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

第88章 內外傷,辨惑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木子李大濕 本章︰第88章 內外傷,辨惑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 !

    這個病人在一旁看著李介賓手把手教路天正,好奇問道︰“這是你徒弟嗎?”

    “不至于不至于,他是我學長,也是我師弟。”李介賓擺擺手說道,雖然他很厲害,但是嚴格意義上說他還是個剛上了一個學期的大一學生呢。

    不過話說回來,學校真的是個好地方,他才回來幾天,有些想念校園生活了。

    侯偉去煎藥的過程中,又來了個病人。

    李介賓讓路天正繼續看。

    路天正抬眼一看就覺得這個病人有些病懨懨的,然後問他哪里不舒服,就說發熱,測體溫一直37c多。

    煩躁,躺著想起來,起來又想躺著;

    氣喘,走幾步路就覺得短氣,就想坐著歇歇;

    胸悶,總是想長出氣;

    頭痛,偶爾會疼一下;

    口渴,但是也喝不多水;

    身上又怕冷,需要穿厚棉衣;

    脈象卻是洪大。

    這怎麼亂七八糟的?四不像嘛?路天正問診完後有些不確定了。

    李介賓在一旁看路天正看完,問道︰“怎麼?拿不定主意了?”

    路天正搖頭苦笑道︰“我是真不知道,你是怎麼學了那麼多醫家之後還能揮灑自如。”

    沒錯,如果是之前,路天正可能已經出方子了,但是他現在已經心有猶豫,在于他知道了這個病有其他的選擇。

    一旦有了其他的想法,那麼內心就會動搖。

    李介賓笑道︰“慢慢來嘛,這個讓我來吧。”

    他問起這位患者︰“頭痛是一直疼嗎?”

    “有時候會痛一下。”

    “身上冷的時候,穿上厚衣服呢?”

    “在屋里多蓋被子就不冷了。”

    “出汗嗎?”

    “有時候會出汗。”

    李介賓看了看舌象,舌淡,苔薄,沒什麼特別的。

    很多時候舌脈是最後察的,因為基本上這個時候是在驗證心中所想而已。

    很多非專業人士總認為中醫號個脈就能看出病,甚至于有人不說病情,直接伸手,來,看看我有什麼病——中醫是醫生,不是算命的。

    而李介賓眼楮提溜一轉,心中已經有了定論。

    “這人是內傷勞倦,而非外感。”

    路天正松了口氣,他也是在想這個問題,如果是外感,大概要用麻桂劑了,或者羌防劑,治法南轅北轍,這是不會有效的。

    發熱是人類亙久不變的癥狀,自古以來到如今,也是最常見最復雜的,中醫對于發熱的診治更是浩如煙海。

    他注意到剛剛李介賓問的那些問題,好奇問道︰“你剛剛問的這些是......”

    李介賓回答︰“李東垣內外傷辨惑論中有講如何分辨內傷、外傷。”

    路天正繼續問道︰“那李東垣所謂的內傷與外傷就是這樣辨別的嗎?”

    “差不多,中內有個內傷發熱的病,這個就是李東垣的理論提出來的,只不過後來又加入了明清時期溫病學派的思想。”

    李介賓給這個患者開了個方子,這次用的是補中益氣湯。

    黃 、甘草、黨參、升麻、柴胡、陳皮、當歸、白術......

    路天正發現李介賓用藥一個習慣,他如果是用經方或者名方,很少有大改。

    李介賓這次在補中益氣湯基礎上加了蔓荊子、川芎、黃連、豆蔻、山藥。

    還記得開始的時候,路天正還會為了泄瀉是寒是熱而糾結。

    現在他明白了,是之前學經方的時候,自己太狹隘了,寒也瀉,熱也瀉,並沒有說有一個方子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李介賓還在一旁繼續為路天正講解道︰“方子不管是經方,或者是時方,既然選了,那麼就以此為骨,這是總的方針,而所謂加減則是針對患者的癥狀而言的,所以無論是張仲景或者後世醫家,在書中方後的加減應用都能看出其用藥習慣,這也是最好總結的用藥之法。”

    “如李東垣,心下痞悶,加黃連;

    胃脕痛,減寒涼藥,加草豆蔻;

    脅下痛,加柴胡;

    頭痛,目中生火,加黃連、川芎;

    如大便通行,所加之藥勿再服......”

    說道這里,李介賓停頓了一下,又問了路天正一個問題︰“小路,你說麻黃湯是治療表證還是里證呢?”

    “仲景傷寒,本無表里證之分,後世所添加的。”跟著李介賓這幾天,路天正已經基本上跟得上李介賓的思維了︰“桂枝本為解表,但是麻黃湯證有嘔逆,其實已經入里。”

    “那麼判斷病情入里呢?”

    “呃......”路天正覺得很多,但似乎又都不具有代表性。

    李介賓這時候已經寫好了方子,放到了桌子上,等侯偉出來了給他去抓藥煎藥。

    而一旁的患者也好奇問︰“那什麼算里呢?”

    李介賓一笑道︰“問二便,小便不利,大便或干結,或泄瀉,這便是中醫說的入里了。”

    路天正瞬間感覺豁然開朗,精闢呀!所以眼前這位患者大便溏瀉,這發熱與表無關,或者說,即使用藥也不能單純解表。

    “李東垣說︰脾胃之氣下流,使谷氣不得升浮,是生長之令不行,無陽護衛,乃生寒熱,脾胃之氣不足導致。”

    “然而與外感風寒所得之證頗同而理異。

    內傷脾胃,傷其氣;

    外感風寒,傷其形。

    傷外則有余,有余則瀉之;

    傷內則不足,不足則補之。”

    侯偉這個時候回來了,將之前那位煎好的藥給他,只是那個患者听李介賓講的入了迷,藥放到一邊繼續听。

    他脾胃一向不好,這會兒听了之後感覺很多在自己身上有體會。

    路天正則是在想,汗、下、吐、克,都是瀉法;溫、和、調、養,都是補法。

    如那少陽病小柴胡湯,和法之表率,里面也有人參、大棗、甘草這些補虛之藥。

    李介賓打發侯偉快點抓藥煎藥,別讓患者久等了。

    “李東垣,一代英杰呀,你知道我最佩服他哪一點嗎?”

    路天正作好學生狀,搖搖頭,一般老師這個時候問,那都是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所以就乖乖听著就好。

    果然,李介賓無不感慨說︰“但凡精于《內經》,已經是張元素一般開易水學派的祖師級人物;而能通曉仲景經方,也不失一代名醫。”

    “難得李東垣兩手都要抓,兩手都夠硬,將其融會貫通,用方當真如神,自金元以來,無數醫家對其醫理有所疑惑。”

    “然,療效奇佳,鐵證如山,疑無可疑。”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方便以後閱讀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第88章 內外傷,辨惑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第88章 內外傷,辨惑並對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