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後,1萬副馬蹄鐵和1萬副雙馬鐙已經打造完畢。
薊城城外,太原王慕容恪集結大軍,準備開始向新樂城(今河南省新鄉市)進發。
此次,慕容恪帶領的兵馬並不多,僅有1萬名騎兵。
只因一來,在新樂城中,還有慕容評帶領的5000名騎兵、2萬名步兵以及5萬名百姓。
二來,薊城也需要留守一定的兵力,保衛薊城以及河北之地的安全和穩定。
如今,燕國所余的兵力並不多。
先前慕容評兩度討伐冉閔,先後帶走了5萬名騎兵和3萬名步兵。
慕容垂討伐烏桓,又帶走了1萬名騎兵。
所以,在薊城之中,僅有3萬名騎兵和2萬名步兵。
另外,原段氏鮮卑部落首領段龕駐扎在廣固今山東省青州市一帶,擁兵3萬,自稱齊王。並向晉朝稱臣,被封為鎮北將軍,對燕國虎視眈眈,不得不防。
如果慕容恪將3萬名騎兵全部帶走的話,那薊城以及河北之地將完全兵力空虛,再也沒有力量來鎮壓各地的叛亂以及防備段龕的進攻了。
所以,慕容恪帶走1萬騎兵,已經是達到了極限兵力。
這一晚,慕容恪回到府上,向參軍高開詢問道
“先生,此次我帶兵討伐冉閔,您有何良策?”
高開,字奉迎,渤海郡(今河北省景縣)高氏人,慕容恪府上之參軍。
在當年的燕魏之戰中,冉閔率1萬步騎對陣慕容恪14萬騎兵,連續十戰十勝,直驚得慕容恪目瞪口呆,心驚膽顫。
但是,冉閔大軍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損失慘重。
于是,兩軍再次交戰,冉閔見己方大軍多為步兵,而燕軍多為騎兵,若在平原交戰,對己不利。
于是冉閔率軍後撤,準備引燕軍于山林之中,而後利用山陡路窄、樹稠林密的優勢,再消滅燕軍。
此時,參軍高開向慕容恪進言道
“將軍,我軍多為騎兵,利于平原之戰;而魏軍多為步兵,利于叢林作戰。
若是我軍追擊,進入山林交戰,此乃以我們的短處對戰對方的優勢,不可取也。”
慕容恪听罷,深表同意,于是問道
“那依先生之計,該當如何是好?”
高開道“不如我們派出一支輕騎追擊,而後佯裝戰敗,將冉閔的軍隊吸引出山林,來到平地。
而後再派出大軍,兩側夾擊,如此便可消滅了冉閔。”
慕容恪听罷,心中猶豫,于是再問
“若是冉閔殺來,又如何應對?”
高開道“我們可以從軍中選取千名善于騎射的將士,然後用鐵鏈將戰馬連接起來,組成連環馬陣。
待冉閔領軍殺入陣中之後,再用連環馬陣將他圍困其中。即便冉閔再多勇猛,也難以沖破連環馬陣的封鎖。
如此,我們就可以甕中捉鱉,活捉了冉閔。”
慕容恪听罷,頓時大喜。
于是先從軍中挑選了5000名善于騎射的將士,然後再用鐵鏈將戰馬連接起來,組成連環馬陣。
而後,再派出一支輕騎追擊,佯裝戰敗,將冉閔大軍引到平原之地。
最後,在大軍的兩翼各部署一隊騎兵,待冉閔軍隊來到平原之後,然後兩側夾擊。
為了保證能夠完全吸引冉閔,慕容恪決定親自上陣,前出至中軍,並在自己的身後部署華蓋車仗,諸多旌旗。
並在旌旗之上繡有大大的“慕容”二字。
果然,兩軍再次交戰,冉閔帶領大軍且戰且退,準備將燕軍引入山林之中,而後消滅。
就在這時,慕容恪派出一支輕騎攔路截擊。
冉閔見對方兵馬不多,于是領兵親自迎戰。
冉閔左手持雙刃矛,右手執鉤戟,順風迎擊,連斬300余名燕軍騎兵。
燕軍見冉閔神勇無比,紛紛大驚,于是連忙勒馬回撤。
冉閔不知對方是計,于是恃勇輕敵,領兵追殺。
過不多時,只見前方出現一支軍隊,軍中有華蓋車仗,之後旌旗蔽空,大大的“慕容”旗幟隨風飄揚。
“這定然是燕軍的主帥。”
冉閔大喜,于是僅帶領數百騎兵策馬前奔,沖擊燕軍的中軍。
慕容恪見冉閔中計殺來,于是連忙令中軍後撤,而兩側的騎兵則開始包抄。
過不多時,冉閔深陷陣中,無法自拔。
冉閔揮矛持戟,連斬多名燕軍騎兵,可是燕軍戰馬用鐵鏈相連,人馬一體,將士倒地,但戰馬不倒,陣形不亂,封鎖不斷。
冉閔大戰多時,精疲力竭,知道中計,于是單槍匹馬,鼓足氣力,躍馬朝東,沖破封鎖,突出重圍,向東而去。
冉閔向東行駛101novel.com余里地,可惜此時的座騎朱龍寶馬卻因力竭倒地猝死。
冉閔被燕國騎兵追上,團團包圍,最後力竭被俘。
活捉冉閔,成就了慕容恪的一世英名,也奠定了高開燕國第一謀士的地位。
可是,高開為人喜歡清靜獨處,對名利看得很淡,更不願意在官場之中爾虞我詐,奉承拍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于是高開謝絕了燕國所有的封賞,只在慕容恪的麾下安心地做一名參軍。
高開不為別的,只因為慕容恪為人厚道,待人真誠;禮賢下士,與人和善;體恤將士,心懷善念。
當然,慕容恪也不是什麼貪功忌妒之人,對高開始終尊重有加,從不擺顯什麼大將軍的威風架子。
每有疑問,都是稱呼高開為“先生”,就像學生對待老師一般,百般請教,謙虛有禮。
高開听罷,微微一笑,說道“此時出兵,不合時宜。”
慕容恪驚訝地問道“為何?”
高開道“慕容評也不是無能之輩,身經百戰,經驗豐富。但是卻兩度討伐冉閔失利,損兵折將。
而且慕容評兩次討伐冉閔,都是佔盡了兵力上的優勢,以十倍之力對戰冉閔,尚且能輸,難道你不覺得奇怪嗎?”
慕容恪听罷,深有同感。
慕容評第一次討伐冉閔,集合了燕國、代國、匈奴和秦國近十萬兵馬,而冉閔僅有三四千兵力。
十萬對戰三四千,卻被冉閔殺得大敗而歸,斬殺六七萬之多,這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
慕容評二度討伐冉閔,共有騎兵2萬,步兵3萬,且攜帶了大量的攻城武器。
而冉閔僅有5000余人,且大多都是新招募的百姓。
即使如此,慕容評仍然圍剿失利,損失了15萬名騎兵和1萬名步兵,甚至連野王城都沒有攻入便兵敗而歸。
這讓人不得佩服冉閔軍隊的戰斗力之強悍。
慕容恪又道“那依先生之見,該采取何種策略?”
高開微笑道“合縱之術!”
喜歡五胡屠夫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五胡屠夫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