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所擔心的是過些日子的事。
百安村種菜掙錢了,養雞賣雞蛋掙錢了。
上幾些日子的時候,村子里地窖的白菜,大批的往外運。
公社供銷社,縣里的供銷社,像縣里機械廠,建築公司這樣的大單位,都來村里買菜了。
張羅送菜的這些事兒,都是四哥辦的。
四哥處處辦的還算妥帖的。
尤其是和縣供銷社的關系處的還是不錯的。
其實有些套路四哥還是不太懂的。
但有李向南教他啊!
村子里收了一些干蘑菇,村集體還曬了菜干。
四哥和各個單位的采購打交道的時候給他們送一些這樣的東西。
這東西真不值錢。
挺大一包,還沒有多沉。
其實無論是春天的青菜,還是現在的雞蛋,都是緊俏的東西。
人家都是上趕子來買的。
四哥態度好不說,還捎帶點這些東西給負責采購的人。
過年的時候,給他們單位負責采購的人員還給送了101novel.com個雞蛋。
現在的領導干部真的是很簡樸。
就這點東西,他們就很高興了。
四哥前天給縣供銷社送白菜的時候。
他們供銷社的采購員悄悄的把四哥拉到旁邊。
他和四哥說,前進公社供銷社有個副主任姓周,來找他們的主任了。
好像是要商量著,從春天開始供應他們雞蛋,一直到入冬。
正常的情況下,公社供銷社收購了雞蛋是要供應他們上級的供銷社的。
如果縣供銷社需要雞蛋的話,是沒有理由拒絕的。
而且看樣子周副主任和他們的主任關系搞得也不錯……
四哥回來就把這事和他爹說了。
首先李大伯考慮的是他們的雞蛋來源。
附近的兩個村子,看他們賣雞蛋掙錢了。
確實也想學著這麼干。
他們村子,也是以換工分的方式,換來了二十多只母雞,放在屋里養。
他們真沒敢換太多的母雞,因為母雞的價格太貴,換的工分太多了。
可不是百安村換幾個雞蛋那麼簡單。
也听說過他們零零散散的賣雞蛋。
但是這點雞蛋肯定不足以供應縣里啊?
李大伯就托人在各處打听了。
他們發現母雞少,雞蛋也太少了,就也想發展成百安村這樣的規模。
他們就干脆不賣雞蛋了,又養了幾只公雞放在雞群里。
然後,下了雞蛋之後,讓村里的婦女人工孵化小雞。
這事是他們悄悄進行的。
誰也不會沒事去打听這個。
開始他們也是遮遮掩掩的。
現在李大伯仔細一打听才知道,已經有三個村子,他們每個村都養了幾百只半大雞崽子了。
估計開春以後就差不多下蛋了。
還有沒打听到的村子呢?
春天的時候可想而知會增加多少的雞蛋供應量。
李大伯一個是擔心雞蛋多了,會不會沒人要了。
還有一個可能就是相互壓價。
最壞的可能,是周副主任使壞,他們的雞蛋供銷社不收。
而縣里需要的雞蛋也有他們供銷社統購統銷。
那他們村的雞蛋怎麼辦?
百安村加上所有村子養的雞,其實數量不是多麼可怕。
而是現在人們的購買力有限。
尤其是在村子里,舍得吃雞蛋的人家不多。
所以雞蛋產量如果稍微上來一些,有可能供銷社就賣不出去了。
滯銷?
在李向南這里是不存在的。
假如村里雞舍按每天500個雞蛋來算。
夏天的時候公社收一個雞蛋是四分錢。
那一天不過是101novel.com塊錢。就是這樣收上個一年,李向南都有這個經濟實力。
李向南自己就能完全把這些雞蛋收下。
現在的雞沒喂任何添加劑。
多囤點這樣的雞蛋,以後吃不挺好的嗎?
李向南“大伯你不用擔心雞蛋會賣不出去。
我有辦法的!”
“你知道咱們有多少只雞嗎?”李大伯問。“李知青說,母雞營養跟得上,這一批母雞還能下上挺長時間的雞蛋。
下一批雞仔已經養了半大了。
光母雞就1000只。”
李向南“沒事,就是這些雞蛋我也能想辦法找人解決了。”
李大伯“你說今年他們會模仿咱們種毛蔥苗,還真是的!
