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的晚飯,是吃的大米飯,還是王安燜的大米飯。
    其實這年代做米飯,正常都是水撈飯,而水撈飯在後世,已經很少能見到了,主要就是這樣做米飯比較麻煩。
    而做法就是,米和水下鍋煮,等開鍋了,把煮的熟了大半的米用笊籬撈出來放進箅子里,然後把米湯舀出來放進盆里。
    最後,在重新燒水蒸米飯,蒸個十分二十分鐘的就可以了。
    當然,也可以不蒸,那就要把鍋洗刷干淨,然後將鍋干燒燒熱。
    將鍋燒熱這個步驟,一定要掌握好火候,要做到燒熱即可,然後馬上斷火,切記,是斷火,完全切斷!
    最後把煮了大半熟的米,倒進鍋里干悶個十分二十分鐘的就行了。
    這樣做,多了一個好處,那就是能吃上最原始,最原汁原味的“鍋嘎吱”。
    “鍋嘎吱”這個東西,在別的地方叫“鍋巴”,其實就是米飯下面的那層貼著鍋的干飯粒子。
    但是在東北的話,這玩意兒沒別的名,就叫“鍋嘎吱”,鍋要是太熱了,那就叫“糊嘎吱”。
    而在東北還有四大噪音,那就是鏟鍋嘎吱,伐鋸條,毛驢叫喚,小孩嚎。
    從排序上就能看的出來,“鏟鍋嘎吱”所發出的噪音,能有多麼大的威力。
    整體來說,做“水撈飯”時不能離開人,不然的話,米但凡煮過頭了,就成粥了。
    不過這兩種做水撈飯的方法,都有一個共同的好處,那就是有米湯喝,還可以用米湯泡飯吃。
    而燜飯的話,一般人都掌握不了米和水的比例,並且火候也不好掌控,稍微一不注意,就是一鍋“糊嘎吱”,甚至是一鍋“ 黑的碳”。
    之所以這樣,其實主要是這年代東北雖然產大米,但主食卻是玉米。
    而吃的少,經驗就少,萬一燜糊了,那得心疼死大米,所以水撈飯,然後上鍋蒸,才是最穩妥的做飯方法。
    當然,王安是絕對不會用水撈飯的方式做飯的,因為王安最怕的,就是麻煩。
    鍋的下面燜飯,上面蒸肉燜子,肉就是之前燻的大熊罷肉。
    然後把肉燜子拌進飯里,一口飯就一口大蒜或者大蔥,那味道.簡直無與倫比!
    用當地話來講,那真是沒治了!
    肉燜子這個東西,可能也是東北的特色,做法也相當的簡單。
    肉切小塊,越小越好,肉餡子最佳,放上大醬和蔥花,直接蒸就可以了。
    要是有條件的話,再打上幾個雞蛋攪拌在里面,那就更完美了。
    吃不夠,根本吃不夠!
    一頓飯,眾人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就解決了,那叫一個相當的迅速。
    吃過飯後,眾人將金蛋子藏進黃金米還有黃金粉所在的灌木叢里後,便全部返回了帳篷里。
    而大眼兒同志還在繼續昏迷中,至于能不能醒來,就完全得靠他自己了。
    就大山里這條件,但凡身體受傷或出現什麼其他問題,除了靠自己硬抗,那真的是別無他法。
    計算了一下時間,按來回最快四個半小時計算,那麼馬正山等人若是來的話,眾人需要在半夜11點半,就必須做好準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