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來這批大學生,于業有自己的培養方案,他對這些學生做做了個摸底,其中15個人中還真有5個是物理系或者相關專業畢業的,郭守覺和另外3個學生是正經的物理系畢業生,李君華這女生不簡單學的是物理學里邊航空分支。
還有3個學化學的,這簡直就是瞌睡來了遞枕頭啊。
竟然還有個2學數學的。
1個學生物的。
還有的2個經濟與社會系的,1個教育系的,1個學外語的。
看著自己摸底出來的數據,他自己都不敢相信,這一網撈下去竟然全是自己最需要的人才。
按照目前這些大學專業配置,他覺得怎麼著也應該有一些學什麼哲學或者心理學之類的專業,可是這些專業竟然一個都沒有。
不是說文科專業不好,當文科學到極致以後,那幾乎就是王炸級別的存在。
只是如今這是兩軍對壘,一則暫時用不上這麼高端的人才,二則出了什麼事情于業自己會心疼死。
有些感慨,這老天爺對自己不薄啊,簡直就是給自己送外掛來了。
對于這批留下來的大學生,于業並不急于讓他們馬上上手現在的工作。
如果馬上接手現在的工作,不僅會因為不熟悉流程而犯錯,而且還會跟現在的這些戰友們起沖突。
我們特麼干得好好的,憑什麼你一來就要管理我們?
雖然現在這個時代對于讀書人很尊敬,但是這些事情是人之常情,人性如此,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
對于這些大學生來說,最好辦法就是讓他們自己帶一個項目,給他們一些基礎的資源,剩余的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去解決。
這樣既讓他們覺得自己受到了重視,而且又讓他們鍛煉了協調各方資源的能力,還能快速出成績。
郭守覺是學物理,那就讓他研究研究怎麼在現在的條件下把水利發電站的效能給提高到最大。
陳侃學化學的,這段時間空余的時候正在研究壓電陶瓷的問題,現在這個課題順手就交給了陳侃。
至于其他化學的年輕人嘛,你們給我研究研究如今情況下怎麼大規模生產三酸兩堿。
搞工業的,還嫌這玩意兒多了?
學生物的嘛,就跟他說讓他研究研究怎麼推廣喝熱水這事兒,再研究研究鬼子可能出現細菌戰。
至于學經濟和社會的,讓他們看看周圍和縣城的市場需求,研究研究怎麼把煤爐子市場給搞起來,還有所有棉花收購工作交給他們了。
教育和外語的,那就讓他們學著怎麼去教教戰友們識字。
李君華有點難搞,學航空工程的,這山溝溝里可沒有什麼飛機和飛行器可以給他們研究。
那也好辦,給你幾道流體力學的題目,讓你忙起來。
而且在一年前也就是39年已經出現了噴氣式飛機的雛形,那你就先自己設計一台噴氣式飛機玩玩,遇到的任何坎兒,來找我于業,都可以給你解答。
當年南天門的頂級軍工大佬,大氣層外都搞得定,還怕你個大氣層內的小玩意兒?
這些年輕人不怕苦,也不怕累,如果怕苦怕累他們就不會來這麼危險的地方搞什麼社會調研了,他們最怕的就是做的這些事情沒有價值。
那這就好辦了。
價值感給你拉滿。
量化指標也給安排上。
那工作成果就 地出來了。
這幾條線路在同步推進,那于業就可以騰出手來做更多重要的工作。
對于目前獨立團來說,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要解決穩定的後勤,沒有穩定的後勤一切都是扯淡。
即便自己可以拿出簡易版雲爆彈,可以拿出107火箭炮,可以拿出56沖,但是這些東西其實都是一次性的。
好用確實是好用,但是一次打完以後,很難快速補充。
這是最要命的問題。
于業想解決的問題,就是怎麼源源不斷地給獨立團提供這些東西。
已經帶著獨立團見過高密度的火力盛景,現在于業得把他們墊起的腳下一塊一塊鋪上磚,讓他們可以更穩也可以看得更遠。
要解決這個問題,最重要的就是要解決最最基礎的工業,那就是需要有鋼鐵廠,那就得有化工廠,那就得有更加精密機床。
也就是說于業要真正在40年代重建整個華國工業。
正在于業為怎麼建立第一座高爐的時候,外邊天空上傳來一陣嘈雜的機械聲。
嗯?
于業從窗戶上往外看去,竟然在極遠處看到了幾個隱隱綽綽的輪廓。
鬼子的飛機?
于業一直知道鬼子在晉省是有飛機的,但是在現在這個階段至少跟八路軍作戰的時候用的比較少。
基本飛機的出動都需要筱冢義男親自批準,所以算起來這還是于業這幾個月來第一次見鬼子的飛機。
這應該是鬼子的偵察機。
隨著距離拉近,于業逐漸看清楚了這些飛機細節,頂了一個螺旋槳,還涂了一層綠漆,實在是看不到任何優美之處。
按照局座的說法,武器的顏值越高戰斗力越強。
這鬼子飛機的戰斗力就是渣。
于業看了眼在窗邊張望的李君華問道︰“君華,鬼子的這架飛機你認識嗎?”
李君華搖搖頭。
于業也跟著搖搖頭︰“君華,以後你的課題就是各種飛機了,這不了解可不行啊。”
“君華,這是鬼子三菱97式司令部偵察機,算是鬼子輕機至上思路代表。
&nm的機槍。
空載重量不到1.3噸。
唯一的優勢就是這飛機速度在現在這個時候還算是快,而且機動性能還算是說得過去。”
李君華看著自己手里剛剛開始畫的圖紙,若有所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