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唐後,我和導師面面相覷

119. 第 119 章 嚴挺之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金玉滿庭 本章︰119. 第 119 章 嚴挺之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穿唐後,我和導師面面相覷 !

    絳州在行政劃分上屬于河東道, 位于臨汾盆地西南部,北靠呂梁山,汾河穿境而過, 區域內有大片的河谷平原, 十分適合種植糧食和棉花。

    太守府, 已經七十歲高齡的嚴挺之坐在桌案前, 撫摸著胡須。

    他的面前擺著一張調令和一封信。

    調令的內容是調他入長安待命, 嚴挺之卻沒有立刻動身出發,而是再等下一封調令。

    嚴挺之雖然年老,可目光清明,他抬手拿起桌上的那封信, 展開信, 又將這份他已經看過許多遍的信看了一遍,他的指肚摩挲著紙頁, 自言自語。

    “子壽啊子壽, 這位壽安公主當真如你信中所說的一般好嗎”

    張九齡在數月前就已經給嚴挺之寄了信,說請嚴挺之去洛陽,為壽安公主坐鎮東都。

    嚴挺之和張九齡是幾十年的摯友了,早在張九齡當宰相時候,嚴挺之就是張九齡最忠誠的黨羽,二人雙雙被貶以後也沒有斷了聯系。荊州和絳州離得不算近,可跟大唐廣袤的疆土比起來就不算遠了,二人也依然保持著數月一封的書信。

    從開元二十七年開始, 張九齡的信中逐漸開始頻繁提起一個名字壽安公主李安娘,稱呼從一開始生疏的公主,漸漸變成了二十九娘,又變成了長安, 最後又變成了公主。

    只是最後這個公主和一開始生疏稱呼公主不同,嚴挺之能從字里行間看出來自己這位老友對壽安公主的尊敬。

    直到今年五月,他的老友給他寄來那封信中終于戳破了這層薄膜。

    那封信已經被嚴挺之燒了,可信的內容卻一直在嚴挺之腦中,時不時便會跳出來讓嚴挺之心神不寧。

    嚴挺之猶豫了許久,他曾經也想自己都這把年紀了,難道還要再摻合進大唐殘酷的儲位爭斗中嗎。老老實實當一個太守,給自己的子孫留下庇護不好嗎。

    可嚴挺之就是嚴挺之,他和張九齡有著相同的政治理想,他們的政治理想在李隆基身上破滅了,他們便會毫不猶豫再去尋找下一個明主他和張九齡以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位宰相為追逐目標,若是尋不到一個能比肩太宗皇帝的明主,他死也不能瞑目。

    嚴挺之脊梁挺直,垂首失神,雙目無神的看著桌案上平攤的那一紙調令。

    他在等下一封將他升為東都尹的調令。

    這是李隆基自打日蝕之後第一次見李林甫,李林甫雖說人品不行,可能力的確很強,李隆基听完了李林甫對朝中政務的處置稟告,立刻感覺到了李林甫有多好用。

    “朕不可一日無林甫啊。”李隆基真情實感感慨道。

    李林甫則表面謙恭,內心暗喜叉手“陛下謬贊臣了。”

    他的心穩了穩,說到底,誰是宰相也只是陛下一句話的事情,陛下的寵愛才是最重要的東西。

    李隆基低頭翻閱了一番這段時間吏部對官員的調令,隨後仿佛只是無意間提了一嘴一樣“李適之升了左相,就不適合再同時兼任刑部尚書與御史大夫,朕打算留著他御史大夫的職位,再擇一人為刑部尚書。”

    李林甫也只是同時兼任右相與吏部尚書,原本他還兼領河西節度使,今歲也被免去了節度使官職,而改加了一個有名無權的名譽官職光祿大夫。

    也就是他身上也只有右相、吏部尚書兩個實權職位,李適之先前有刑部尚書、御史大夫兩個實權職位,如今又升了左相,理應減一個實權職位。

    “你覺得嚴挺之如何”李隆基詢問李林甫的意思。

    李林甫心中恨極了這該死的張九齡一黨都被打散了這麼多年了,黨羽竟然還總是時不時蹦出來惡心他。

    可表面上卻要恭恭敬敬。

    “嚴挺之乃是老臣,臣自然相信他的本事。”李林甫微微躬身。

    好在他事先已經想好了應對的法子,陛下已經通過翰林院將親自擬定的調令發出去了,自己再想阻攔已經晚了。

    不過阻攔不行,略微給嚴挺之改變道路,阻止他進入長安還是能試一試的。

    李林甫恭敬道“只是蕭炅被罷黜,東都尹位置也空懸無人,臣認為嚴挺之乃是能坐鎮一方的全臣,擔任東都尹似乎更合適些。”

