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

第19章 小李,讀我的研究生吧!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木子李大濕 本章︰第19章 小李,讀我的研究生吧!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 !

    “大多數人認為中醫沒有解剖學,都是在講形而上學的東西,像什麼陰陽五行呀,都是虛的——這是個錯誤的認識。”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了領先世界的解剖學知識︰唇至齒長九分,口廣二寸半。齒以後至會厭,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兩。長七寸,廣二寸半。咽門重十兩,廣一寸半,至胃長一尺六寸。胃紆曲屈,伸之,長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徑五寸,大容三斗五升。”

    唐老師听到這里,臉色和緩下來,小子,有眼光,我們的《內經》就是這麼牛逼!這小子是個寶貝呀!應該讓他去給那些西醫講講課去。

    “雖然時間太久遠,度量衡一直有變化,但是《黃帝內經》中的食道與消化道比例是1︰35;而現代解剖學測的是1︰37!這個比例最能說明問題!”

    哇塞!同學們被這個數據震驚到了!要知道那可是兩千年前的古代呀!這還有著千年以來人體的變化,但是這個精確度也嚇人的可怕了。

    老祖宗,牛逼!《內經》牛逼呀!

    不過馬上同學們就有了另外一個疑問︰

    可是為什麼中醫沒發展出來像西醫一樣的醫學模式,轉而走向另一條路了呢?

    假如我們中國早發展起來,那我們西醫不是比國外都牛逼了嘛!

    似乎是為了回答他們的疑惑,李介賓繼續講道︰“中醫是樸素唯物主義,在原始社會,奴隸主之間的戰爭、狩獵及生產過程中,通過宰殺獵物、牲畜…以及被俘的奴隸,逐漸積累了當時最先進解剖學知識…但很可惜早一步是天才,早十步就是瘋子,早到我們的祖先已經將解剖學知識摸透了,但是卻受限于當時匱乏的物質條件。”

    看著眼前有些不解的同學,李介賓笑道︰“神醫華佗用麻沸散麻醉做手術的故事你們听過嗎?”

    同學們紛紛點頭。

    “但那大概是杜撰的。”

    老唐臉黑了,豈有此理!這小子還是那麼不安分,嘩眾取寵,古之神醫就被這麼說沒了?

    同學們驚訝的看著李介賓,因為《三國演義》流傳的原因,其實對于中醫學界以外的人來說,神醫華佗的知名度甚至比醫聖仲景更高。

    “我們現在用的針,別看普普通通,但是至少要到宋朝才能有治練水平生產。唐朝還有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故事。那麼問題來了,比唐朝更早幾百年的東漢三國時期,即便有麻沸散這樣的神藥,又如何獲取精致的手術器械呢?”

    下面的學生緩緩思索,好像,確實有點道理。

    “歷史學界,華佗這個人也是很受爭議的,就說句實在的,華佗沒有典籍流傳下來,這也是在中醫學界,張仲景是醫聖,而華佗見于古文之中,卻更多只是個象征的原因。”

    有同學在下面小聲說︰“難道不是被燒了嗎?”

    馬上就有人回答︰“那是小說,三國是羅貫中寫的,羅貫中是明代人…”

    李介賓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多做解釋,千古以來,失傳的醫術典籍太多了,或許有,或許無,華佗至少還留下了傳說,可能有些醫家連名字都沒留下,就湮滅在了歷史長河中。

    “兩千年前的醫生們大概是絕望的吧,被病痛折磨的過程中,已經發現了前面的路,但是卻沒有工具,于是在苦苦掙扎的時候,有人硬生生用雙手挖出來了一條路。”

    年輕人容易感性,同學們都震驚的听著這些話語,想象著千年前的先人們面臨的苦難,此時已經有女同學為之模糊了視線。

    唐老師眼眶有點紅了,他是內經教授,研究了一輩子內經,他的生命早已經與內經息息相關,每當午夜夢回,他都會想到假如自己生在那個殘酷的時代,能為後人留下只言片語,縱死不悔。

    李介賓淡然的說︰“沒有路,那麼就走出來一條路,世上本無路,走的多了,也就是路了。”

    “于是乎,就有了陰陽五行,氣血津液,沒有現代社會這些高科技探查的儀器,所以只能靠望聞問切去觀察外在的疾病征象,然後推測人體內部內髒的狀況,于是便有了藏象。”

