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縣也會有一位“景寧秦總”。
何遠民滿腦子這樣想。
用三年時間,新安縣的何總追上景寧秦總。
何遠民信心遠大。
他在蘭城周旋了三天。
跟收購商羅總終于談好了。
羅總出資三百萬,從現在開始就給香山鎮的種棉農戶放定金。
一畝地一百塊,放出去三百萬。
何局親自帶香山鎮干部轉村入戶,最少一家十五畝,放一千五百塊,最多一家三十畝,三千塊定金一分不少。
這項工作在八月九月要干的利利索索。
景寧秦總搞產業,無論是高崖 上的一萬畝大蒜,還是定西的三萬畝洋芋,他先放定金這一步,其他人再去收貨,一斤都收不來。
放三百萬定金,每家每戶簽字摁手印,工作做的緊緊湊湊,沒有有絲毫馬虎。
何遠民從蘭城回來的第一天,羅兵帶著一百萬現金親自來新安縣,坐鎮六天,一百萬定金放了出去。
剩下的二百萬,羅兵覺得沒必要自己親自盯著,給何局一沓提款證明,何局看著辦。
到了九月,這件事順順當當完成。
給香山鎮放定金的半個月時間里,何局就等景寧秦總過來找茬。
結果 ,秦家叔佷倆影兒都不見。
何遠民有些失望。
再想想也能理解,在高崖 上,一萬畝大蒜產業,何局手里的車一斤蒜薹都沒收走。
他憑什麼跑來新安縣擋著別人放定金?
秦家叔佷倆要來香山鎮收棉花,一斤都別想收走。
秦總走提前放定金的路子,其實並不是每畝都放一百塊。
他是一家一戶放一百塊,有二十畝的有三十畝的,收了這一百塊錢後,都把自家的二十畝三十畝貨讓秦總收走了。
何遠民的路子走的更保險,一畝地放一百塊。
一畝地產四百斤棉,兩塊錢收,兩塊五給蘭城羅總發貨。
正常情況,這一茬棉,新安縣農商工貿公司能收入五百萬。
有了這筆錢,何遠民直接出兩百五十萬給新安縣修油路。
看誰再敢說一句新安縣的油路都是景寧秦總出錢修的。
十月十號開始,兩塊錢收棉。
景寧秦總連一斤棉花葉子都收不走。
想想景寧秦總的無奈,何遠民感覺酣暢淋灕,爽的不行。
讓你嘗嘗我去你們高崖 上收蒜薹,一斤都收不來的感受。
也讓你秦總嘗嘗,收你們大壩村的西瓜,一斤都收不來的感受。
已經到了九月,三萬畝棉,五百萬收入,何遠民知道已經穩穩當當。
何總已經跟景寧縣的周書記說的很清楚。
當初是答應了給景寧棉紡廠種棉花,但沒答應是讓景寧秦總收棉。
你們要這批棉花,跟蘭城的羅總餃接,從他手里要貨。
這個安排你們誰能說出有什麼問題?
羅總兩塊五從何遠民手里收貨,三塊錢再轉手給各個用棉的紡紗廠。
方圓五百公里範圍,不但有景寧棉紡廠,還有蘭城美芳紡紗廠,還有美源紡紗廠,恰恰紡紗廠。
羅總給這些紡紗廠供棉,供多供少,那就是羅總的事兒了。
安排好這一攤子,堵住景寧縣領導們的嘴,何遠民手底下的新安香山面包也出爐了。
五十個烤爐,一天出一萬塊面包。
先給香山鎮各個干部發一箱,讓他們嘗嘗味道如何。
面包收入一天有一萬塊。
九月出去,到了十月,手里有了三十萬面包收入,再拉二十烤爐。
如此循序漸進,到了年底,面包產業跟景寧秦總的面包就一樣了。
辣醬已經出產了一個月。
從九月份開始,產量增加到一天出八千罐,一罐賺一塊五。
到了十月,辣醬廠就有資金擴大一條生產線,一天出一萬五千罐。
有辣醬廠和面包廠,穩穩當當開下去,一個月保底五十萬元的收入。
話說回來,還是要感謝秦總領的路子。
何遠民覺得自己少走了四五年彎路。
羅總說他主要要給蘭城美芳紡紗廠供貨。
美芳紡紗廠的美芳姐妹倆跟秦總聯系密切,何局你沒什麼意見吧。
何遠民滿嘴樂呵,當然沒什麼意見,要不然,雷書記跟前不好周旋,市委陸書記跟前也不好交代。
既不影響自己賺了五百萬,也不影響自己給蘭城美芳紡紗廠交貨,一舉兩得。
何遠民心里美滋滋的不得了。
小黃主任給何總反映了一個要緊問題。
美芳姐妹倆在八月十五號那天去了大坪村,專門談十月份的棉花收購項目。
何總咱不能大意,美芳姐妹倆在蘭城開了最大的紡紗廠,服裝產業一條龍,在西京市佔據半邊天,家產八千萬。
她倆的父母、叔叔、舅舅在蘭城政商兩界盤根錯節,咱的生意以後要做大,要掙大錢,就不能把美芳姐妹倆惹翻。
何遠民跟蘭城羅總接洽的時候,也考慮到了這一點。
說新安棉以後就是景寧棉布的原材料供貨地,希望羅總收購這批棉花,能重點給美芳紡紗供貨。
用不了兩年,棉花供貨這一塊,何遠民認為美芳姐妹倆找的不是秦總,是新安何總。
傻子才跟蘭城美芳姐妹倆對著干。
去年美芳紡紗從秦總手里收棉,是三塊錢一斤。
今年她們姐妹從羅總手里拿貨,也是三塊錢一斤,她們姐妹倆能不要?
