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宋風雲

第216章 大魏改革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紅黑色的風 本章︰第216章 大魏改革

    劉義隆並沒有處理徐喬之,畢竟這件事他並不知情,徐羨之也是松了一口氣。

    徐羨之知道,這是劉義隆看在他的面子上,畢竟自己算是兩朝老臣。

    這件事就算是到此為止,那名酒坊管事劉義隆並沒有懲罰,畢竟他最終沒有下毒,但是他也無法再在酒坊干了。

    這次出巡看到關中地區越來越好,人口增加使得關中恢復了大半。

    但是依然暴露了一些問題,最後通過和朝臣們的商議,劉義隆對在這次出巡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改處理,並傳達到各州郡。

    宋國雖然強大,但是內部並不是沒有問題的,歷朝歷代都不是一下子就強盛的,宋國如今才剛剛兩代而已,要不是劉義隆有著後世的經驗,恐怕如今宋國也無法這麼強大。

    宋國在改革,魏國也在改革,尤其拓跋燾看到宋國如此強大,那麼劉義隆采取的政策是否適合魏國,能否讓魏國更加強大。

    拓跋燾並沒有在朝會上說這件事,而是先和崔浩、長孫翰商議。

    “二位都是我大魏的肱骨,如今你們也看到了,宋國勢大,隨時都可能進行北伐,我大魏去年攻燕失利,今歲又遭遇大水,如果不找辦法,只會讓我們和宋國差距越來越大。”

    “陛下所言極是,宋國雖然同樣遭遇大水,但是宋國疆域廣大,這點損失不足以動搖根本。”

    長孫翰說的是事實,自從滅夏之後,宋國得到關中,勢力大增,這讓拓跋燾很是難受。

    如今劉義隆遷都洛陽,更加讓拓跋燾緊迫起來,雖然雙方有過多次摩擦,但是並沒有進行大規模作戰。

    但是拓跋燾對此還是比較清醒的,宋國不是不能北伐,而且在積蓄力量,一旦宋國有了足夠的力量,必然會發動北伐。

    魏國的改革勢在必行,否則無法和宋國爭鋒。

    “不知二位對于宋國制度了解多少?”

    崔浩和長孫翰對視一眼,隨後崔浩道“陛下,臣了解一些,宋國文武分治,互不干擾。”

    “就說文官方面。”拓跋燾道。

    北魏軍制依然沿用拓跋時期的士卒兵制,雖然戰斗力很強,但是普通百姓無法進入軍隊,自從拓跋燾登基以來,魏國就開始從平民中招募士卒,這也是向募兵制發展的開始。

    宋國之所以戰斗力強大,劉義隆在劉裕尚在世時就開始實行募兵制,並且淘汰大部分老卒,以增加戰斗力。

    但是以魏國如今的制度暫時無法這麼做。

    “宋國實行的是三省六部,所謂三省就是尚書、中書、門下三省,六部隸屬尚書省,為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各部每部下轄四司共二十四司。”

    “嗯,這個劉義隆很厲害,這麼嚴密的組織,並且要比魏國現行制度更加精簡,怪不得宋國可以將朝廷策略實施下去。”

    長孫翰道“陛下,尚書省形成于東漢,時稱尚書台;中書省和門下省形成于三國時,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書省的權力,相比他就是根據這個改革而來。”其實他們不知道,劉義隆實行的三省六部是經過後世檢驗過的,他只不過照搬過來而已。

    “嗯,那你們說,我們也可以用這種制度嗎?”

    “難,首先就是貴族勢力必然反對,還有就是朝中大臣也會有一部分會反對,不過臣以為可以慢慢改,逐步完成。”

    “臣也贊同,畢竟朝廷要以安定為主,如今北有燕國,南有宋國,草原柔然虎視眈眈,魏國不能讓每部先亂起來。”

    拓跋燾也覺得是這樣,改革其實和春秋戰國的變法一樣,不會很順利,有改革派就會有守舊派。

    不過長孫翰作為鮮卑大臣中的領袖也是支持改革的,畢竟他知道魏國如今形勢並不好,必須要有所改變。

    最讓他擔心的就是那些貴族,雖然他們的勢力被削弱很多,但是在朝中依舊有一定話語權。

    “嗯,是得謀劃謀劃,不能操之過急。”

    “陛下,臣以為可以先進行一些小改動,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秘書省、中常侍省和御史台、都水台、謁者台等台省,精簡為尚書、門下、中書三省和御史台,至于三十六曹可以暫時先保留,先等三省改革之後在計議。”長孫翰說出自己的意見。

    “陛下,臣覺得可以,本來各省台有些就是臨時設置,甚至有些職能重復,就趁此機會精簡改革,還可以將那些貴族踢出三省。”

    “不可,如果那樣必然會讓貴族不滿,不過重要職位絕對不能給貴族。”

    拓跋燾深以為然,雖然這些貴族讓他很難受,但是他不可能把他們全部清算,畢竟很多都是有功的,還有一些原本各部落的族長。

    “就這樣,三日後早朝朕就提出來。”

    “陛下,不必,臣會安排人,由陛下提出不合適。”

    “既然這樣就由你去安排。”

    “諾。”

    一旁的崔浩也很無奈,長孫翰是鮮卑人,說話分量比他大很多,他這是不希望崔浩把貴族全部清出朝廷。

    崔浩也明白,雖然魏國經過多年推行漢化,但是畢竟時間不是很長,漢人還沒有完全接受鮮卑人的統治。

    況且宋國可是漢人政權,漢人百姓對宋國更有認同感。

    魏國朝堂之上,崔浩勢力很小,不少漢人大臣都依附鮮卑或其他民族大臣,並不團結。

    北魏畢竟才三代,而且還是非漢族政權,尤其鮮卑人曾經是草原的游牧民族,以部落形式生存,他們只能向漢人學習,不僅包括文化、制度等等,而是要全方位去學習,否則無法在漢人的土地上生存。

    漢人是殺不完的,像後趙那樣最終不是也以滅國而終。

    拓跋燾雖然推行漢化,任用漢臣,並且對崔浩十分信任,但是依然保留著鮮卑人的傲氣,認為漢人不過如此,對于鮮卑祖先流傳下來的“一漢當五胡”嗤之以鼻。

    拓跋燾在二人走後也思考起來,改革勢在必行,就算阻力再大也無法阻攔,這事關魏國的未來。

    喜歡劉宋風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劉宋風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劉宋風雲》,方便以後閱讀劉宋風雲第216章 大魏改革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劉宋風雲第216章 大魏改革並對劉宋風雲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