    東都尹是從品的官職,刑部尚書是正品的官職,看似刑部尚書要略微高一點,可刑部尚書要在長安城內任職,上面還有尚書令、尚書左右僕射跟皇帝,同級也還有其他五部尚書,東都尹在洛陽任職,是洛陽最高行政官員,上面沒有約束,倒也差不多。

    甚至各部尚書只需要主管一部事務,東都尹需要管理東都洛陽所有事務,算起來東都尹的要求比六部尚書還要更高一些。

    只是李隆基不怎麼重視洛陽,所以才顯得東都尹不太重要一樣。

    李隆基依然在猶豫“刑部尚書一職空缺,若是不用嚴挺之,你可有其他人選”

    雖說李隆基語氣溫和,可李林甫依然感受到了李隆基落在他身上的打量目光。

    李隆基懷疑他故意打壓政敵,因而在舉薦官員上存了私心。

    李林甫頂著李隆基懷疑的目光,心在滴血般吐出了一個人名“韋堅,臣以為韋堅可當刑部尚書。韋堅今歲開鑿廣運潭,有功,可以再往上升一升。”

    “韋堅。”李隆基念了兩遍這個人名,打消了對李林甫的懷疑之心。

    韋堅是太子的妻兄,絕無可能是李林甫的黨羽。

    “是不是太快了些,朕原本打算只升他為御史中丞。”李隆基私心還是不願意太子的勢力發展太快。

    李林甫道“陛下春秋鼎盛,可六部尚書多是年老之輩”

    李隆基頗為受用李林甫的應承。

    六部尚書中大部分也都是六十多歲的老臣了,還是開元時候就跟著他的老臣,當初他們跟著他的時候還都只是年過不惑的壯年人,如今也都老了。

    也不知道還能活多久,萬一都跟牛仙客一樣說死就死,那朝廷青黃不接難免會出亂子。

    的確該提拔一些年輕人了。

    李隆基思考了片刻,又想到嚴挺之年紀也不小了,就算讓他當刑部尚書他也不一定還能當多少年。

    “便按照你所說擬旨吧。”李隆基淡淡道。

    很快,嚴挺之就等到了他的第二紙調令,他已經安排好了一家老小,接到調令的當日,嚴挺之便出發了。

    半月後,終于來到了洛陽境內。

    一入洛陽境內,第一個不同便是道路,洛陽境內的道路十分寬敞,也十分平坦,馬車在道路上行走甚至覺不出來多大的顛簸。

    只是這路的顏色有些怪,不知道是鋪了什麼石頭。

    嚴挺之想了想,干脆下了馬車。

    “你們先去洛陽府,老夫自己逛一逛。”嚴挺之撐著家僕的胳膊,對坐在另一輛馬車上的家眷揮了揮手。

    道路兩側多旱田,如今正是收割的季節,兩側田中都有農夫農婦勞作,田埂間,還有半大少年推著獨輪車運送收割下來的稻穗與稻稈。

    “洛陽比咱們絳州繁華多了。”嚴挺之看到百姓在田地中勞作,側頭對攙扶著他的家僕道。

    絳州的百姓可不是人人都能用上鐮刀,多得是一戶人家中只有一個勞力能用上鐮刀,其他人割麥子都要用石刀,洛陽這邊卻男女老幼都能用得上鐮刀。

    嚴挺之的年紀畢竟大了,走了里路,他的腿腳便有些發顫。

    “年紀大了,身子也沒力氣了。”嚴挺之嘆了口氣,他年紀大了不常出汗,奈何今天的太陽實在毒辣,他也被熱得出了一身汗,內衫緊緊貼在背上實在算不得舒服,指了指路邊的一棵槐樹,“咱們到樹蔭下面涼快涼快再走。”

    已經到了晌午,正是日頭最盛的時候,這棵槐樹下已經有了另一家人,兩個漢子,還領著兩個孩子,一個半大男孩抱著一個頭上用紅繩扎著揪揪的小女孩,他們也沒有什麼講究,直接就盤腿坐在了地上,圍著一個木桶舀水喝。

    看到穿著一看就布料上乘圓領袍、還有家僕攙扶著走過來的嚴挺之,其中一個年紀略大些的男人招手示意他的孩子往邊上靠靠,給嚴挺之留出足夠大的空間。

    “郎君,老夫可否買你碗水喝”嚴挺之看著他們喝水,忽然就渴了,正巧他也打算搭話,索性拿此做了由頭切入話題。

    那漢子咧嘴笑了笑,拿起瓷碗從木桶里舀了碗水,讓那個大些的孩子送給嚴挺之“一碗水不值啥錢,俺送老丈啦。”