看這架勢,好幾個村都想種。”
“大伯,他們都想掙錢是嗎?
這事兒他們手續都齊全嗎?他們不怕有人舉報吧!”李向南真沒想到他們都開始跟風,想著掙錢了。
李大伯“也不知道怎麼回事,現在的風聲松了很多。所以有的人膽子就大了。
拉電線時,咱們村子的各家都掏錢入戶了。
就是沒錢的,人家也咬咬牙借錢了!
你知道為什麼敢借錢不?因為春天的時候賣菜村里有錢了。
村里人有指望。
其他村就不一樣了。
有挺多人家都買不起電線。”
他們全村都安了電,這就證明他們村富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不管是嫁姑娘還是娶媳婦的就容易。
別人能不眼紅嗎?
不過李向南說能把雞蛋賣出去,李大伯就安心了。
李向南“大伯咱們可以聯系畜牧站,可以購買優質的母雞品種。
應該是有產蛋量比較高的母雞品種。
那種雞的產蛋量可不是咱們這種小雞能比的!
不知道最近的大型國營養雞場在什麼地方?
如果可以的話,咱們買種蛋,肯定要比雞崽子便宜。”
李大伯頭一次听說,雞不就是下蛋嗎?怎麼還有專門下蛋的品種?
現在的人們溫飽問題還有很多都沒解決呢,所以什麼笨雞蛋、土雞蛋、散養雞什麼的,大家都沒有這個概念,也不會有人認。
什麼樣的雞蛋都一樣買,那不如干脆換成蛋雞品種。
反正現在村里有錢能購買種蛋或是優質雞苗了。
李向南有別的擔心。
也不知道他們養雞是不是采用了科學的預防方法。
對疾病的預防要做到什麼程度?
如果他們沒有相對的防御措施和養殖技術。
那很容易造成雞瘟。
雞瘟可以隨著人口的流動或者是空氣流動傳播。
那可是很可怕的。
李向南可是听過報道的,一個中型養雞場,可是幾天就能把全部雞瘟死。
那是在比現在還先進的多的防御手段的情況下。
李向南就此時著重的提醒了一下大伯。
村子里養雞也不是沒有遇到雞瘟的時候。
那可真是,有一年嚴重的時候大半個村子的雞都沒剩下。
李大伯沒用李向南多說就十分注重這件事情。
像他們想種青菜賣的事,李大伯就沒有什麼擔憂的了。
因為自己村的種子那真是獨一份。
去年李向南看著地里的毛蔥就說,只能種一年,明年肯定會有人跟風。
現在果然如此。
村子並沒有種多少毛蔥,因為壓根沒準備留種兒。
李大伯讓村民種大蔥。
這種冬儲蔥冬天是家家必備的東西。
這種本地的大蔥冬天放在外面,零下30多度的氣溫,拿到屋里緩一下,和鮮蔥的味道差點不多。
可以一直儲存到明年春天。
不過到春天的時候味道就又差一點了。
當時李大伯問李向南種大蔥有什麼用?
