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飛從上山開始,就一直在留意,看看阿隆村和阿榮村這邊,適合做些啥,但是這處在深山之中的兩個村子,依舊還是以農耕為主,也並無什麼奇特之處。
    這邊的山路修建,難度和萬回村那邊差不多,開始萬回村是肉眼可見的可以回本,甚至于能賺錢,更別說還有武心語這個師妹的關系。
    爛葉村那邊的路,修建起來,難度不是很大,更何況也是有利益可圖的。
    可是在阿隆村和阿榮村這兒,修這條路,有意義嘛?
    現在擺在面前的情況,和去年葉茂村面臨的情況很相似。
    花這麼大的代價去修路,縣里,甚至于市里,都很難做出這個決定。他們寧肯把這筆錢拿來,讓村里的人遷移出來呢。
    之前有不少的山里人,就是這般逐步的,在村干部的幫助下,慢慢的朝著山腳下遷移出去的,現在都在外面建房子,出行也都很方便。日子也明顯好過起來了。逐漸的脫貧了。有這些例子在,他們更加不會批錢修路。
    阿隆村和阿榮村這邊的村民,多少就有點葉茂村老一輩的思想的,覺得在這兒一輩子了,不同意遷移。
    可是地方政府本來就不富裕,山路的修建又困難,價格又高,根本批不下來,修了這麼一條路,就為了幾個小村子?
    只有國家電網才能干這種賠本買賣啊。
    你這條路,就算是給他們修了,他們也只是出行方便一些,買賣方便一些,也不會立即就能致富,最終還是要靠各種扶持的。
    “如果山里頭,沒有足夠的利益,修路基本沒有可能。首先得看看,這山里頭,有沒有值錢的,值得投資的寶貝。”
    劉孝珠經常走山路,雖然有些喘氣,額頭上也有點點汗漬,但是步伐卻沒有絲毫的落後,走在前面,給董飛帶路。
    到了村里頭後,劉孝珠一邊走,一邊給董飛介紹︰“阿隆村和阿榮村,就差不多是以這個學校為分界線了,學校外南一點,看到那家亮著燈的人家沒?他們家,就是阿隆村的第一戶,那邊有一條小河,上面修了一座橋,過了橋,就全部都是阿榮村的地盤了,橋這邊,則是阿隆村。”
    從這邊看過去,董飛就已經能看到“隆榮小學”這四個大字了。
    這所小學的建築看著就很老,起碼也有三十四年了,房子都快要成危房了。
    “那你住在哪兒呢?”董飛四下看了看問道。
    “我就住在阿隆村這邊的村委會里,往前邊,再走差不多兩公里左右,就到村委會了。村委會那邊,有好幾個空房子,都是為支教老師準備的,不過現在,只剩下我一個了。”劉孝珠說道。
    這種貧困的地區,能堅持下來的,委實不易,尤其是一些在大城市上學習的大學生,見慣了外面的世界,在這兒雖然有電,但是網絡卻很差,就連打電話,都要找信號好的地方去打,也就別更說上網了。
    “現在學校里,校長還在呢,校長大多數時間,都住在學校里,我們過去和校長打個招呼吧。”
    兩人都到學校門口後,這學校的大門都還沒有關,等到走進去後,董飛才明白為啥沒關,因為也不需要關了,學校里幾乎沒有啥東西可以偷。
    學校里的一切都很破舊,就連操場,都是磚渣堆成,有幾個教室的窗戶破了,都只是用木板釘住,而沒有換玻璃。
    但是,學校里的衛生,卻打掃得特別干淨,讓人眼前一亮。
    “這邊是我們一年級,到六年級,這里是教師辦公室,這邊是廚房,這邊是倉庫,倉庫這邊的房間,燈亮著的那個,就是沈校長的睡覺、辦公的房間了。咱們學校,唯一需要看守的,就是倉庫了。校長都是親自把守的。”
    劉孝珠走到了沈校長的門口,輕輕敲了敲,打開門,只見一個年近六旬,頭發花白的老婦人,板著臉孔,正在戴眼鏡,等到老花鏡戴上之後,她這才笑了笑,說道︰“原來是劉老師來了啊,劉老師,你是決定了,要離開了嗎?你還年輕,離開也是對的。”
    說到後面一句話的時候,她還是感嘆了一聲,“能堅持這麼多年的,唯有你一個,我們榮隆小學,永遠都會記得你的好。”
    劉孝珠笑著搖頭,說道︰“沈校長,這次我過來,是打算繼續留在隆榮小學,而且,我還帶來了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天大的好消息?”沈校長一愣。
    劉孝珠稍稍側身,指了指身後的董飛,說道︰“沈校長,我來給您介紹一下,這位是葉茂村的董總……”
    董飛微微一笑,鞠躬說道︰“沈校長您好啊,我是葉茂村的董飛,這次到隆榮小學來呢,主要是有兩件事兒,第一件事兒,就是想要為隆榮小學捐款,改善一下孩子們的學習、生活環境。”
    喜歡花鄉請大家收藏︰()花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