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戲的朋友都清楚,段位高的人到了段位低的分段,憑著硬實力,可以嘎嘎亂殺。
但到了段位中層的分段,可能會出現非常的不適應。
譬如最強鑽石段位,神仙來了也得搖頭。
因為你不能用常規的思路去規劃戰場,你得先了解臥龍鳳雛們的想法,了解這個分段,這個水平的人心里怎麼想的。
才能在對方熟悉的領域中,擊敗對方。
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把對方拉到弱智的領域中,用豐富的弱智經驗戰勝它。
丁偉用5個團總攻,根本沒有部署圍點打援的兵力,篤定了高盧雞不會派兵支援。
果不其然,部隊從南北加攻據點,搬過來的8門山炮全部推進了射擊。
為了防止打的不準,將山炮拉到了一千多米的距離,對準了據點工事直射。
炮聲呼嘯,炮彈直接炸向工事。
守軍沒反應,進攻的部隊反而被嚇得後退了。
“丁司令,打不下來啊,讓部隊先撤下來吧。”
撤?
五個團都壓上去了,撤個屁,眼下的節骨眼上,必須猛攻。
“武司令,如果遇到點問題就撤退,你們還有多少地盤可以撤?再往北,可就是我龍國的地界了?你考慮清楚。”
丁偉不介意撤退,打輸打贏跟他有啥關系。
如果猴子頂不住了,讓張大彪帶兩個軍過來,足夠把法蘭西臥龍給橫掃了。
到那時候,山中有了老虎,猴子還能不能當大王得兩說了。
武司令一咬牙,親自督促進攻。
他還是想得明白,想得清楚的。
關鍵很多基層的軍官想不明白,好高騖遠且盲目自大。
戰士繼續猛攻,勢必產生一些傷亡,但總體火力、人數都佔優的情況下,守軍也快扛不住了。
臥龍鳳雛的水平相當,打了半天,絲毫沒有任何援兵的跡象。
靠著強壓跟火力,打穿了據點防線,五個團的兵力一窩蜂的沖上去,佔領據點。
持續了大半天的猛攻,總算告一段落。
清山北部就是猴子的一處簡陋的兵工廠,拿下該據點後,重新收復兵工廠。不僅殲滅了大量敵軍,還因此繳獲了不少武器裝備。
最最最重要的是終于打贏了一場大仗,讓一直被壓著揍的猴子,有了抬頭重新做人的機會。
戰斗的掃尾工作干的稀稀拉拉,要讓丁偉自己的部隊來,進攻的同時,戰場就打掃干淨了。
鐵掃把一般,橫掃殘局。
放給這些人,竟然還放跑了400多人,足足五個團的兵力,打一個2000人的據點,拿下據點後還放跑了五分之一的兵。
簡直是搞笑啊。
小插曲不影響大局,士兵涌入兵工廠,拿回屬于他們的設備。
胡、武兩位司令大為高興啊,安排人準備了豐富的水果犒勞丁偉。
檸檬、咖啡、菠蘿等,三小時送一次,一小時送一波。讓漂亮的小姑娘頂著籮筐,把一筐筐新鮮的水果送過來。
吃不下,真的吃不下了。
獲得了勝仗之後,趙剛繼續整訓部隊,見部隊的整訓初見成效。
一些眼高于頂的家伙,徹底的平息下來,不敢在嘰嘰歪歪了。
丁偉則抽空返回到滇南,與張大彪會合。
其一確認部隊的整編情況,其二是統一規劃這邊的軍工底子。
抗戰中後期的時候,全靠著滇緬公路往內運輸物資,受外援設備、技術的影響,這邊也有不少小規模的工廠。
像一些電爐煉鋼設備,也是國內最先引進的,這方面還是有一些優勢的。
受地緣位置的影響,山多且不靠海,底子比較薄,技術上也相對落後。
並不影響丁偉的手段,滿洲工業已經有了比較豐富的底蘊,至少在軍工方面取得了不少新的突破。
槍械、火炮、坦克、飛機都是能夠自造的,世界二流水平還是敢吹一吹的。
能夠摸到一流水平的門檻。
丁偉還是比較自信跟保守的,吸納了毛子、櫻花、美術生的火炮技術後,除了產量受限于工業底子,質量還是有保證的。
大小口徑火炮都能制造。
可以借助這邊的底子加上北滿那邊的技術,打造一個分廠出來。
不止是軍工廠,還有內河小炮艇等,在多水的南方,小炮艇遠比坦克更有意義。
不來不知道,來到這邊之後,丁偉才清楚,為何古人沒有佔領交趾。
道路崎嶇,雨水眾多。
地上多紅泥,沾了水後,會黏在鞋子上,踩一腳沾一層。
不僅走路很累,還容易打滑。
就眼下的路基情況,運輸只能靠籮筐背,連小推車都不行,哪有路啊。
為什麼單獨喜歡內河小炮艇,這邊的瀾滄江可以橫插南方。
曲曲折折涵蓋了多個地方,非常適合在其中遨游。
陸地不行,完全可以考慮內河稱霸嗎。
恰好,小炮艇的技術是丁偉最成熟的技術之一,小到十幾噸重的,大到千噸級別的重炮艦,都能生產出來。
炮艇上完全可以搭配輕型坦克、直升機、重機槍、火炮等武器,方便沿河流出動,隨時可以在作戰地點登陸。
東南大有可為啊。
翻山越嶺之後,到了邊界這邊,已經有鐵道兵修繕路線。
完善後勤情況。
路不通則後勤不同,後勤不同難以支持團級以上的兵力作戰。
這是一環套一環的事情,大批的騾馬拖著石頭過來,鋪成小路,至少人走在上邊舒服很多。
耗費了三天時間,才回到日月城,整個人散架了一樣。
張大彪拿著文件匯報整編情況,以及縱隊改編為軍編制的命令書。
“司令員,南邊的情況我听說了,部隊打的很火熱啊,不行讓我張大彪過去。整編部隊這種事,交給趙政委他們足夠了。”
丁偉眉頭一抬,就知道這小子的意思。
整編部隊哪有帶兵打仗有意思,一個個好戰分子一樣。
一天不開槍,渾身都難受。
但張大彪是他手上難得能拉的出來的人,繼續深造現代化作戰,還要繼續帶大兵團作戰,總要留一個人在滇南駐防。
一南一北都需要操心,少一點都不行。
有丁偉發話,且親自壓在這邊,從滿洲以飛機運輸,先把部分技術人員跟小型設備拉了過來。
整合當地的兵工廠後,大家一致建議仿造沖鋒槍。
這邊有仿造司登沖鋒槍的底子,完全可以先推行沖鋒槍,適合叢林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