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夜郎!
竹竿舞本就沒有一成不變的姿勢,怎樣優美怎樣跳。不過姬林與龍承志的舞蹈與優美可不沾邊,但靈活性比三女更勝一籌,更兼力量強大,發揮出了陽剛之美。兩人各跳各的,動作絲毫不同,卻更加顯得精彩,觀眾左看看右看看,無不嘆服。
毛應榮與洪衛一使顏色,各自找了一個伙伴耳語一番,同時去接管兩幅竹竿。
毛應榮蹲在一個少年右邊,少年放開左手,右手迅速握住左桿,右桿已被毛應榮握在左手里。兩人往中間一踫,絲毫沒有影響節拍。再分開時兩根竹竿都到了毛應榮手里,其它幾處換人也是如此,這些人顯然是做慣這種事情的。
換人之後節拍依舊,姬林和龍承志只是有一點點疑惑,也沒在意。既然跳的是打獵舞,歌聲自然就換成了反映打獵場景的歌。歌聲漸漸激昂起來,四人暗自加快節奏,一點一點增加,居然沒有人察覺,等到竹竿啪啪啪,啪啪啪,飛快撞擊的時候,觀眾才駭然失色,怎會快到這種程度?然而兩人依然跳進跳出,似乎與初時一樣。
毛應榮大喝一聲“好,精彩!”驀然手上加勁,節拍瞬間再次加快,另一副竹竿也同樣跟上節奏,只見四只腳如幻影般飛舞,觀眾心髒無不怦怦直跳。打獵舞雖然沒有公主舞妙曼,但陽剛之氣也令人迷醉,在瘋狂的節拍下更顯刺激。當地竹竿舞高手驚駭莫名,這兩人明顯不會跳舞,怎能達到如此程度?
毛應榮漸漸焦躁起來,有心想讓兩人出丑,不料卻讓對方大出風頭。于是站起身來,對面少年也不耐煩了,一見毛應榮起身,立即配合。姬林大驚,立即縮身蹲下,竹竿在頭頂啪的一聲合攏。剛剛站起來,兩根竹竿又著地夾來,姬林只得躍起。
這些人不是一般的陰險,待其站起甚至跟著站起,竹竿高舉去夾擊對方,簡直就是跟蹤追擊,竹竿或上或下,非將對手夾住不可。觀眾無不腹誹,竹竿舞見得多了,但玩到這樣無恥的還真沒見過。
姬林感到險象環生,這種經歷從所未有,與戰斗完全不同。戰斗可以逃竄,竹竿舞怎麼能逃?不但逃不了,還要自己踏進去,空間狹小,往往在間不容發之際躲過去。
驚慌之下蜀國輕功自行開始運行,驀然覺得身體輕飄飄的,往上自然沒有問題,然而兩根竹竿被舉起就等他落下,再高明的輕功都不可能不落下,竹竿又不能踫。情急之際身體自然作出反應,居然呼的一聲加速落地,從兩根竹竿之間穿過。不但對手驚詫,姬林自己都不敢相信,輕功能使人加速下落?以前怎麼沒有發現?漸漸熟練之後,毛應榮等人頓時傻眼了,姬林忽上忽下,瞬息之間能從竹竿里面穿行若干次,怎能夾住?
姬林有余暇思考之後才明白,輕功向下與向上其實原理是一樣的,僅僅是方向不同而已。平時向下加速沒有作用,人人都希望身輕如燕,誰人想到要沉重如鐵?武術中專門有人練“千斤墜”,那也是有特殊用途的,但這種下盤極其穩固的功夫與輕功毫不相干,誰能想到輕功逆向就能達到“千斤墜”的效果?而且蜀王所贈的輕功秘典本就是一套功夫,上下之間圓轉如意,並沒有“千斤墜”與輕功之間的沖突。嫘祖時代的功夫果然不同凡響,姬林若非受環境逼迫,哪里能夠發現還有這等妙用?
姬林欣喜若狂,毛應榮卻越來越瘋狂,手都發軟了還奈何不得這個小白臉。突然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硬生生停了半拍,再狠狠拍攏。姬林發覺節拍突然停頓,本能地向上一沖,高高騰起,啪的一聲,毛應榮手中的竹竿炸成飛花,姬林才緩緩落下。
全場啞然,歌聲停了,掌聲也停了,龍承志那副竹竿也自然而然停下來,大家愕然看著姬林這邊。毛應榮的臉白了又青,青了又白,這個臉丟得太大了,堂堂毛家大少爺,在眾人眼中成了卑鄙小人,這口氣如何咽得下。毛應榮兩眼噴火,心中已起了殺意。眾人均感受到氣氛不對,再也沒有玩耍的心思。篝火晚會也無心舉辦了。
當晚由毛家安排住宿,三女住一個房間,姬林和龍承志住一間。五人均未睡覺,都在打坐練功,真氣流轉之下,每個細胞都得到了滋養,全身精神煥發,自然無需睡覺。
一夜靜悄悄地過去了。天色黎明,突然院子里就喧鬧起來,無數人手拿兵刃,將門外圍得水泄不通。
姬林等人開門出來,均感詫異。一個四十歲左右的文雅男子走到姬林面前,微微作揖說道“打擾少俠了,說來不巧,本府昨夜丟失了一件重要物事,遍尋不著,因干系重大,不得不問問幾位昨晚可發現有無異常?”姬林早就擔心毛應榮恐會不懷好意,果然就有事發生了,于是不動神色地問道“敢問伯父丟失了什麼東西?不知小佷能否幫忙找一下?”那人說道“我是毛家家主毛成龍,偶然見到一塊珍貴的羅甸墨石,通體漆黑,如嬰兒肌膚一樣細膩滑嫩,乃羅甸奇石中的極品,于是重金購得,本欲獻于斗篷山大頭領,換取一年的平安,哪知斗篷山使者說此石酷似印章,令我找尋匠人雕刻成大印,大頭領以此號令各部,以示天權神授。”姬林點點頭,此物當然極其重要。
毛成龍繼續說道“大印就在昨天刻成,用綢布包裹,再用麻布襯墊,裝在盒子里,再用木屑填充,生恐有一點點震動損傷。哪知今早醒來,盒子竟然不見了。這一驚可是非同小可,如果不能找到,我毛家恐有滅族之禍。”姬林問道“請問伯父,盒子本來放在哪里?”毛成龍道“本欲藏在床單或枕頭下面,奈何盒子過大,大約一尺見方,不得已就放在床腳下靠牆的地方,再用箱子將床底封死,料想縱有賊人也不能無聲無息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