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從半島的上空看過去,透過飛機呼嘯的雲層,能看到下方密集的炮火對攻。
但整體的進攻方在北部,防守方在南邊。
讓李奇微最為頭疼的事情出現了,側翼部署的偽軍棒子頂不住壓力,開始出現潰敗了,敵軍的主力,仿佛又要開始穿插了。
穿插這個詞,用英語該怎麼形容,
interspersed bat !
此刻這位新上位的聯合軍總司令,腦子里一團亂,只要想起穿插作戰,就能回憶前邊的失利。
五星上將已經證明了,志願軍的穿插戰術無懈可擊。
他不信邪。
那結果只有一個,再一次被穿插暴揍。
前線作戰的烈度越來越大,隨著更多的部隊撲上來,發起攻勢。
聯合軍整個戰線出現了岌岌可危的境地,鷹醬中的倒霉蛋,最佳倒霉蛋是2師。
在對決的幾次戰斗中,大型的作戰有4次,它被穿插包圍過3次。
如今第五輪的大規模攻勢,2師再一次出現在包圍圈附近。
一旦偽軍棒子敗退,這支美械師很可能出現在龍國軍隊的包圍圈當中,成為被包圍殲滅的對象。
為了應對局面,必須增兵增加火力。
坦克從800輛增加到1200輛,戰斗機從1200架增加到1700架,兵力必須增加。
來不及休整的美械部隊,不得不被迫加入2000人左右的棒子偽軍。
因為沒有更多的兵力了,只能混編來恢復編制。
雙方的空戰持續,天樞2號、天樞3號戰機保持著獵殺姿態,連續擊落幾十架f86佩刀戰機,打的鷹醬頭皮發麻。
一架戰斗機的價格或許只有十幾萬美刀,但培養一名優秀的飛行員,付出的代價更高。
被天樞號擊落的戰機,基本全都是機毀人亡的畫面。
對方的機炮、火箭彈、導彈威力十足。
踫一下就傷,中一下就死。
再加上優越的火控系統,讓天樞號戰機的威懾十足。
空軍內產生了厭戰的情緒,不願意駕駛佩刀戰機參戰,因為他們明白,不管你的技術多麼好,無法彌補跟天樞號戰機的差距。
如果是米格對f86,鷹醬飛行員是可以利用優越的轉彎性能纏斗,雙方比拼的是飛行技術,作戰經驗。
可天樞打佩刀,簡直是爸爸打兒子,天樞3號打佩刀,那就是爺爺打孫子。
還有一個讓人看不懂的人,那就是毛熊的掌控者,開始源源不斷的供應米格、t34坦克,似乎看到了打贏的希望。
願意拿出家底,供龍國軍隊血戰鷹醬,這是他樂得看到的情景。
鷹醬的小弟當中,有一位敗退的家伙,聲稱可以拿出幾十萬軍隊,只需要一些些美械武器而已。
看著對方的言辭,讓鷹醬高層想起了前段時間,幾十億美刀裝備打水漂的故事。
曾經這家伙有幾百萬軍隊,裝備了大量的美械武器。
結果呢?
美械武器基本上進了龍國士兵的手上,一敗涂地啊。
已經驗證過的事情,難道還讓他的軍隊過來敗一次?
李奇微頭疼欲裂,向身後的高層詢問了一個問題︰“我們一開始的作戰目的是什麼?”
這話有點直擊靈魂。
讓在場的鷹醬高層紛紛沉思了一下,是啊,我們一開始打上半島的目的是什麼?
最開始是擔心毛熊介入半島,為了防備這個家伙擴充勢力。
不是為了限制毛熊的發展嗎?
為什麼跟龍國打來打去。
與其這樣,還不如讓滿洲、自治州、獨立軍做大做強,遠比在半島作戰有用。
廖瞎子的獨立軍,已經分割了甦港等地盤,壓制了第一方面軍的近海艦隊。
<oney,達成的效果極佳。
反過來,半島投入了8個師的兵力,幾乎是所有陸軍的主力了。
打了一年多,損失慘重,耗費極大。
大家反思下來後,認為當初最錯誤的決定是跨過了三八線,把半島的局勢擴大化。
本來是一場小規模的紛爭,卻被麥煙斗那個家伙忽悠瘸了,把戰爭給擴大到整個半島。
這才導致了如今的局面。
坦克飛機砸進去,連什麼水花都沒有。
如今匯報上來的後勤清單,又一次涉及了幾個億美刀,需要後方的工廠加緊生產。
這才多長時間,幾個億砸進去,于戰線毫無幫助。
除了供應的後勤物資外,軍艦耗費的燃油,士兵的工資、補貼等等,也是一大筆開支。
為了維持幾十萬人作戰,每天消耗的刀勒是一個恐怖的價格。
可以說幾十億美刀已經燒光了,繼續下去,還會繼續燒幾十億。
高層一致決定,別他媽打了,打也打不過,還是想辦法和談停戰吧。
和談停戰沒問題,範佛里特還在挨揍呢,這幾個億的物資,是不是先供應了?
會議結束後,
批準了3億的軍火訂單,用于穩住局面,爭取到和談的機會。
白花花的訂單,飛向櫻花國。
一群軍工廠子,就跟饑餓了許久的饕餮一般,將訂單瓜分的干干淨淨。
戰爭讓人悲痛,也會讓一些人吃的盆滿缽滿。
作戰的前線,空中作戰依然沒有分出勝負,但鷹醬這邊的損失比較大,折損戰機98架,差一點單日損失超3位數的戰斗機。
己方損失戰機67架,其中主要是米格戰機的損失。
地面部隊的傷亡不大,更多的是火炮跟炮彈的消耗,消耗榴彈炮炮彈1.8萬顆,火箭彈2000發。
損失火炮26門,連續射擊,將火炮直接打廢。
相信鷹醬那邊的損失也差不多,不間斷的火炮轟炸,以及來自空中的火力,損失火炮幾十門,消耗炮彈超過2萬發。
範佛里特手上的火炮數量上,必須打更多的炮彈,用于中和前線的劣勢。
這種情況下,輕步兵很難抉擇勝負。
裝甲部隊也不敢輕易的上前。
火炮對攻結束後,雙方才派出步兵,爭奪陣地的主導權。
地面一片松軟,連輕機槍的架子都撐不住,鞋子踩上去,跟踩在沙灘上一樣。
其他幾處作戰地點的火力同樣不弱。
僅僅幾個月,火力發生翻天變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重視了後勤,且單獨成立了統籌的後勤部。
滿洲這邊是鐘志成在負責,戰場這邊則是指揮部直接接管。
能夠把軍工廠生產的大炮跟炮彈運輸到前線,這才算有效的產能。
否則榴彈炮停在工廠內,有什麼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