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戰國七雄

第147章 改革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倉廩實而知禮節 本章︰第147章 改革

    大清國紫禁城深處,康熙雍正爺倆私下敘話。

    “阿瑪,剛才朝堂之上只是定下了遣使歐羅巴的決定,兒臣另外還有一個建議。”剃光了頭發,再次換回鼠尾辮的胤慎說道。

    “我知道你想說什麼,無非還是先前提過的擴編漢人新軍,沒錯吧?”麻子哥斜靠在椅子上,懶洋洋地說道。

    “阿瑪英明!既然那漢兒軍表現優異,何不趁此機會再多安置些?”雍正提議道。

    錫林郭勒草原一戰,若不是跟在後面的一萬綠營新軍拼死營救,只怕連兩千多人都突不出來。

    面對三四萬元軍圍攻,這支平時耕種戰時出征的漢兒軍,在沒有營寨依托的情況下,且戰且退,堅持了一天一夜,直到主力來援仍在奮戰不休。

    這等臨戰表現,雖然比不上護軍營這樣的精銳,但是跟弱一些的八旗營頭相比也不差了。

    這一戰結束後,胤慎就提出了擴編綠營新軍的建議,但康熙卻不置可否。

    後面南下山海關,便先把這事放到了一邊。而今老爺子回京,雍正舊事重提,想要取得支持。

    “老四,你可知道,明日若是在朝堂上提議此事,會引起何等軒然大波嗎?”康熙嘆了口氣道。

    “兒臣又非不諳世事的孩童,又豈會不知其中艱難險阻?”雍正毫不在意“不就是朝堂上的權貴們群起而攻之嗎?無妨,孩兒不在意。”

    “不過是些因循守舊,死抱著滿漢大防的老古董而已。反正不過是分些關外無主田地,又沒有觸及到這些人的核心利益,他們最多只是嗡嗡兩聲罷了。”

    “這世間萬事豈會如此簡單。”康熙搖搖頭“但凡一個群體,自然會為自己謀利。”

    “眼下三萬綠營新軍尚且弱小,不能發聲。若是編練十萬、二十萬呢?他們還會安安分分不講條件為大清效力嗎?”

    “大家戰力相差不大,憑什麼八旗就可以在繁華大城吃香喝辣,自己在苦寒地界既要耕種又要作戰?憑什麼八旗升遷迅速,自己拼死拼活卻難進高層?”

    “這些漢人新軍必然成為一股新的勢力,索要與自身實力相匹配的利益。如果不答應他們,結果如何,不問可知。”

    “如果選擇拉攏這些人,呵,鍋就那麼大,米就那麼多。要想滿足他們,就得從國族碗里扒飯。”

    “國族為我大清根本,惡了他們,我們愛新覺羅家的皇位如何坐的安穩?”

    “你以為對那些個權貴來說,分出去一些東北無主土地值得他們如此跳腳嗎?他們在意的,從來不是什麼滿漢大防,而是綠營新軍發展壯大的趨勢。”

    “八旗從來不是滿人的八旗,八旗是一個獨立的軍事貴族集團。就算他們全是漢人,也必然要抱成一團,跟一萬萬賤民劃清界限,死死抓住到手的利益。”

    “這些,你想通透了嗎?”

    胤慎沉默不語,良久方才回應道“皇阿瑪思慮周全,孩兒遠遠不及。但依眼下的局面,若不行此策,大清如何能渡過下一波考驗?”

    “八旗還是太少了。指望這些骨血去應付連番血戰,根本難以支撐。擴編之策,就算是杯鴆酒,也只能先喝下去解渴。”

    “唉,”康熙嘆了口氣“實話說,為父對贏得最終勝利已經不抱什麼希望了。”

    “但無論如何先得把第一輪撐過去,看看那懲罰到底是什麼,會不會有損我大清根基。”

    “擴編,可以。朕一次放出七萬名額,把綠營新軍擴充到十萬人。但這是最後一次。十萬人也是為父的底線。再多,便難以壓制了。。。”

    大唐帝國,新都北京,秋日的暖陽灑在黃色琉璃瓦上,閃耀出故宮的金碧輝煌。

    大勝歸來的李世民在深處的偏殿召見了幾位近臣。

    “此次大戰,先後征發府兵七十萬,民兵三十萬,戰馬和驢騾牲畜四十萬匹。”新鮮出爐的戶部尚書楊炎向帝國高層匯報此次大戰開銷。

    “僅軍糧消耗就超過七百萬石。其他豆米草料武器彈藥等等不計其數。士卒傷亡撫恤戰功獎賞尚在計算中,但也絕非一個小數目。這還沒有算上動員影響秋收造成的損失。”

    龍塌上的李二憂愁道“一場大戰,多年積蓄為之一空。大唐接下來數年都不宜再大動兵甲。”

    “如此薄弱之國力,如何撐的起這大爭之世的亂戰。諸位愛卿,可有良策教我?”

