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修行在超凡復甦的現代社會 !
“神仙之道,以長生為本;長生之要,以養氣為根。”
“夫氣受之于天地,和之于陰陽。陰陽神靈,謂之心主;晝夜寤寐,謂之魂魄。”
“……”
歸元潭邊,溫言盤腿而坐,誦念著經文。
歸元則是御水浮于潭面,碩大的腦袋一點一點的,跟隨著溫言誦經的頻率晃動著,其身下的水面亦是隨著他身子的起伏蕩漾開去一圈圈的漣漪。
這是歸元主動要求的,讓溫言為自己誦經,因為他有感覺,隨著自身妖丹錘煉得愈漸完善,更進一步的契機似乎也將要到來。
這個契機,不在于體魄,不在于法力,而在于神魂與智慧,說得再玄乎點,還能扯上妖性。
歸元雖然也有傳承了一些修行之法,但是妖族傳承,大多重其用而輕其本,對于一般妖獸或許正好,但對于以智慧、長壽見長的龜類,卻又稍顯有些不足了。
而人類的經典,便恰可補足這點。
雖然人類的道經多為人族量身定制,觸類旁通之下,多少也能令他的智慧根底得到提升。
妖族的進化路線有著靈、妖兩道。
自然界中絕大多數的妖族走得都是妖道,即以天地間之煞氣為力量本源,煉煞修行——妖族體質,先天親和于煞氣。
只有極少部分的妖族會選擇同人類一般,煉化天地靈氣進行修行。
這其中,絕大多數有都是被人類馴化收服的妖族,是以靈獸、靈化獸幾乎便成了被人類馴化的妖族的代名詞。
連帶著,野生的靈化獸、靈獸之流在以練煞修行為主的妖族中也變得不受待見起來。
歸元自然也是練氣修行的靈獸,從小生活在人類世界中,妖性中慢慢也帶了幾分的“人味”,修行啟智後更是靈慧增長,所以他對于溫言此時所闡述的道經精義也不難理解。
“人生時稟得靈氣,精明通悟,學無滯塞,則謂之神。宅神于內,遺照于外,自然異于俗人,則謂之神仙……”
溫言的講道仍在繼續。
歸元聞言,卻有了疑惑,問道︰“這就‘神仙’了?據我所知,你們人類的【神仙】應該是靈境之上的超脫果位,同我們妖族的【天妖】境界相當,不會這麼簡單吧。”
溫言頓了頓,停下來解釋道︰“古今各大道脈經典對于修行境界的描述並非統一的。【天地人神鬼】五仙果位的劃分也只是當今新朝的標準,剛才的經文乃是前古修行者所傳,里面提到的‘神仙’只是對達成了其所說的修持境界的修行之人的尊稱而已。”
“換一個稱謂,如神聖、真聖,道理都是一樣的。你只要抓住了本質,其他的自然便好理解了。”
歸元︰“原來如此……”
溫言見他理解了,這才繼續道︰“所以,神仙亦人也,在于修我靈氣,勿為世俗所淪污;遂我自然,勿為邪見所凝滯,則成功矣。”
“喜、怒、哀、樂、愛、惡、欲七者,情之邪也;風、寒、暑、濕、饑、飽、勞、佚八者,氣之邪也。”
“去此邪,仙道近矣……”
歸元听得頻頻點頭,同時也在將經文中內容與自身傳承比較起來——溫言所講的“情之邪”與“氣之邪”對于人類而言或確實稱得上是禁忌,但對于妖族來講,卻又未必了。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自由、野性才是屬于妖族的正道,這點,無論是練氣還是煉煞,都是殊途同歸的。
歸元只是想要從人族經典中汲取智慧,並不準備改易自身的種族根基。經過了方才溫言的指點,他此番對于經文中的道理也是有選擇地吸收化用,並不會盲從。
經典的文意流淌于心,訴諸于口,溫言在給歸元講道的同時,何嘗不是為自己而講道呢。慢慢的,她自身也是深度沉浸在了其中。
忽而,她似是想到了什麼,突然發問于歸元︰“《易》曰‘天地之道易簡’者,何也?”
歸元是知道《易》的,但此時听了溫言的問題,感覺自己原以為的“知道”似乎也不那麼“知道”了。
就像上課時被老師抽到提問的學生,他先是不知所措,而後一陣支支吾吾,才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天地在我首之上、足之下,開目盡見,無假繁巧而言,故曰易簡。易簡者,神仙之謂也。”
這也算是活學活用了,溫言方與歸元講了不拘泥于名的【神仙】,他現在便以此作答,倒也有幾分機智。
對歸元的這個回答,溫言沒有評價對或不對,而是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至道不繁,至人無為。”
就在歸元思索間,溫言再度提出了問題︰“然則以何道求之?”
“……”
這次,歸元沒能答上來。
溫言也不多言,仍是給出了自己的回答︰“曰︰無求不能知,無道不能成。凡學神仙,先知易簡。苟言涉奇詭,適足使人執迷無所歸本,此非吾學也!”
這一番道理,歸元听得one愣one愣的,大大的腦袋里有著大大的疑惑——這實在是超過他的知識極限了。
天見可憐,他雖然是智慧種,到底也沒有接受過系統化的道家啟蒙,沒有這個基礎,對于後續高深的內容听得也是一個頭、兩個大。
而進入了自己節奏的溫言並未察覺到眼前听課的同學已然走神了,繼續自言感嘆說道︰“世人學仙反為仙所迷者,有矣;學氣反為氣所病者,有矣。”
……
以上,只是溫言在冬季與歸元之間一個再尋常不過的日常。
習武、煉呋鴃@潦欏 窬駁娜兆右滄苡新 鋇鋇男諧貪才牛 掛膊皇撬當匭耄 皇且訝幌骯 恕 br />
雖是悟得了【心煉】之法,且成功同水火兩儀鐵之間建立的聯系,但溫言知道,這個煉化的過程必將是曠日持久的,甚至需以十年、數十年計。
從慧劍再到心煉法,溫言的文道修行境界雖然不高,但已是成果斐然。果然,第一流的悟性還是與不講道理的心關一道最為般配。
也是由此,溫言再度展開了聯想——心靈修持,文道途徑,諸子百家之法異路同歸,自己雖是以儒家【浩然氣】入道,卻未嘗不可以道門精義觸類旁通以精進修行。
同樣是讀書,讀道經不也是讀麼?
而後日常給歸元講道也是源于此契機。
事實也證明,此法真的有用。雖然現在初始效用微弱,但只要行之有效,則代表了有繼續深挖優化的潛力。
這才像樣呀,畢竟自己是個修道者的說!
對此,溫言還有更深層的考慮,那便是看是否能通過道學的精進蓋過儒道在自己心中的佔比,進而將【浩然氣】轉化成道門的不管什麼氣皆可。
這無疑是很難的,但她仍想試試。
【浩然氣】,萬萬人求而不可得的東西,固然是很好很好的,但她偏不喜歡。
我道之外,皆為外道。
(講道內容改編自唐朝司馬承禎所述《天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