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書七零意外之財讓我富的流油!
高為民還要說拒絕的話,當時就被高村長攔住了。
高村長“為民啊!
你李阿姨大老遠來的,到這個時候了,肯定是沒吃飯。
今天晚上也走不了,就住在你家吧!
你家也沒有行李吧,你先去我家拿一套!”
高為民遲疑了,他的話還沒說完呢。
“李同志也不著急走,你著什麼急!
你去和你大娘說一聲,就說今天晚上有人到我家吃飯,讓她殺雞!”高村長繼續說著。
“村長大伯,我家養雞了……”一頓飯不只是一只雞的事兒,還要有口糧呢。
“別�@鋁耍 烊ュ 液屠鍆 具 豚荊 br />
剩下的事不著急!”高村長說這些話的時候就態度強硬了一點兒。
高為民不敢違逆村長的威嚴,他只得出去了。
“小丫頭,去喂你家的豬去!”高村長又把高為娟攆出去了。
兩個孩子都被攆出去,李向南靜靜的等待著,看著高村長想說什麼。
“李同志啊!我就是個小小的村長,沒有什麼見識。
有啥事我就直接問你了!
高公安是在公安局工作的,怎麼還能出國了呢?
那國是那麼好出的嗎?
你給我說實話,是不是出啥事兒了?”高村長的想法也簡單,公安還能破案破到國外去了。
李向南點頭,“高公安確實出了一些事情,但是她放心不下這姐弟兩個。確實是想資助他們讀書。”
“啊?”自己的猜測被證實了,高村長十分驚訝。“那……那到底是出啥事兒了?”
李向南就不可能仔細的說了。“高村長,其他的你不用擔心了,我只想告訴你,高為民和高為娟兩個孩子只要繼續讀書,就會繼續得到資助的。”
“真是個好人呢!
他們兄妹兩個是踫到好人了!”高村長說著話看著窗外。
高衛民抓了自己家的雞,在那里殺雞呢。
他這是請李向南吃飯,要用自己家的母雞。
高村長“這兩個孩子也真是懂事兒的!
村里能上學的孩子不多。
十個孩子里能有四五個讀書的。
能讀書的孩子里頭女孩子更少。
也有不少讀了小學之後就不念了。
這兄妹倆其實和村子里的孩子比,已經是不錯的了,沒有父母還能讀書。
所以村里也不能補貼的太多了。我們村里姓高的人家就是再團結,這樣下去也不行!
我們真是窮啊!”
高村長看看李向南,她沒有接話的打算。高村站就繼續往下說。
“這倆孩子學習是真好。
高為民回回是第一,還跳級了。
這小丫頭歲數小,但也回回是第一。
要是不念書就可惜了。”高村長說話也變得遲緩了。
“我已經說了,如果他們兩個繼續念書的話,高阿姨留下的錢要是不夠,我會繼續資助的!”李向南听得出來,高村長在夸兩個孩子也是在哭窮。
但是她不反感。
如果這個村子的風氣不好,這兩個孩子沒等到高阿姨的資助,說不定人都沒了。
更別說兩個小孩子家里還能養一頭豬了。
村子的風氣好,首先就離不開這個村子的掌舵人——村長。
高村想“為民是啥想法我懂。
過年時為娟有病了,問村子里借的錢到現在還沒還上呢?
這過日子除了上學還有吃喝拉撒的。
為民越來越大了,不可能全靠村里。
他要不讀書了,然後掙錢養家……
這兩個孩子可真是個讀書的苗子啊!
窮人家的孩子懂事的多,知道能讀書不容易。
上學的時候,那努力的也很多。就我家的小兒子,現在念初中。
上學的時候學習,放學的時候也學習,不過能考上高中都夠嗆!
腦袋不夠用,努力了也沒用!
為民要是不念書了,我想想就心疼……”
小孩子雖然是吃過生活的苦,但也臉皮薄。
高為民知道生活這麼難,所以他想放棄讀書供妹妹。
高為娟則是想放棄讀書,供哥哥。
村長年紀大,不只是臉皮厚。他也是生活的老油條了。
他想讓李向南再給這兩個孩子出點生活費。
是得寸進尺嗎?
是的,有點讓人反感,但卻也不是很討厭。
別說他只是這兩個孩子的族人,是這個村的村長。就是親生父母的有多少為了兒子而不讓女兒上學的。
高村長所求的是為了這兩個孩子。還是血緣關系很遠的兩個孩子吧。
李向南也有這個能力。
但是高村長要是想仗著自己臉皮厚,他說一說,李向南就能答應他,那也是不可能的。
那李向南不被人當成冤大頭了嗎?
李向南拿過放在炕上的針線筐子。里面放了一只棉手套。
手套磨破了,在破洞上繡上了半朵花,很顯然是沒繡完。
李向南“這花繡的很好看啊?是高為娟繡的嗎?”
這東西擺在她家的炕上。
不過這孩子才10歲,還能繡得這麼好嗎?
高村長見李向南沒接自己的話。他臉上的失望都要掩不住了。但是他也明白,兩個孩子吃喝拉撒可不少啊。他打起精神回答李向南的話。
“應該是這孩子做的。
之前我還听我婆娘說,她教這孩子針線了!
這孩子懂事勤快!”
李向南“高村長,那你家大娘會刺繡?”別看是半朵花,可真是繡的有模有樣的。
“要說起這刺繡的話,可就遠了!
是我太爺爺輩兒的事了。我們村的人可團結了,外村的人很少能在我們村佔到便宜。
那時候南方來了一戶姓林的逃荒的人家,他想在村子里住下,成為村子里的人。和村子里的人一樣,要想得到庇護。
這村子里十家有九家都姓高。
我們村子不願意收留外姓人。
那戶人家六口人呢,是兩口子帶了三個孩子。
大的是個姑娘,看著都有十四五了。
我們村長和村子的老人都不同意收留他們。
他家的男人就說他家女人會刺繡,繡的可好了。
我們要是收留他們,他的女人就把刺繡手藝交給我們村的女人。
听說當時女人還拿出來她繡的東西了,繡的那才好看呢!
土里刨食的人,哪見過那麼好看的東西啊!
尤其是村里的女人,看見之後都心動了 。
後來村里的老人一商量就同意了。
從那以後村里的女人都會刺繡了。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同樣都是學,但是繡出來的東西有好有壞。
我媳婦兒也是嫁過來之後跟我娘學的刺繡。”
炕上還有一件衣服,李向南拿過來看。同樣是補補丁,但是人這補丁就非常好看。
“高大娘教孩子教的真好,她繡的肯定是更好吧?”李向南不是刺繡的行家,但是最起碼的審美他有。
“還行!
不過這些女人學這些有啥用!衣服能補上就行唄!
都沒事的繡啊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