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修行在超凡復甦的現代社會 !
“第三十四神仙
經曰︰食日之精,可以長生;緣茲上天,上謁道君。
其法常以月一日、二日、五日、七日、九日、十一日、十三日、十五日日初出時,被發向日,瞑目念心中有一小童子,衣絳衣,文彩五色,灼灼正赤;兩手掌中亦正赤;以兩手掌摩面,下至心止,十二反為之。
念天日精正赤黃氣來下在目前,存入口中咽之,一九,以手摩送之,拊心祝曰︰景君元陽,與我合德,俱養絳宮中小童子!
須臾復念心下至丹田中止,以手摩送之。以日托心,心得日精,己乃神仙矣。”
新一學期過去近半,對于溫言這樣的水碩混子而言,也實在沒有太大的課業壓力。
這期間,她同鴟 那邊的聯系也一直未曾斷絕,不知不覺間,暗網賬戶里的星幣也積攢到了一個不小的數字。
因為有了【鬼箭】法這一異【福】數【利】,且溫言也真將其修出了成果來了,她對于對方後續的內容也就有了更多期待。
然而,事實就是果然期望越大,失望也只能是越大。
譬如今日對方新傳來的內容,只是掃一眼,溫言就已然明了,這是一篇【食日】之法,通俗的來講就是采攝陽精的一種法門。
此篇記述的乃是如何在日出之時采集大日之精的方法,但是對應的功課,朝采紫氣的法門在道門中早已普及開來。
類比下來,即使是流通版的法門也還要勝過鴟 給到的古早版本一籌——這都是新朝一代代的道家高人優化下來的成果。
在這種基礎功課類的法門上,古早修士的傳承無疑是落伍太多了。
在修行界,因為每個時代超凡復甦的靈潮持續的時間與烈度不同,加之不同時代修行者對于修行進境的判定及劃分或有不同,所以並不能很準確地判斷出各中強弱。
但在大體上,今勝于昔——尤其是在理論研究這一點上,乃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或許在某些方面,後人還比不上先賢前輩,卻也大可不必因此而厚古薄今,妄自菲薄。
對于這次的這篇【食日】法,溫言的判斷是其當屬于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中的“糟粕”,雖然沒有真的棄如敝履,卻也很難再投入太多的精神。
她當然不是沒有同鴟 那邊陳明過此中關節,不過對方卻是毫不在意,那便照常破譯便是。
上國之舊法,可當下國之新法。
這個道理她又怎會不知,只是有時候會下意識地忽略了而已。
久居富貴,真的很容易便對貧賤失去了感知。
對于鴟 的國家而言,縱然是新朝吃剩下的殘羹冷炙,也是殊為難得的珍饈佳肴,哪還有挑三揀四的道理。
溫言也再沒什麼意見,就當是開拓眼界,順便考察一番前古修行前輩們的修行思路了。也能更好地認知古時整體修行環境,從而更好地去辯證地看待這一位位典籍中的道門高人。
知人論世,以意逆志,此之謂也。
不過,更多的時間,溫言還是放在了自己新近取得進展的武者修行之上,突破後必然的這一段實力精進紅利期,可不能浪費了。
在這個過程中,溫言也專門去突擊惡補了許多武道前輩的手書著作,對于武者在職業級尤其是初段時期的修行也有了更多確切的認知。
體修武者之道,經過業余的整勁階段後晉入職業級,首先需經歷的便是明、暗、化這三個階段。
但是與其說這是三個階段,還不如說這是三種練法。
明勁練之以規矩,暗勁練之以神氣,最後的化勁則練之以神意。
這和練氣修士的初段修煉過程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引氣入體有成後的練氣與覺醒神識之後的煉神並不是一個明確定死的遞進關系。只是因為有著煉精化氣的客觀便利之處,世之修行者才會多以練氣為門檻,進而叩開煉神的大門。
實際上,練氣初段時最後一步的【築基】,這才是真正與【引氣】、【醒神】有著強因果關系的進階境界。
換算到武者修煉中來,練會了明勁,把握住了規矩,自然就能更好地運用自身之神氣。而暗勁,其所練者正是神氣。
暗勁者,練之神氣要舒展而不可拘,運用要圓通活潑而不可滯。
拳經雲︰“圓者以應其外”,即此意也。
至于最後的化境,練之周身四肢動轉,起落、進退皆不可著力,專以神意運用之。雖是神意運用,惟形式規矩仍如前二種不可改移。雖然周身動轉不著力,亦不能全不著力,總在神意之貫通耳。
拳經雲︰“三回九轉是一式”,即此義也。
故而,化勁雖然說也是一種獨立的練法,但說他是明勁與暗勁的集大成者也不為過,乃是二者的進階之境。
得益于自身的練氣與煉神的修為不俗,溫言雖然在明勁的鍛煉上並無太多進展,卻意外地對于暗勁的修煉有了許多感悟。
這讓她有了一種想法,或許自己不用走那傳統武者由明入暗的道路,而可以提前領悟暗勁,進而明暗同修,一如自己于練氣一道上練氣與煉神的齊頭並進。
這般想著,溫言又不由地有些沾沾自喜起來︰我還真是個天才呢!外公還說我武道只是三流的根骨的來著,這不一朝打破藩籬了,同樣也是突飛猛進的麼!
雀躍的小心思令溫言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不過她卻並沒有任這種心緒在心中盤桓太久,便毅然決然地選擇將之斬滅。
這,也是一重修行,是心靈上的修行。
……
新增了錘煉身體,修習武道的內容,溫言現在的日常變得更忙碌了起來,倒也算是讓生活變得飽滿且充實了。
她很享受這種幾乎每天都能感受到自身進步的平靜生活,直到一個人的意外造訪,卻是打破了這份寧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