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港持續演習的近海艦隊向南移動了一些,開始放開太平洋艦隊。
從連旅港撤回的毛熊艦隊涌入港口,瞬間集結了4艘驅逐艦,一百多艘小型艦艇。
實力跟甦港的近海艦隊持平,又有軍港內的兵力輔助,確實沒辦法繼續圍堵了。
毛熊的太平洋艦隊重新回到原有的海軍基地。
有股回家的感覺,但看哪里都覺得不舒服。
海港終究是沒有連旅港香。
海域不夠寬闊,吃水不夠深。
王濤的57軍加固了海岸線防守後,提出了近海防御的想法。不能僅靠著岸上兵力被動防守,還需要加強近岸作戰的區域。
旅長手上又沒有軍艦,也沒有近岸作戰的經驗,把問題甩給了金小二,以及他背後的毛熊顧問。
前陣子,丁偉用竄天猴把鷹醬的航母艦隊給逼退了。
近岸海域出現了短暫的兵力空缺區,完全可以投入一些小型艦艇,加強近岸防御。可以增加一些潛艇、魚雷快艇、布雷艇。
金小二也沒有軍艦,目光看向了毛熊顧問,擺出一副人畜無害的模樣。
只能靠大哥給解決一下,大哥有軍艦。
這時候就體現出大哥的差距來了。
賣給我們17噸的驅逐艦。
反倒是給金小二一批免費的小型艦艇。
白給,一分錢都不要的那種。
8艘潛艇、15艘獵潛艇、12艘魚雷快艇、2艘運輸船、2艘通訊船,外加4艘淺水重炮艦。
艦跟艇往往是按照500噸排水量來區分,500噸排水量以上的叫艦,500噸以下的叫艇。
毛熊的淺水重炮艦還是比較經典的,也是比較搞笑的,有的甚至直接裝備了坦克炮。
突出一個皮糙肉厚、火炮能用就行。
一口氣給了4艘zeznyakov級內河淺水重炮艦,36年下水,滿載排水260噸。
剛剛說了500噸以上叫艦,500噸排水以下叫艇,這是按照船的噸位劃分。
但是呢,大家的劃分不是一成不變的。
有時候也根據作用、定位來劃分。
內河級別,毛熊把260噸排水量的炮艇,就稱呼為內河淺水重炮艦,你能有什麼辦法?
指揮塔有40毫米裝甲,其余是15毫米裝甲,主要武器是雙聯裝102毫米火炮。
2門45毫米副炮。
在內河當中確實威風凜凜,可到了近海區域,實在沒啥可威風的。
毛熊不是沒有500噸以上的淺水重炮艇,甚至還有排水量2000噸以上的哈桑級淺水重炮艦。
其火力比驅逐艦還猛。
風雪級,也有稱呼是台風級淺水重炮艦,滿載排水900噸左右。
丁偉之所以這般清楚,是因為前期得到的內河艦艇資料的時候,有非常清晰的各國炮艇技術,以及不同噸位的制造圖紙。
對方是好好研究過圖江情況的,常年堆積泥沙,又沒人維護處理。小鬼子在的時候,還特意封鎖了航道,導致現在僅僅可以通行二三百噸的小船。
再加上圖江出海口地區,基本沒有什麼船只。
四艘淺水重炮艦擺出來,還是挺有威懾力的。
這種大方的另一層意思,何嘗不是毛熊自己保護出海口,不想讓丁偉的勢力插足。
一口氣送了43條船,財大氣粗啊,真是財大氣粗啊。
目的也很明確,護衛圖門江出海口,以及北朝的幾個重要的沿海港口。
老大哥的戰略眼光還是在線的,基本上一眼看出了丁偉的部署目的,分明是朝著北邊地盤來的。
三方有關于圖江出海口的事情,需要坐下來好好談談。
但是,在談判之前,丁偉必須在這里拉出一支足夠強的內河艦隊。
區區四艘潛水重炮艦艇)就想嚇唬住人?
未免太小看滿洲的造船水平了,未免太小看丁偉本人的能力了。
正如剛剛所說的那般,圖江上下游落差較大,其實並不適合通航,大部分江段只能通行50噸的小船。
運輸能力幾乎為0,也就木船,小鐵皮艇,釣釣魚還不錯。
最有利的是下游河段,僅僅15公里左右,從入海口到防川小村。這段水域可以通行3002000噸的內河船艇。
再往中游去,可通行的船只越來越小,吃水僅有13米。
到枯水期的時候,僅能通行100噸左右的船只,吃水僅有0.7米。
好好疏通一番,能夠保證5002000噸級以上的船只通行,至少到防川這里是沒有問題的。
從新京把鐵路、公路貫通過來,海運跟陸運結合,可以直達滿洲的腹地。
15公里出海區域,足夠了。
方便直達櫻花海,跟小山連成的北方企業區、櫻花的重要城市達成貿易合作。
也方便日後往北威脅毛熊的太平洋艦隊,往南借用金小二的幾個沿海港口。
丁偉可太喜歡這片出海口了,本就是我們的地盤。
被毛熊暫時拿過去。
有實力了,當然要奪回來。
貫通毛熊與北朝的鐵路大橋限高7米,極大的影響了通行船只。
又多了一條炸掉它的理由。
準備打造一艘羅伯茨級的淺水重炮艦,堪稱小船大炮的典範,相當于一個水上堡壘。
滿載8100噸的排水量,裝備了2門381毫米的艦炮。
8門102毫米的高平兩用副炮。
其余40毫米、20毫米高射炮不用多提,總共16門小口徑防空炮,防空力量不俗。
具有對空火控雷達,對岸火控雷達,一炮轟出去,四海升平。
火力確實凶猛,主炮也讓人覺得夸張,堪比戰列艦的大炮了。以丁偉目前的手段,打造起來略顯吃力。
短時間內怕是拿不出來。
尤其是381毫米級別的艦炮,更沒有生產經驗。
驅逐艦上的主炮都在嘗試中,380毫米的主炮,想都別想了。
但還有一個副選方案。
毛熊在阿穆爾河中部,也就是第二方面軍所在的地方,計劃投入的內河淺水炮艦石勒級炮艦,滿載800噸的排水。
二戰前夕開始建造,後續建造過程中斷。
戰後一直沒有重新拾起來,再放下去,都要報廢了。甚至在海軍的記錄中,該炮艦的建設還差很大的工程,後續也不需要了,沒必要再繼續建造下去。
丁偉準備接手過來,拿到圖江這邊,作為圖江艦隊的旗艦,壓一壓毛熊的威風。
該炮艇主炮是130毫米雙聯裝2座,副炮是2座47毫米。
副炮的口徑小一些,拿過來之後完全可以改成76毫米。
其余的防空武器,更換成40毫米跟20毫米高射炮,增加幾挺高射機槍。
拿過來組裝就能下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