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用港口,已經打造成堡壘一樣了。
除了必須的工業設施外,軍工廠、化工廠則可以提供彈藥自供應。
甦械武器的生產線,包括了郭留諾夫重機槍,暫時還可以頂一頂的。
<g42的生產線,不可能全軍推廣,它需要對應的後勤,以及部隊實現機械化,至少得摩步化。
其余部隊不可能有滿洲這樣得天獨厚的機會,
還是考慮郭留諾夫重機槍更新換代一下。
倉庫內封存的大批軍械,依次盤點清理出來。
跟丁偉意料的差不多,所謂的裝備30萬軍隊的武器裝備,主力還是水連珠步槍。
根本不是半自動,更不是自動步槍。
火炮也以迫擊炮、76毫米野炮居多。
少量的榴彈炮,也已經入不了丁偉的眼了。
二戰時期生產的122毫米榴彈炮、152毫米加榴炮等,水平也就那樣。
以滿洲目前的軍工能力,仿造的火炮水平更勝一籌。
射程更遠,威力更足,自然看不上這些陳舊老炮。
另外後續更多配備自行火炮,車載火箭炮,提升機動能力。
這類牽引的重炮,死沉死沉的,能少配備就少配備。
他丁偉看不上的東西,不意味著別人看不上。
就光一千多門大炮,就足夠讓一個軍區興奮了。
連旅港的問題解決,最讓丁偉看得上的是這邊的造船廠,設備更新,規模更大,且位于良好海港。
不是哈城內河小工坊比的了的。
想要自造驅逐艦,船台、船廠規模得先提升上來,而且要考慮多艘驅逐艦一起建造。
其造船的性能、規模、人員、設施,比哈城造船廠大了十倍不止。
相應的配套設施,接手了就能用。
本來還想著在甦港改造驅逐艦,那種小破港口,能滿足丁偉的胃口?
別鬧了,就算海港,也是一年要結冰幾個月的。
哪里有連旅港香啊。
大量的人員涌入這邊,由鐵路從哈城貫通,直達港口。
沿鐵路的沿線,鐘志成安排了鐵道兵的人手,負責用鐵絲網攔截兩側,加固路基,修繕老舊鐵軌。
這條主干道將是滿洲重要的鐵路線之一,必須從北向南好好整修一遍。
岸防的駐防兵力,機場統一調度。
安排了十幾架天樞3號戰機,搭載玉衡空對空導彈降落在附近,加強其空中防守能力。
甦式戰機盤點了一下,實際上是不足300架,只有297架。
大部分可以作為訓練機,培訓新得飛行員。
少部分可以直接用來裝備空中部隊。
尤其是岸基魚雷轟炸機,這是滿洲不曾仿造的戰機,直接拿毛熊的戰機先用一用。
光盤點毛熊留下的東西,就耗費了個把月的時間。
物資清單,厚厚的一沓,送到了丁偉的辦公桌上。
保守估計,連旅港價值十億美刀。
關鍵這是白得的,相當于奶了丁偉一大口。
改造驅逐艦的計劃可以提上日程了,等不了一點。
另外導彈快艇、魚雷快艇、海防艦、潛艇等中小型艦艇的建設,更要按計劃開展。
艦炮、防空炮的研發試驗,也需要提前加速。
動起來,緊張起來,整個滿洲的軍工上下,全部進入備戰的狀態。
只要設備不報廢,干死干活無所謂。
飛機、坦克、軍艦、導彈、火箭、衛星、蘑菇,手上的研究所基本沒有停下過研究的腳步。
丁偉之所以這般硬氣,不僅僅是手上的技術資料多,也取決于國內的情況有所改善。
農業、工業、交通全部穩定下來,農業產值增長70,工業產值增長200多。
鐵路、公路、內河航運貫通。
戰後的恢復工作基本完成。
除了半島的戰事不溫不火外,各項建設工作推進的異常順利。
基于這種情況,很多冒險的嘗試,完全可以從滿洲抽出資金,砸進去研究。
以前,別人說他丁偉耗費人力物力,這話不愛听。
技術是自己提供的;
研究資金是從外部引進來的。
一分一毫都沒用,全都是掏的私人腰包。
為的就是等戰後恢復工作完成,一切進入有秩序的狀態。
讓滿洲的工業化更新換代,把小鬼子遺留的工廠、設備更新。
但從現在開始,他要開始動用滿洲積累的價值了。
辛辛苦苦打造的工業底座,修建的發電廠、水電站、鋼鐵廠,引入的大型設備,要開始持續發力了。
滿洲進入戰備狀態,仿佛一股軍事化管理的風,彌漫在城市周圍。
bt坦克生產了幾百輛,這類輕型坦克並不能作為主戰坦克。
仿造t54的進程接近尾聲,要在短期內,打造幾十輛t54仿造坦克,結合美術生的坦克優勢,命名為東北虎,東方的虎式坦克。
裝備到裝甲師,驗證一下仿造的水平。
在原有基礎上,增加裝甲、穿透、火力。
火力屬于滿洲的優點跟長處,冶金、火藥的技術提升上來後,可以打造穿透力更強的穿甲彈,也可以打造性能更好的炮管子。
另外,重要的復合裝甲,也比t34的均質裝甲的防守性能更佳。
毛熊的冶金水平並不高,導致他們很多設計都不得不妥協。
相反,滿洲的冶金水平沒問題,稀有金屬的礦產儲備也不錯。何況還有旁邊的金小二,北朝的稀有金屬異常豐富。
丁偉已經把這邊當做後花園了。
開采稀有金屬礦只是時間問題。
仿造技術ok,冶金水平跟火炮水平拉滿,那麼打造東方虎式坦克就不存在問題了。
以t34坦克為例,他的主要問題是裝備了克里斯懸掛,發動機不能橫置,導致了一系列設計妥協。
歸根結底是毛熊的冶金水平無法生產出35噸的扭桿,無法使用扭桿懸掛。
這些在滿洲不是問題,結合t54的優劣點,發揮其優勢設計,減少其劣勢設計。
增加火炮的俯仰角度,增強火力。
站在別人的肩膀上,很多彎路都不需要你再去重新走一遍了。
按照戰車工廠給丁偉反饋的時間,2周內,可以看到一輛樣品車,供裝甲人員測試。
如果沒有什麼大的問題,完全可以先生產50輛,裝備一個坦克團。
要講究效率,坦克研究院的所有人憋著一口氣。
畢竟飛機、導彈、軍艦都有了成果,就他們研究了兩三年了,才把t54的仿造坦克給推出來,屬實有點拉胯。
好在一切的研究都是值得的,東方虎式坦克,在哈城戰車工廠打造出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