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胡子做出妥協,所附帶的小胡子式微操,讓德第11集團軍的攻勢重點,與歷史中的行動相比,發生了“輕微”的改變。
不過,這一變化也是,提前在羅馬尼亞戰線發動全線攻擊的客觀條件,與南方集團軍群司令部,面對推進乏力這一現實後,對原定計劃做出的修改。
那就是第11集團軍歷史中,極富野心的,主力向東北方向突襲,一路沖過比薩拉比亞地區,打穿甦聯舊國境防線,與南方集團軍群在基輔南部會師,一舉包圍並殲滅整個西南方面軍主力的行動。
變成了主力向北突擊,打穿正面敵人後,立即沖向列季切夫文尼察一線,與南方集團軍群,在基輔西南方向會師,以重創西南方面軍主力。
不過必須承認,德軍提前醒悟全殲西南方面軍主力,並不現實這一點,極有可能對後撤比歷史中順利的,西南方面軍施加更多壓力。
當然,事情還講究“取法于上,僅得為中;取法于中,故為其下。”
因此,德國人提前縮小目標的最終影響,還是需要看後續發展的。
另外一邊,即使已經決定逐步依靠黨衛軍徹底侵蝕羅馬尼亞,但在安東內斯庫徹底失去利用價值前,羅馬尼亞人奪回比薩拉比亞地區的意願,還是需要尊重的。
所以德軍,在獲得了羅馬尼亞人在進攻方案上的妥協後,同意了,羅馬尼亞人提出的,在完成正面戰線的突破後,分兵奪回比薩拉比亞地區的要求。
而在進攻開始前,埃里克•漢森還得到了,小胡子承諾的第一批援軍。
而如果安東內斯庫在這里,就會輕易認出這支援軍的領頭人,正是他之前剛剛清除出國家的“鐵衛軍”首領西馬。
是的,在國防軍預備隊無法迅速趕來的情況下,黨衛軍獲得了表現得機會。
在先前安東內斯庫的國內清洗中,跑路到德國尋求庇護的“鐵衛軍”被重新武裝了,當然現在他們的稱呼不再是“鐵衛軍”,而是武裝黨衛隊“羅馬尼亞”旗隊。
這支旗隊除“鐵衛軍”余孽外的基礎力量是,希姆萊控制下的治安警察機構和帝國保安總局,為佔領區準備的一些警察營。
他們將填補駐羅馬尼亞德軍留下的空缺,負責抵御甦聯可能繼續發起的,針對羅馬尼亞縱深的打擊,好讓埃里克•漢森能夠放開手腳,向甦聯發起進攻。
(一些解釋
1、小胡子式微操
歷史中,在西南方面軍邊打邊撤過程中,反復經歷——“甦聯人馬上就要被擊倒了,甦聯人怎麼又站起來了”——循環的南方集團軍群,在艱難的推進了101novel.com余天後,依然沒有取得對西南方面軍的決定性勝利。
這讓小胡子越發急躁,並向南方集團軍群提出了“小型包圍圈”計劃,即第一裝甲集群分成三個獨立的戰斗群,以形成較小的包圍圈,優先吃掉西南方面軍的一部分。
該計劃對第一裝甲集群分兵後的安排如下
其中一個戰斗群,往南沖向文尼察,與按本文中計劃行事的第11集團軍形成包圍圈。
另一個,從文尼察東北部向東推進,以切斷文尼察地區甦軍的後路。
最後一個,與第6集團軍一起,直撲基輔,渡過第聶伯河構築一個橋頭堡,為下一步行動建立前進陣地。
當然歷史中,這一分散南方集團群,本就不多裝甲力量的計劃,被馮•倫德施泰德阻止了。
最終,第一裝甲集群得以集中力量在第聶伯河西岸,打出一個漂亮的勾拳,與第11集團軍完成了烏曼合圍。
而在本書中,南方集團軍群提前感受到的推進壓力,使得小胡子這一想法被馮•倫德施泰德部分吸取了。
那就是第一裝甲集群,將不再追求第二次強力的孤軍深入,原定的包圍圈提前縮小。
此舉或許有利于,德軍集中力量吃掉,在歷史中的烏曼合圍,未能完全吃掉的甦軍被“包圍”部分。
ps:實際上從這里開始,小胡子貪心不足,喜歡讓部隊分兵,滿足各種需求的微操特點就已經暴露出來了。
不過此時的小胡子還听人勸,並不像斯大林格勒戰役前一樣,強行將南方集團軍群,分為a、b兩個集團軍群,仿佛稱呼變了,德軍兵力就夠了一樣。
2、列季切夫文尼察
這是舊國境防線(斯大林防線)的一部分。
當然,在這個時間段,德國人在事實上,並不是十分清楚甦聯人這道防線的組成情況。
但德國人,卻根據裝甲部隊的推進能力,將這一地區指定為了第11集團軍的推進方向。
這種更加直接的側襲,對于有序撤退的西南方面軍各部來說,其實是比第11集團軍按歷史中一樣指向西北更危險的。
因為在這樣的攻勢下,甦軍所擁有的回旋範圍被大幅縮小了,德國人兵力不足的問題也被掩蓋了。
一旦在這種,必然比歷史中更有力的鉗形攻勢下顯露敗相,德國人繼續發展勝利的動力,絕對不會比歷史中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當然,這種判斷是建立在南方面軍,和歷史中一樣抱著已經沒有價值的比薩拉比亞地區不放這一基礎上的。
ps:德國人在整個“巴巴羅薩”攻勢期間,數次出現了,在認為已經徹底擊潰甦聯軍隊的時候,迎頭撞上甦聯人新防線的情況。
3、德軍向羅馬尼亞軍隊妥協的關鍵原因
