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江面踏潮而行的弄潮兒。
秦風臉上不免露出笑容。
大慶的百姓,又如何不是在這時代的大潮之下滾滾前行。
秦風望向了一旁陪同的方臉于彥昭。
如今被楊瑛安排在秦風偏近的位置,于彥昭不知道有多少人眼紅。
“你有什麼看法?”
于彥昭當即躬身。
“不過是掙扎求存之下,還想活得更精彩些。”
秦風忍不住笑了出來。
“誰都想活得更精彩一些,誰都想過上富貴日子,這都是百姓心目中美好的期盼。”
“你們這群牧民的,就該完成百姓心目中的期盼。”
秦風這話看似對著于彥昭說。
實際上也在對楊瑛等人說。
大慶之前父父子子那一套,君君臣臣那一套。
不成了。
至少在秦風這里,不太成了。
這等于近乎顛覆了慶皇的立國根基。
但有些官員,又在秦風的意志衍生出了新的理論。
兄恭弟慕。
官員們從父母官,變成了萬民的兄長。
毫無疑問。
這等于降了輩分。
以往下方跪著的還得叫自己爸爸,現在就能坐著叫自己大哥了。
有些地方官,就差府衙變成了結義堂了,甚至官員們都開始糾結,要不要開始彼此結義了。
朝廷的政令。
到了下方,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理解誤差,甚至是扭曲的。
只要不是太離譜,秦風也能忍。
至于兄弟這個說法,更方便大慶百姓們的理解,秦風覺得似乎也不錯,總之慢慢來。
君父還是君父。
然而父母官卻不再是父母官,被降了一級,變成了慶人心目中兄長的地位。
這等于削弱了官員們的威嚴。
主要的,也是為了杜絕官員們打著朝廷的名義,舉著秦風的名號,去禍害地方百姓。
畢竟。
苛政猛于虎。
秦風這番話,也在告訴這里的官員們。
不要阻礙壓迫這里百姓們的想法,而是要引導甚至協助。
讓更多的百姓。
獲得他們想要的生活。
興許。
秦風表現的有些過了,但卻不得不如此。
崇高理想,是一輩子都做不到的。
但崇高理想標記出來了,有了目標,就會逐漸接近那個目標,天下也會自然而然的變好。
這下面。
其實留下了許多妥協的余地。
這也就是現實的無奈。
就算秦風掌握了皇權,也終究不是真正的神靈,就是擁有無與倫比的力量,可這些力量,都來源于治理之下的萬民。
就算是崇高理想下的天下,也仍舊會有新的困難與哀愁。
永遠都只是在路上罷了。
秦風標榜的高了,哪怕這群大慶官員做不到,哪怕只能做出十之一二,對于整個天下來說,也是極好的。
就如同大慶律,慶皇想普及整個天下,讓平民百姓拿起大慶律成為保護自己的武器。
但秦風清楚。
律法終究太復雜了。
而且這種律法到了後期,恐怕也只能在形式上看起來那麼回事兒,逐漸被權貴們所篡改,反而成為壓迫百姓們的枷鎖。
設計的越復雜。
未來就越會成為百姓頭頂上的一道繩索。
而越簡單,就越容易被執行,成為共識。
就如同普天之下尊行了不知道多少年的道德,禮儀。
秦風一番深意,讓楊瑛有所恍惚。
年輕的時候,楊瑛也是個憤青,見到了世間諸多不公,而有些百姓,明明只是為了很小很小的一樣東西,就能輕易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甚至是一家的性命。
“如今天下百姓所念,不過是安穩太平,如今王爺戰力擎天,四海無膽敢觸怒大慶者,邊無戰事兒,百姓們已覺得這已相當好了。”
楊瑛捏著胡須,覺得說出了萬民的心里話。
“這是你所想的,不是年輕人心里想的。”
這時,後方忽有年輕士子高呼。
“王爺說的對,我的願望就是討個好看又漂亮的老婆!”
秦風看到那年輕的士子,忍不住哈哈一笑。
“看吧,年輕人想法,跟你還是不同的。”
楊瑛胡須都抖了抖。
“年輕人終究不懂事兒,就他那副樣子,漂亮的哪里輪得到他,王爺你瞧這杭州城的女子們,瞧的都是王爺身後的親衛們,可曾多看他們一眼。”
秦風仔細一看,還真是如此。
遠方的一些士子們,甚至昂首挺胸,想跟秦風身邊的親衛們比一比。
然而。
想要跟秦風優中選優的一群親衛們相比,終究還是差了許多許多。
于彥昭則突然開口。
“老婆漂亮不漂亮不重要,懂禮數,曉大義才是關鍵。”
楊瑛哈哈一笑。
“王爺有所不知,老臣是川人,那邊的婆娘都凶得狠,多少好漢到了家里都成了耙耳朵。”
“但老臣萬萬沒想到,到了這杭州府,竟然也能有耙耳朵。”
在這個男尊女卑的時代,特別是江南這地方。
有人怕老婆的,還當真是個稀奇事兒。
秦風順著楊瑛的視線,也驚疑的望向了于彥昭。
堂堂舉人,雖說不至于三妻四妾,但也不至于怕老婆吧。
這得多厲害的女子?
于彥昭卻是躬身一拜。
“臣是敬重家中夫人,而非怕。”
楊瑛都看不下去了。
“若非怕,怎麼都快四十歲了,才剛生出來一個兒子,而這麼多年來連其他女人踫都沒踫過。”
大慶人普遍十六七歲就有了後代。
四十歲有後,著實有些老了。
听楊瑛話里的意思,這于彥昭寧可無後,也守著老妻,直到最近才生出一個兒子來。
這才大慶……
當真稱得上稀奇事兒了。
若事兒出現在江南,那更是稀奇中的稀奇。
見于彥昭有些尷尬,秦風倒笑了笑。
“遼人也多一夫一妻,恩愛一生的,更好不過。”
于彥昭重重點頭。
“家中夫人已為臣育有子嗣,即便是糟糠之妻,也當相濡以沫,不離不棄。”
秦風忍不住感慨。
在大慶這個時代,這個人品,當真算是異類了。
秦風終究還是忍不住問了句。
“兒子多大了?”
“回王爺,六個月,臣希望長大了能為人謙和一些,便取名為謙。”
秦風點了點頭。
“謙和好啊。”
但很快,秦風就覺得有點不對。
姓于……
名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