李向南把她的想法一說,李大伯一勁就說好。 在村子還沒有忙碌起來的時候,李向南收到了一個大包裹。
地址是京都,寄件人是周博辰的朋友鄧宏宇寄來的。
李向南打開一看里面的東西,這恐怕是邱姥爺和魏姥姥郵來的。
里面不僅有錢有票,還有一件軍大衣,一件羊毛大衣。
軍大衣卷著羊毛大衣,羊絨大衣里卷著布,是四塊布料。把布料打開,里面卷得是棉花。
中間放了……居然……居然用棉花包了一只玉鐲子。
我的天哪,這鐲子玉質通透,毫無雜質,非常漂亮。
這麼多的東西,層層包裹就是為了保護這只鐲子。
這麼嬌貴的東西就夾在包裹里,他們也不怕打碎了。
包裹里還有一雙很漂亮的黑皮鞋。
白糖紅糖,兩盒餅干,一包葡萄干,一包大紅棗,一包進口的巧克力糖。
包裹里必不可少的,還有一封信。
果然是魏姥姥郵來的。
魏姥姥這封信寫的很長。
她感謝這麼多年來李向南對他們的照顧,也感謝李村長對他們的善待。
他們總覺得事情的變化不受人控制,也不知道將來會不會永遠平安無事。
所以他們走的時候沒有和李村長,還有李向南說任何一句話。
就是這回郵東西也是讓小辰的朋友幫著郵的。
就怕萬一有什麼事的時候,再把他們連累了。
那件軍大衣,還有兩塊深色的布,是給李村長家的。
剩下的東西都是給向南的。
魏姥姥說這件羊毛大衣,配上皮鞋,李向南穿上一定好看。
那只鐲子也是他們家傳下來的。
剩下的兩塊布,向南和她娘一人一塊。
那些吃的是哄兩個孩子的。
魏姥姥還說了他們的情況。
兩個人年紀大了,本來想在家里,可是大學返聘他們讓他們參加書籍的編寫。
他們這些年的工資不僅補發了,她家的房子還有一些東西都還回來了。
魏姥姥還琢磨著在院子里種點什麼花呢。
總之,他們的日子一切安好。
李向南回信的時候就按信封上的地址寫,自然就會有人轉交給他們的。
邱姥爺和魏姥姥用心來給他們準備了這麼多東西。
軍大衣真是又實用又能讓村長萬分滿意。
大伯娘已經很久沒有做過新衣服了。
緊接著李向南又收到了從京都新華書店郵來的包裹。
這是需要她翻譯的文章。
同時到的,還有一張6元錢的匯款單。
匯款是周博辰的朋友郵來的,就是自稱自己是他弟弟的人。
說這是上次翻譯資料掙的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李向南看了看,沒有多想。她就利用閑暇時間開始翻譯了。
李向南又收到了京都的包裹。
不過這會是給村里的,全是種子。
這回也是提前說好的,要付錢的。
……
到了春播的時候,百安村雞舍產蛋量增加了,有一批母雞下蛋了。
天氣回暖,整個村子都動起來了。
別的村子開始栽毛蔥了,百安村還沒有動起來,關鍵是還沒收毛蔥種兒。
大伙這個著急啊。
明顯的哪個村子的毛蔥先種上,誰就佔了先機。
為了賣得早就要種得早。
白菜,菠菜,香菜倒是種下去了。
那毛蔥呢?
真是急死個人啊。
李大伯不著急,卻要再等一等。
等幾天,基本上就不會有早晚霜了。
村民們開始栽大蔥,采用那種密植培土的方法,澆透水。
然後晚上用草簾子苫好。
早晨陽光好的時候,再把草簾子打開。
這時候村里人才恍然大悟,為什麼村里要種這麼多大蔥了。
村里有不少的人家也這麼干過,弄一木槽的土,把大蔥栽進去放在屋里幾天就返青了。
薅出來吃,味道和鮮蔥不差啥。
也就二十天的時間,百安村的地里就有一片綠油油的大蔥了。
這個時候別的村的毛蔥苗也不過兩寸高。
如果百安村著急賣蔥,現在就可以了,別的村行嗎?
那麼小的毛蔥苗,他們舍得薅嗎?再說太小了也不壓秤啊。
百安村真是別的村羨慕也羨慕不來的。
又過了五六天,四哥就聯系公社要不要大蔥了。
這麼鮮的蔥能不要嗎?
李向南分發農具之後的事情,她都在忙自己的。
李向南只要在家的時候,小峰肯定是跟著她。
小峰能認識幾個簡單的字,比如人口手大小多少之類的。
那三姑這看的是什麼呢?
小家伙總是探頭探腦的看。
李向南就教他認幾個單詞。
小家伙然後就跑去玩了,擺弄一堆木頭玩具。
玩累了再來跑來找三姑,隨便指著一個單詞就讓三姑讀一讀。
李向南是看孩子加掙錢兩不誤。
當大地里綠油油的一片,展現了它無限生機的時候。
李大伯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各個村村民家養的雞開始賣雞蛋了,再加上各村雞舍的雞也進入了產蛋的高峰。
供銷社里收購的雞蛋足夠了他們自己銷售,和供應縣里的供銷社的了。
喜歡穿書七零意外之財讓我富的流油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書七零意外之財讓我富的流油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