第11集團軍最大的弱點,就是沒有裝甲力量,因此為了讓此刻有點離心離德的,羅馬尼亞軍隊將主力裝甲部隊(其實水平不咋地,但比沒有好)交由德軍指揮。
並派出第3集團軍的山地部隊,為第11集團軍的進攻側翼掩護。
德軍同意了,讓羅馬尼亞人主導對比薩拉比亞地區的行動,並承諾一旦甦軍的主要防線被突破,第11集團軍的部分軍隊,也將加入對比薩拉比亞地區的攻擊。
于是歷史上,第11集團軍另外一路直指敖德薩的攻擊兵力,事實上被德國人挪用了。
當然如果甦聯第9集團軍,表現出任何沖入羅馬尼亞現有領土的傾向。
這部分被挪動,用于填補第11集團軍左翼力量傾巢出動時,留下的陣地的德軍,也可以馬上殺回來,保護重要的油田。
4、黨衛軍的組成
黨衛軍作為直接效忠小胡子(或許是希姆萊更準確)的組織,除了擁有武裝黨衛軍,這種作為納粹德國正規軍重要組成部分的力量,還擁有治安警察和帝國保安總局。
後兩者讓黨衛軍,事實上掌握了德國的全部警察和特務(除了少量憲兵和軍隊情報部)。
所以在甦德戰爭時期,這些力量也被動員為警察營或特別行動隊,加入戰爭,並作為德軍控制佔領區的力量。
當然,在納粹主義下,這些部隊,最直接的工作,就是執行包括系統性屠殺在內的各種反人類犯罪。
不過在這里必須指出,雖然這些部隊承擔了納粹反人類行為中的大頭。
但並不意味著國防軍等其他德國軍隊,在整個戰爭期間就冰清玉潔了,這一點作者在前文也有交代。
ps:經常被後世拿出來說的“蓋世太保”,其實只是黨衛軍帝國保安總局的一個處(第四處,秘密警察處)。)
……………………
甦聯一側,在德國人積極調整計劃的時候。
秋列涅夫大將,和他的參謀們也在猜測,已經是完全明牌進攻時間的德國人,將要發動進攻的重點方向。
不過,由于南方面軍戰區視野的局限性,當前在方面軍司令部中佔據主流的認識,貼合了德軍歷史上的行動方案。
那就是,盡管佔領比薩拉比亞地區,為敖德薩到扎波羅熱一線的地區,和第聶伯河河灣,了一大塊緩沖區,
但沿普特魯河建立的新國境,卻讓第九集團軍掩護的國境成了一個突出部。
加之現在第18集團軍的作戰準備,依然在事實上未能全部完成。
因此,一旦德國人從雅西出發直插敖德薩,南方面軍主力第9集團軍就有陷入包圍的風險。
但御敵于國門之外的命令,又讓南方面軍必須在這一突出部維持防御。
所以,南方面軍司令部,在與收到同樣命令的紅旗黑海艦隊溝通後,將主力部隊向雅西基什尼奧夫一線移動。
而因為第9集團軍部隊調出,防御力量遭到削弱的波爾格勒伊茲梅爾甦利納一線,將在紅旗黑海艦隊的掩護下,維持防御。
至于正在加速組建的第18集團軍,他們將負責與歷史中一致的,普魯特河與德涅斯特河之間的狹長地帶。
不過歷史中,就有極大傾向放棄比薩拉比亞地區的秋列涅夫大將,在加強國境防御的時候,還是挪用了一部分預備隊,去填充舊國境線上的築壘地域。
並派薯條君前往第12集團軍,充當南方面軍與西南方面軍的協調人員,希望在國境線掩護行動中達成較好的協同。
(一些解釋
1、突出部
德第11集團軍選擇的進攻出發陣地,是甦聯佔據比薩拉比亞,並與羅馬尼亞以普魯特河為界後,形成的天然突出部。
因此防守這里的南方面軍,必然主要提防德國人從這個突出部兩側發起的攻擊。
其中一處就是歷史中,第11集團軍的主力突擊路線——雅西基什尼奧夫敖德薩。
另一處則是切爾諾夫策的築壘地域,該區域當前由第12集團軍防守,所以薯條君便被派去了那里。
2、抽調預備隊
由于南方面軍在6月22日開戰後的幾天,在邊境與德國人拼小刀的小規模戰斗中,依靠轉變戰斗方式的甦聯空軍的幫助,佔了一些便宜。
這讓秋列涅夫大將,在需要掩護的國境很長的情況下,依然可以按照大縱深戰略的要求,建立了一支力量尚可的預備隊。
3、關于秋列涅夫大將的防守策略。
歷史中,在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直接干預,要求秋列涅夫大將必須奪回普魯特河之前,大將在普魯特河與德涅斯特河之間的拉扯行動中,佔了德國人和羅馬尼亞人不少便宜。
而秋列涅夫大將,能佔便宜,除了依靠坦克部隊的數量優勢外,還是因為,其是在戰爭初期少有的,願意主動放棄一些地區並真的付諸實施的,方面軍級別指揮官。
當然,秋列涅夫大將放棄一些地區,也有可能是單純的因為,他沒有足夠的步兵來填線。
但無論如何,秋列涅夫大將,作為二戰前甦聯僅有的五個大將之一,表現出了執行機動防御戰略的能力與意願,因此作者在這里,將秋列涅夫大將的防守傾向,定為了機動防御。
ps:秋列涅夫大將的造型和小胡子有幾分相像。)
喜歡我,薯條,甦聯英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我,薯條,甦聯英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