    殿中諸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一個個眼觀鼻鼻觀心,皆是沉默不語。

    等了許久,終于有人站了出來。

    民部(戶部)尚書楊炎大聲道“陛下,臣以為當改革稅制。租庸調之法已經不合時宜,當改弦易張,推行新法。”

    “萬萬不可!”本來保持沉默的長孫無忌馬上跳了出來“租庸調稅法推行已久,並無疏漏之處。貿然改革,必然擾亂秩序,使民間動蕩,最後歲入不增反減,得不償失。”

    楊炎嘲諷道“司空大人怎就如此斷定這改制的結果呢?要知道,炎尚未說出如何變革呢,難道長孫公還能未卜先知不成?”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長孫無忌被這麼一懟,憤憤道“那便請楊尚書為我等解惑。”

    哼,我倒是看看你能說出個什麼名堂來。你就是舌燦蓮花,最後還不是要往世家勛貴身上動刀。

    楊炎眼神浮現出輕蔑神色,對于得罪皇帝大舅哥一事絲毫沒有放在心上。

    自打被唐太宗復活後,楊公南就已經有了覺悟,要做陛下手中最犀利的刀,把鋒芒指向那些權貴,為天子掃清爭霸天下的障礙。

    “炎以為,當效法滿清,行攤丁入畝之稅法。”楊炎上去就扔了個大炸彈。

    “荒謬,狂悖!”長孫無忌暴跳如雷“中原善法不從,竟欲學韃虜悖逆之法門。”

    “哦,長孫公如此在意這胡漢之別嗎?既如此,”楊炎嘴角上揚,語帶譏笑“為何听說貴府甚喜那胡床胡凳,又經常胡服出游呢?”

    “好像,長孫家就是鮮卑人出身吧。鮮卑人的老家在哪來著,貌似也是東北,就是女真那塊地。”

    “賊子爾敢!!”長孫無忌氣的胡子都飄起來了。

    “放肆!”眼瞅著大舅哥要發飆,李世民趕緊訓斥楊炎“朝堂之上肆意攻擊同僚,豈有此理!以爾之言,我李世民也成了胡人了?”

    楊炎慌忙低頭叉手“臣不敢!”

    “哼!”李世民一甩袖子,兩手背後“罰俸三月,以儆效尤。”

    “臣,領罪!”楊炎說罷,便要退入臣子行列中。

    卻听李世民說道“朕讓你回去了嗎?那稅法改制之事,才剛起了個頭,繼續講下去啊!”

    那邊才稍稍出了口氣的長孫無忌一口氣好懸沒吊上來,合著陛下你跟楊公南玩雙簧呢,明面上又是訓斥又是罰俸的,實際上是鐵了心的要給大家動刀是吧。

    楊炎才不管長孫氏怎麼想,只管自顧自發表意見“清廷歲入逾四千萬,遠勝大唐。緣何,蓋因其國乃是計畝收稅,貧者少交、富者多納。”

    “不似我國,無論租、庸、調,事實上都是計丁而征,無論貧富。如此,則權貴之家少課,貧民百姓多收。很多情況下甚至連少課都做不到,因為有太多的免課戶了。”

    “那清國稅法如此優越,怎麼沒見國力昌盛,威凌我國?”長孫無忌嘲諷道。

    “因為公田!”楊炎一針見血地指出來“府兵制、租庸調,皆與公田掛鉤。”

    “國家手中掌握足夠的田產,自可調動士卒,保障稅收。”

    “但公田化私乃大勢所趨,土地兼並、人口繁衍之下,公田越來越少,貧戶擁有的土地不足以應對沉重的賦稅,國家財政體系崩壞。”

    “武周直至玄宗,節度使越設越多,權力越來越大,難道不是被這困窘情形逼的嗎?”

    “國中免課戶多是從龍勛貴,為大唐立下過汗馬功勞的,朕也不想讓這些功臣負擔太重。楊卿,難道除了此法,就沒有別的辦法充足國用了嗎?”李世民問道。

    “有!”楊炎肯定答道“既然能公田化私,當然也能私田為公。隔壁秦國就是這般制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把所有土地收歸國有,就不用擔心自家土地被課稅了。”

    尼瑪!殿中諸人一陣吐槽。把頭砍了就不怕疼了是吧。真是妙計啊!

    太宗直視楊炎問道“改革稅法後,能壓制秦國否?”

    “不行改革,可以壓制秦國最多十年;行了新法,或許能再多個五七年!”楊炎給了個時限。

    “難道就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能勝過商鞅之制嗎?”太宗皇帝也知道秦國那種軍國主義的可怕,有些擔憂大唐的未來發展。

    “臣以為是有的。”楊炎答道“歐陸海洋霸主英吉利以數百萬島民而能得更勝大唐之歲入,其法就頗有可取之處。只是臣現下尚未理清楚頭緒。”

    “眼下數年間,最要緊的還是變丁稅為畝稅,充實大唐國庫。”

    “改制,勢在必行。”太宗皇帝為此事立下總基調“然卿之策,太急。驟然攤丁入畝,不合大唐國情。可先實行中晚唐之兩稅法,減輕丁稅,將人頭稅為主改為以田稅為主。”

    “卿且先擬出條目,待幾日後大朝會,再行商議。”

    “臣遵旨!”楊炎行禮退下。

    太宗的想法正合楊炎之意。本來他就是打算先來把大的,嚇一嚇眾人,降低大家伙的期望值,再拋出兩稅法,減少阻力。

    以大唐現下的經濟發展水平,實行攤丁入畝根本不切實際。

    別說攤丁入畝了,一條鞭都沒這個條件。

    別的不說,改米麥雜物為銀兩,需要相對發達的貨幣經濟支撐。以大唐很多時候還在以物易物的交易水平,拿什麼去推行?

    “除了兩稅法,還該在商貿溝通、貨幣交易上下些功夫。”楊炎心中思量道“通商四仙門可溝通七國,還有本位面發往美洲的運銀船,算算時間,也快回來了吧。”

    “等有了足夠的白銀流通,也好推行下一步的改革。。。”

    喜歡新戰國七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新戰國七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新戰國七雄》,方便以後閱讀新戰國七雄第147章 改革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新戰國七雄第147章 改革並對新戰國七雄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