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燈架上的花燈中,可是有大彩頭的。仲秋會上,會揭曉作為彩頭的燈謎。只要拿到同一個燈謎,即便回答不上來,也能夠得到彩頭。而最大的那個彩頭可是一塊兒銀月亮。
絕大部分百姓們,當然是會動心的。因此盡管時間還早,但百姓們已經開始比拼自己的運氣了。
而在欣賞完白天的花燈之後,人群便沿著街道向著舉辦仲秋會的蹴鞠場而去,一路上逛逛熱鬧的攤位,嘗嘗香氣撲鼻的小吃。
當然也有心急的百姓早早就在蹴鞠場外排起隊來。在官兵們檢查完後,進入場內準備佔一個好地方。
當然還不忘將分到帶有號碼的紙張小心翼翼的揣入懷中,畢竟他們可是听說,今天的仲秋會有不少的彩頭,都憑紙上的號碼抽取。
王家人是最愛湊熱鬧的,前些天,因為黎蒼社的賊人要對王茂平不利,所以夫妻倆便找了個由頭,說有言官盯上了他,想要找他的麻煩,所以最近不要出門。
如今,那些賊人已經逃掉,還有都尉司和兵馬司的人在暗中盯梢,所以暫時已經無法威脅到王茂平以及家人,而丁樂旗等人也不用再盯著賊人,能夠護得了王家人周全。
所以王茂平沒有阻止家人今天去蹴鞠場湊熱鬧。王茂平其實也很想要去看看一眾書院到底能將仲秋會辦成什麼樣子,卻沒有辦法實現。原因是仲秋節這天,有朝廷的節宴。
當仲秋會拉開序幕的時候,王茂平則是已經坐在了大殿之中。雖然,最近吃的月餅不少,但看著宴桌上擺放的精致月餅,還是準備嘗一嘗味道。
這宮里的月餅與宮外的月餅即便是同樣的口味,但味道上也會有差別的吧。但沒人動,他自然也不敢動。
“這月餅的餡料,可是排在仲秋糕點大賽的前六位,各位愛卿今天就和朕一起來嘗一嘗。”
啟元帝此話一出,大臣們都將月餅拿了起來,開始品嘗。王茂平自然也隨著其他人的動作。嗯,有差別,但不多。
小心翼翼的向著帝王的方向望了過去,陛下,能將月餅打包回家嗎?真的很想讓家里人嘗嘗啊!讓他奶和他娘驕傲一下,她們做的月餅與御廚做的月餅沒有多少差距。
當然,他也只敢在心里說一說而已。仲秋節宴相較于大宴,氣氛要輕松很多。這也就意味著,王茂平這個會動的背景板當起來也更輕松一些。
除了官員,已經當差的皇子,也在宴席之中。王茂平不露痕跡的瞥了好幾眼四皇子,總感覺這位好像是胖了一點兒,是給自己氣腫了,還是化怒氣為食欲了。
就在王茂平胡思亂想的時候,大臣們已經開始紛紛夸贊了起來,而且是一個接著一個,無比默契。
盡管知道,這夸贊有很大的水分,但听得王茂平還是又將月餅拿了起來,仔細的嘗了嘗,以免剛才是自己的味覺出了錯。
各位大人們,收著點兒吧,夸成這個樣子,不會覺得牙疼嗎?
只是王茂平不知道,大臣們不覺得牙疼,反而覺得牙已經酸倒了。誰不知道,那什麼糕點大賽是順天府弄出來的,如今他們吃月餅都帶著酸味好嗎!
“朕今日能與諸位愛卿同樂,也望諸位愛卿今晚能與家人共享清風明月,闔家團圓。”啟元帝的話音落下之後,內侍的聲音隨之響起,原來是啟元帝給官員們都賞賜了月餅,來共慶團圓。
如果是以往,官員們自然是高興的,但如今嘴里的酸味又增加了一些,陛下這是想讓他們將身上的酸味兒帶回家啊。
估計在一眾官員中,只有順天府的官員是發自內心的感到高興。而王茂平沒有想到,今天真的能夠把宮中的月餅帶回家,也是有些喜出望外。
只是很快,他就喜不出來了。
因為在謝恩之後,宴會已經進行到了下一環節,那就是作詩。王茂平小心翼翼的將目光投向了提議作詩,並且拋磚引玉的四皇子,心里只有一句話,真想給他一個白眼兒啊!
其實在節宴上作詩也算是很常見的事情,四皇子不提起,也會有其他人提起。
而四皇子最近過得可是相當憋悶,丟了差事還丟了顏面,所以他急需尋找機會,來試探啟元帝的態度,重新奪回啟元帝對自己的關注,重新回到大臣的視野當中。
仲秋節顯然是一個不錯的機會。而四皇子的目的也達到了。啟元帝不僅夸贊了他做的詩,而且大手一揮,便給了差事。
陛下的態度,官員們自然是已經接收到,那就是陛下對于四皇子的怒氣已經消了。
他們自然得跟著夸兩句詩才行。當然,對詩不對人,畢竟,皇子們都已經開始各展所長,誰知道以後還會不會生這位的氣呢。
呵,這詩估計想了很久,或者根本就不是出自本人之手吧。官員們在夸贊之時,充當背景板的王茂平則是在心里暗暗的拉踩。
雖然四皇子很謙虛的說是拋磚引玉,但大臣們也都明白,詩作的這麼好,心里打著肯定是珠玉在前的算盤。只是有些官員願意配合,有些不願意配合。但不管怎麼說,宴會已經變得熱鬧了起來。
拉踩之後的王茂平,對自己的作詩水平還是有著清醒認知的,自然是沒有想過要一鳴驚人,關鍵是他的詩也很難驚到人。再說,殿中的官員都是一到四品,四品以下的官員,都在東西兩廡之中。
所以如今在這大殿之上,他的官職顯然是要從後往前數的,那他的作出來的詩,水平從後往前數,好像也沒有什麼問題吧。
王茂平很快就把自己給安慰好了,開始欣賞起大臣們的仲秋節宴應制詩。看看有多少人,能夠與自己作伴。
但听了十幾首之後,王茂平的心里就又暗暗叫苦了起來,從目前來看,能與他作伴的只有當初一起奮戰抵抗外族的永安侯了。
突然想對永安侯說一聲謝謝,不,應該是互道一聲感謝,作出來的詩詞,讓他們彼此不再孤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