    “難以想象,以他們的智慧,如果真的有現在的條件,有現在會創造出何等奇跡,只是如果,從來沒有如果。”

    李介賓在黑板上寫下“肝”“心”“脾”“肺”“腎”。

    又寫下“木”“火”“土”“金”“水”。

    將其一一連線後,轉身給下面的同學說道︰“中醫與西醫最大的區別,以及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整體觀念,因為這是在活人身上觀察實驗而來的,就必然不能排除掉各個內髒之間的聯系。”

    “西醫會發現自己在治療的過程中,往往是拆東牆,補西牆,治好了一個病,又添了新病,那是因為他們分科太嚴重,只研究自己的內髒,可是人是一個整體存在的,內髒又怎麼可能獨立就能做功呢?”

    前門後門口不知不覺聚集了一群人,不管是不是學中醫的,听到這里都感覺渾身一震,思路瞬間豁然開朗。

    “心主血脈,主神志;

    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朝百脈而主治節;

    脾主運化,主統血;

    肝主疏泄,主藏血;

    腎主生殖,主生長發育,主納氣,主宰水液代謝。”

    李介賓一一描述著,然後引導著同學在課本上畫著,知識點可以背誦,但是思路邏輯是骨架也是任督二脈,這才是學生學習最重要的能力。

    “《中醫基礎理論》將《內經六節藏象論》里面的形體官竅統一結合了後世醫家的補充,總結闡述了出來。”

    “心在液為汗,其華在面,開竅于舌……他們是長期觀察實驗後總結了這些規律,然後應用于臨床實踐。”

    同學們沉浸在知識的海洋里,之前枯燥乏味又一竅不通的知識點突然就好像活起來一樣,一個個爭先恐後往腦子里鑽。

    老唐驚訝的看著這一幕,看著這授課方式,心里嘆息道,不管這小子尊不尊聖人,這上課的水平……比他強一點點。

    周圍幾個教室的老師上著上著,發現自己的學生怎麼越來越少?

    有學生小聲說道,都在a302教室旁听去了。

    幾個老師腦海里同時浮現一個想法︰

    什麼情況?有專家在講座嗎?我怎麼不知道?

    a302又不是階梯大教室,能講什麼課?

    探出頭看了一下,靠,a302教室外面集滿了學生在看,還有人在拿手機錄像。

    這麼夸張的嘛!

    隨後看到了經典教研室的唐教授也在門口站著,遠遠打了聲招呼就回來繼續講課了。

    今天真奇怪,教書那麼久沒見過這麼有意思的事情。

    “我們中基教材中的內容,是盡可能將封建迷信、糟粕剔除掉後,賦予了辯證唯物主義的新意。”

    毫不在意唐老頭有些危險的表情,李介賓此時也完全進入到了一個神奇的狀態中去,他過去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以一個老師的身份向別人講述他從初始到熟悉,對中醫的思考。

    “藏象學說所用的取象比類的方法具有或然性,而不具備必然性,但是千年以降,古人用大量的實踐實驗將其推到了一個難以逾越的高度…”

    李介賓最後在講台上揮舞著手臂,很像一部熱血動漫里的人物形象︰“讓我們去探索發掘吧!中醫學是我們先人留給我們的無盡寶藏!正在等待著我們去開啟!”

    掌聲如潮中,李介賓完成了自己第一次授課,而這場別開生面的中基課,也隨著圍觀人群傳播了出去,造成了不少有趣的事情,這是後話了。

    下課後,唐老師叫李介賓跟自己去教師休息室。

    路上李介賓暗暗叫苦,糟糕了!剛剛得意忘形了。

    身為祖傳中醫,學校得罪老教授,對方氣量狹小,肯定是要穿小鞋。

    他剛剛故意設局誘我講課,然後事後再抓我辮子說我擾亂課堂秩序,進一步以處分威逼于我,加以狠狠羞辱,苦矣。

    而唐老頭到了教師辦公室,悄悄把們反鎖,然後熱情的給李介賓倒了杯水。

    就在李介賓在猶豫要不要先求饒的時候,唐老頭開口了。

    “那個,小李呀,考慮不考慮讀研究生呀?”

    “唐老師我錯了π_π,您大人不計小人過,我真的…呃?什麼?”

    “小李呀,讀我的研究生吧!”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方便以後閱讀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第19章 小李,讀我的研究生吧!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第19章 小李,讀我的研究生吧!並對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