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她就急匆匆的往診室走去。
圍觀的人群漸漸散開,只有幾個老太太留了下來。
兩人閑著也是閑著,就跟宋以晨聊了起來。
何于芸跟隨在方寒的身後進入了治療室內,仔細地看著方寒給那個少女治療的過程。
還能幫他遞個東西。
“你能發現問題沒有?”方寒也不著急出手,對著何若芸開口說道。
何于芸是京城醫科大學的高材生,她的基本功還是很扎實的。
她快速掃視一遍,猶豫著回答︰“我只知道這個妹妹得的是呼吸系統。”
何于芸還不能自己診斷。
方寒微微一笑,對著她解釋道︰“用中醫的話來說,這就是氣喘。”
“暴喘?”何于芸想了想,點了點頭︰“我明白了,妹妹是因為風寒毒熱,或者是外傷,又或者是產後休克,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癥狀!”
她的反應很快,但還是忍住了。
方寒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問道︰“那麼,你有沒有什麼根據?”
何于芸聞言,仔細看了看少女的臉色,又看了看她的呼吸頻率。
“妹妹的臉色很難看,鼻子不停地抽動,渾身冒汗,嘴唇、手指都是紫色的。”
她輕輕掰開少女的嘴巴,朝她嘴里探去。
“舌質暗……”她給她把脈︰“有時快,有時弱。”
小姑娘的學識還是很淵博的。
方寒很是滿意她的反應,開口道︰“你能不能看出她為什麼會突然大口大口地喘氣?”
何于芸又看了一會,搖了搖頭。
畢竟,她沒有真正的臨床實踐,也說不清楚。
方寒輕笑一聲,揉了揉她的頭。
“首先,我們要從八綱入手。”
“八綱,陰,陽,表,里,寒,熱,虛,實。”
“所謂八綱,指的就是利用此八納之法,將四診所得的多種臨床數據,加以綜合,從而確定病變的部位、性質、邪正盛衰、病變類型等。”
“由此,將其分為表證,里證,寒,熱,虛,實,陰,陽。”
何于芸洗耳恭听。
“陰陽,才是八綱的根本。”
“內、寒、虛等癥狀,如壓抑、沉靜、衰弱、晦暗等,通常被歸為陰證。”
方寒讓何于芸看了看少女的臉色,開口道︰“病人面色發紅,眼楮發紅,焦躁不安,體溫高,舌質暗黃,脈搏忽強忽弱。”
“陽證?!”看完之後,何于芸的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是的。”方寒微微一笑,說道︰“如果你在臨床上看到興奮、激動、興奮等癥狀,那就說明你的身體里有熱邪,或者是你的內髒中有一些陽屬性的東西。
“確定陰陽之後,接下來就是下一步了。”
“表病,還是內病?”方寒開口道︰“表與內,是指病癥出現的位置,以及病情的嚴重程度。
“這些病癥都比較輕微,主要是一些淺表的皮膚。”
“鼻塞、打噴嚏、干咳、咽喉發癢,這些都是外感病的征兆。”方寒解釋著,“里型比較嚴重,主要是內髒和其他方面的病癥。”
何于芸一邊仔細地听著,一邊仔細地看著。
“然後是冷熱,這是一種病癥。”
“寒癥一般都是因為身體的功能下降,或者是身體對不良環境的適應能力下降,比如怕冷,喜歡熱,痰少。”
“熱證為對邪毒具有較強的抵抗力,比如發熱,煩躁,痰多黃。”
虛幻與真實。
它是機體和疾病之間的一種矛盾的反應。
“氣”是機體的生理機能與防衛能力的體現,是機體的整體或某些器官的機能的衰退。
實則是邪毒之盛,癥狀多呈急遽、明顯,是人體對邪毒之力的激烈抗爭所致。
“切記。”
方寒解釋了一句,然後繼續說道︰“八卦有一些特殊之處。”
“其一,六綱可分,乃陰陽之理,八綱當以之為總。”
“其次,八綱可以同時出現,比如表冷內熱,外顯內弱,內外不分,虛實不分。”
“其三,在特定的情況下,可以將八綱疾病轉變為對立的一方;從陰到陽,說明你的情況在改善。”
“陽轉為陰,說明病情加重。從內到外,說明病情在好轉,從表到內,就是病情的進展。”
方寒這一次所講的,正是中醫辨證論治之法。
這是中醫學辨病治病的根本法則;它是中醫治療病癥的一種獨特療法。
所謂辨證,就是辨證認識疾病。
所謂“證”,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人體在某種程度上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概括。
即病變部位、病因、性質和正邪之間的聯系,體現了這個時期病變的實質。
通過對“四個門診”搜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和綜合,確定疾病的病因、屬性、部位和邪正關系,歸納和判定為一類“證”的一個步驟。
這就是辨證。
而治療,也就是治療。
就是要依據辨證的不同來選擇不同的療法。
方寒望、听、听、看、听、說四種診斷都達到了極致。通過望氣,他能看到病人的病變。
听息診脈,是通過望氣術來判斷病情的。
光是這三個診斷,方寒就已經立于不敗之地了。最後一個問題,就是詢問了。
“八綱辨證,乃是最基礎的一種辨證方法。”
方寒詳細地解釋了一遍,然後開口道︰“等你弄清楚了,我就把其他的都傳給你。”
中醫辨證分型的方式多種多樣。
主要有八綱,氣血津液,髒腑,六經,衛氣營血,三焦,經絡。
方寒怕說得多了會讓如何芸摸不著頭腦,所以只是將這一招傳授給了她。
“嗯!”
何于芸是個聰明人,方寒所說的一切,都已經牢牢地印在了心中,現在就等著消化。
檢查完了。
那就是治國之道。
青年婦女氣分熱盛,突發氣喘,呼吸急促,鼻翼翕張,發熱,舌淡而干燥。
有清熱解毒、宣肺平咳之功效。
方寒拿出了一根彎曲的銀針,讓何于芸將少女給扶了起來,讓她仰面躺著。
“病人屬于實癥,我選擇了周榮穴。”“在胸腔外緣,第二肋骨之間,距離前中線六英寸。”
那是胸口以上的位置。
“你要是感覺不舒服,可以平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