秦總種的一萬三千五百畝棉,正好給他們的景寧棉紡廠供貨,美芳紡紗原料供貨,今年沒秦總什麼事。
各干各的產業。
小黃主任又給何局反應了一個重要消息。
秦總手底下有一名農業大學的女學生,計算機技術了得。
咱們新安農商工貿公司也要招農業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學生。
咱們公司也要配計算機,在財務流程上要跟秦總的平安貿易走的一樣先進。
手底下人這麼一提醒,何遠民覺得招個學計算機的大學生是更重要的任務。
何局認為自己端端正正,沒有一點歪心思。
專門招漂亮女大學生這種情況,也就秦總干的出來。
“小黃,大坪村九月份土地上的產業是什麼?”
何遠明隨口一問。
秦總有辣醬廠,有面包廠,有杏仁露廠,這些何遠民知道,他不信秦總在九月份還有土地上的產業。
“何局,他們大坪搭了三百畝鋼架大棚,三月到五月出平菇,六月休耕了一個月,七月八月長辣椒苗,現在的九月開始出青椒了,能出到十月底。”
何遠民臉拉下來。
“什麼?大坪村又開始出三百畝青椒了?他咋想的,臘月正月菜價最好的時候,他的三百畝大棚不出青椒,怎麼是九月十月出這一茬,多少錢?”
“目前是兩毛收貨,三毛發,還是發往北疆,不但有一列火車往過發,還有五輛貨車往過發。”
三百畝青椒,一天產二十四五萬斤,看樣子秦總是將大坪村的青椒全部發到北疆去了。
北疆到了九月十月已經是冬天的氣候。
新鮮青椒缺貨,能賣好價,何遠民想,北疆的市場要想辦法也搶過來。
他們新安的蔬菜大棚在黃橋鄉,也有三百畝。
跟著秦總的路子,冬天種大棚青椒,四月五月出蘑菇,六月到八月休耕,九月再種青椒,到了十月底就出貨了。
正好趕上臘月正月的高價。
不知道秦總咋想的,他們大坪村臘月正月的青椒為什麼停掉了?
“何總,我覺得秦總在臘月正月,是想收別處的菜給北疆發,或許比現在還便宜。”
“臘月正月的蔬菜怎麼可能比現在便宜?”
“何總,就咱們縣各個鄉鎮,都搭了最少一百個大棚,今年冬天,咱新安縣就有八百個大棚,都是種青椒,秦總掌握到這個信息以後,他們大坪村到了十一月就不產青椒了。”
何遠民瞪眼楮。
“誰讓各個鄉鎮這麼干的,八五年的滯銷沒記性嗎?”
“各個鄉鎮自己規劃自己搞的,他們不听你勸。”
何遠民氣得上下牙交錯,嘴里罵︰“都是一幫蠢貨,完了,秦總又要用青椒拿捏咱們新安縣。”
小黃主任不明白何總這話什麼意思。
眼楮盯在領導臉上,一臉疑惑。
“笨蛋,咱們縣有八百畝,他們景寧縣有五百畝,今年冬天的青椒又泛濫成災,秦總有蘭城、西京、京都的市場,他的接貨商一時半會兒很難挖過來,他六分錢收,一毛錢發,現在陸書記連任,咱們還能拿超過收購價百分之三十的把柄拿捏他?”
小黃主任一臉不解︰“六分錢收貨,一毛錢發,是超過了百分之三十呀?”
“哼,你再好好看看那份文件,一毛錢以內收購農產品,兩分錢收貨,一毛錢發,不算超過百分之三十收購價。”
小黃主任不信,找出來文件仔細一看,果然是這樣。
到了十一月十二月,新安縣青椒往出發是個麻煩。
“何總,秦總能在北疆找到穩定收貨商,我們就不能找?”
何遠民大手一揮︰“小黃,你說的對,今天做些準備,我們明天就去北疆找收貨商,我倒要看看,他秦總怎麼是怎麼讓北疆客商收青椒的。”
三萬畝棉花收購手續辦的順順利利,讓何遠民信心大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