軍將領道“恐怕是大陽城害怕糧隊出事提前派騎兵前來接應。”
“將軍,我們怎麼辦,萬一被宋軍騎兵纏住後果不堪設想。”
“密切關注宋軍騎兵,在沖鋒一次,然後向吳城後撤,離開大陽。”
“諾。”
魏軍騎兵向宋軍糧隊發起了猛烈攻擊,然而宋軍防御極為嚴密,魏軍始終無法攻破宋軍防御。
在損失近兩百多名騎兵後,魏軍開始後撤。
然而當魏軍剛剛撤退,宋軍騎兵趕來,魏軍將領留下五百名騎兵負責斷後,阻攔宋軍騎兵,然後馬不停蹄向吳城方向撤退。
宋軍騎兵被五百魏軍騎兵阻攔,而且糧隊並沒有收到多大損失。
其實魏軍將領也嘗試點燃陣前的輛車,但是宋軍弩兵極為難纏,根本不給魏軍機會,最終宋軍騎兵趕到,他們不得不撤退。
五百負責斷後的魏軍將領極為勇猛,不停的向宋軍沖鋒,阻止宋軍追擊魏軍騎兵。
由于擔心糧隊,副將不得不放棄追擊魏軍騎兵,將斷後的魏軍騎兵消滅後,他立刻和弘農都尉一同押送糧草向大陽城方向而去。
本來不認也會有魏軍騎兵襲擊糧隊,如今事實擺在面前,副將不得不重視,而且魏軍騎兵損失並不大,依然有突襲的可能。
宋軍派出大量斥候,用來防止魏軍再次突襲糧隊。
就這樣,宋軍順利將糧草運抵大陽城。
在休整了五日後,龍明率軍離開大陽,準備向安邑前進。
在安邑和大陽之間還有一座小城,吳城,雖然不大,但是卻十分棘手,如果放任不管恐怕會十分麻煩。
于是龍明派遣騎兵率先趕往吳城。
此時退回吳城的魏軍騎兵並沒有在吳城停留,吳城不僅無險可守,而且城牆低矮,根本不可能死守。
吳城的魏軍也跟隨騎兵向安邑後撤,並將吳城糧草輜重全部搬空。
宋軍騎兵抵達吳城,發現吳城風平浪靜,並沒有緊張情緒,而且城門大開,百姓自由進出。
宋軍將領派遣斥候進城打探,斥候從百姓口中得知魏軍已經放棄城池向安邑撤去。
宋軍隨即進城,城內最大的世家親自迎接,說是世家,只不過是一個大一些的家族,並且在吳城聲望頗高。
宋軍將領見狀並不為難,留下五百士卒守衛,繼續向安邑進發。
龍明率領大軍也並未進城,得知城內情況,龍明隨即率大軍前往安邑,並留下五百步卒將那五百騎兵帶走。
宋軍向安邑而來,魏軍在安邑囤積糧草,加固城防,準備死守。
劉潔不僅將左邑和聞喜的兵馬全部調集到安邑,還從安邑征募五千青壯用于搬運守城器械,並且作為後備兵力隨時加入戰斗。
隨後,劉潔將河東郡的官員全部遷往臨汾,臨汾地處汾水以西,可以作為河東第二道防線。
至于聞喜等縣,如今兵力空虛,萬一安邑守不住,只能撤往臨汾。
喜歡劉宋風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劉宋風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