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溫超導材料的出現,
基本可以說是對大多數和電磁有關的領域,都能夠起到不小的作用。
一個基礎材料的突破,帶來的影響是全面的。
特別是在氘氚聚變時代,
在能源已經相對富足的情況下,材料就顯得愈加關鍵了。
3月。
在外界因為求索研究院在室溫超導材料領域的突破而熱鬧的時候,
求索研究院內,則是已經在室溫超導材料的基礎上,緊鑼密鼓按照之前的打算,繼續往下推進一些工作。
首先就是在室溫超導材料,也就是第三材料的工業化生產以及合成上。
在合成出第三材料的余研究員等核心研究員的參與下,這項工作進行的很快。
前後花費了兩個月的時間。
5月。
在不改變整體合成流程的情況下,求索研究院優化了第三材料的合成方式和合成工藝,
讓它更適應工業化的大規模生產。
鑒于第三材料此刻的重要性和保密性,這第一個第三材料的生產地。
干脆就在求索研究院內部,找了個地方安置。
然後,
8月。
在不需要新建建築的情況下,
就在求索研究院駐地內的第三材料工業化生產車間,產出了第一批工業化生產的第三材料。
此刻,在氘氚聚變技術實現之後的二十余年後,
華國工業的智能化轉型升級已經初步完成,
雖然遂古計劃的產物還沒有誕生,但工業生產中已經大量智能化。
求索研究院駐地內這個第三材料的生產車間同樣如此,
整個生產流程基本沒有多少技術人員,第三材料生產過程中的全流程基本都實現了無人化。
第一批從車間產出的第三材料,
經過余研究員等材料領域研究員的檢測,確定達到了標準。
室溫超導材料的生產,至此也就開啟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
此外,在第三材料完成工業化生產的同時。
另一件許多人都沒有忘記的事情,
求索研究院自已自然更不可能忘記。
提前在莫道主持下,在室溫超導材料的預期上,完成了理論設計的氦3聚變實驗堆,
在此刻室溫超導材料誕生之後,徹底填上了最後一塊拼圖。
原本就已經在提前制造建造一些其他部分,其他系統的氦3聚變實驗堆,
進入了快速建造階段。
而第三材料完成首批工業化生產過後,
第一批材料,就是供應給求索研究院內部的氦3聚變實驗堆建造計劃。
如果說,
先前氘氚聚變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實現,
是基于莫道超前而完善的湍流理論,
以近乎完美的理論設計,以四兩撥千斤的方式,
巧妙的約束了高溫等離子體,讓它能夠穩定而持續的運行。
那麼在可控核聚變反應堆上,對室溫超導材料的應用,
就是獨屬于材料學的大力出奇跡了。
在已經擁有室溫超導材料的情況下,
之前在氘氚聚變上的許多需要復雜設計,才能夠覆蓋和繞過的問題,
在室溫超導材料之下,被粗暴而簡單直接的解決了,或者說有些問題壓根就不存在了。
最直接的,之前給反應堆中加熱線圈設計那佔據了相當空間的配套降溫設備,此刻已經沒了意義。
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基本原理並沒有那麼復雜,
在可控核聚變反應堆上,大多數艱難的問題,都是因為材料的限制。
夸張點說托卡馬克裝置的誕生,磁約束,慣性約束等等可控核聚變的技術路線都是因為對材料技術的妥協。
此刻,
在之前已經應用在氘氚聚變上的湍流理論,
以及這一世莫道主導找到的第三材料的雙管齊下之下,
需要更高溫度,更高壓力才能夠維持聚變的第二代可控核聚變技術,氦3聚變技術就有了實現的基礎。
……
而在氦3聚變實驗堆的建造之外,
對于此刻求索研究院內部來說,
室溫超導材料最大的價值,大概就是作用在航天領域的電推進技術上。
莫道從來就沒有想過,靠著化學能源,實現遠航,實現地球這個母星文明,朝著星際文明的轉變。
即便此刻的遠航六號的運載能力已經達到三百噸,這個龐然大物堪稱這個時代的奇觀。
但不管是化學能源火箭天然的弊端,突破大氣層前必然存在的過載問題,
還是運載成本,推重比極限問題,燃料極限問題。
都限制了化學能源火箭作為頻繁來往于星際之間,以及遠航的可能。
電推進技術,幾乎是唯一的選擇。
于是,在氦3聚變實驗堆的建造之外,
剩下的第三材料基本就都先拿給了航天領域中的電推進研究團隊。
室溫超導材料,恰好對于電推進技術的研究也有著相當的作用。
或者說,
莫道這麼久以來,花費如此多時間投身室溫超導材料的研究,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室溫超導材料能夠在電推進系統上發揮的關鍵作用。
在此刻氦3聚變實驗堆還在依照先前的理論設計進行建造的這段時間里。
莫道大部分時間,也投入了對航天領域電推進技術的研究之中。
在電推進技術已經追上上一世極限的情況下,嘗試以第三材料為基礎,繼續在電推進技術上做突破。
對于莫道來說,
飛船目前相對理想的動力系統,
自然是氦3聚變反應堆為能源,以電推進發動機的方式,驅動飛船航行。
這樣,在攜帶足夠的氦3,同時沿途補充工質的情況下,
這樣一艘飛船,就能夠航行相當長的時間,相當遠的距離。
在飛船其他系統滿足的情況下,這套動力系統,說不定能夠摸一摸太陽系的邊緣了。
……
這之外,求索研究院內,其他各領域研究團隊,
不少也對室溫超導材料的誕生格外亢奮。
求索研究院的量子計算機相關研究領域,人工智能團隊等研究團隊,也都各要了些室溫超導材料過去做實驗。
而在求索研究院之外。
室溫超導材料,
最直接,而最廣泛的應用,
大概就是在電力傳輸領域。
在氘氚聚變反應堆已經大規模普及的情況下,
此刻的用電成本,大頭都是在傳輸損耗,以及傳輸成本上。
而室溫超導材料,天然的零電阻特性。
讓它用在電力傳輸領域,實在是再適合不過。
以可控聚變反應堆為能源來源,
再以超導材料制作的電力網絡,將電力幾乎無損耗的送往千家萬戶。
最後,在終端上,再以超導材料實現超高密度的儲能裝置。
這幾乎是一個完美的從生產到使用的電力網絡。
為此,
電力部門的負責人,協同和莫道這一世也已經見過許多次面的一位老領導,
還有一位通信部門的負責人,一位軌道交通領域的負責人。
一同在九月,到訪了求索研究院。
就第三材料有關的問題,進行了一次交流。(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