    他口音有些濃,嚴挺之仔細分辨了一下才听明白他的意思。

    索性也不客氣,接過了碗就喝了一大口。

    這水已經被太陽曬得不算涼了,對嚴挺之來說卻正好,他上了年紀,已經過了貪涼的時候。

    嚴挺之慢慢抿著水,一邊喝水一邊跟漢子搭話,從聊天中他得知了此人名叫王大,另一個成年男人是他的弟弟王二郎,還未成親就沒有分家,他家一共有六十畝地,都在這附近。

    就在二人聊天之時,這棵槐樹下又來了許多人,沒過多久陰涼地已經站不下人了,可還有不少人拎著鐮刀扛著鋤頭往這邊聚。

    “要到飯點了,這棵樹是賣飯的地方哩。”似乎看出來嚴挺之的詫異,王大解釋道。

    “賣飯”嚴挺之詫異,這是什麼東西

    不過很快嚴挺之就知道賣飯是什麼東西了,在樹下站了沒多會,兩個身上穿著淺灰色胡服,衣服上繡著“壽安雜貨鋪”字樣的婦人就推著一輛獨輪車來到了此處。

    等在此的眾人立刻一窩蜂涌了上去。

    “給俺來份兩文錢的扣飯。”

    “俺要五個兩文錢的菜餅。”

    槐樹周圍頓時熱鬧了起來,人聲鼎沸,恍惚間嚴挺之還以為他來到了長安西市。

    嚴挺之輕笑一下,側頭詢問站在他身側護著他的家僕“你身上帶了多少錢”

    “帶了一兩金子,七十幾個大錢。”家僕摸了摸系在腰間的錢包道。

    “去買兩份飯咱們也嘗嘗這壽安雜貨鋪的飯。”嚴挺之看到“壽安”二字已經猜到了這鋪子的背後主人。

    很快家僕就抱著兩個盒子從那個人群中擠了回來,他身手矯健,沒用多長時間就擠進了人群最內層搶到了飯菜。

    “排隊都排隊,一個一個來”

    那推著小車來的婦人還操著一口大嗓門喊著讓排隊,可惜沒有幾人听她的話,都往前擠。

    嚴挺之覺得這些小民要是按照那個婦人所說排好隊買飯,應當比現在一窩蜂擠上去要快。

    不過他也能理解這些小民,畢竟誰都想先把飯菜拿到手嘛。

    “郎君,最貴的這兩份飯也只要七文錢。”家僕將兩個盒子的盒蓋打開,“還收了文錢的押金,咱們吃完飯把盒子還回去還能把文錢退給咱們。”

    兩個盒飯都是兩葷一素的菜,還配著半盒米飯,分量足夠一個成年男人吃飽了。

    兩盒菜一模一樣,一個葷菜是紅燒肉片,炖的豬肉,豬是閹了的黑豬,肥少瘦多,還有一個烤雞腿,上面涮了層油,烤得雞皮酥黃,素菜是炒蓮藕,九月十月正是吃蓮藕的季節,還配著半盒黃米飯。

    嚴挺之端著盒飯,他分不清這盒飯菜是貴還是便宜,畢竟他雖說不算大富大貴,可也是一州刺史,吃飯都是廚娘做好了送上來,他自己沒買過肉和菜。

    不過他覺得這個價格應該不算貴,因為圍著那輛推車的其余人都是在地里勞作的百姓。

    百姓最清楚什麼東西實惠。

    嚴挺之忽然感受了幾道視線正盯著他看,主要是盯著他手中的盒飯看,一抬頭,嚴挺之笑了。

    那個扎著兩個紅揪揪的小姑娘正站在他邊上盯著肉流口水呢。

    “來,伸手。”嚴挺之笑眯眯道。

    小姑娘看著只有四五歲大,懵懵懂懂的,听見面前的老人讓她伸手,她就乖乖把手伸了出來。

    然後手上便落了一根雞腿。

    “我年紀大了,嚼不動這個。”嚴挺之笑眯眯跟王大解釋著。

    王大這才羞澀撓撓頭,讓他的女兒跟嚴挺之道謝。

    “你這份飯多少錢”嚴挺之看著王大手上端著的碗。

    王大只是個普通農夫,自然舍不得買嚴挺之手里端的這種頂配套餐,他手里只端著一碗摻雜著豆子的粟飯,最上面放著一小塊薄薄的咸雞肉跟兩條咸菜。

    沒有青菜,青菜不頂飽自己家地里還種了許多,沒必要再花錢買素菜。

    “兩文錢就能買一碗,這飯頂飽,還有咸菜,咸菜是鹽腌的,可不便宜呢。”

    王大笑笑,“俺自己在家里燒飯也得兩文錢哩。俺婆娘在紡織廠里上工,俺們就買外面的飯對付一口。”

    嚴挺之捻著胡須點頭“這倒是便民之舉。”

    兩文錢說不上貴也說不上便宜,畢竟在長安城一斗米六斤也只要十四文,摻了粟就更便宜了,算起來應當跟在家中做飯差不多,不過能送到地頭上就省了再從家里往地里送的功夫,倒是方便。

    “可不,可省事了。”王大憨厚一笑。

    吃完了飯,嚴挺之看著平坦的望不到盡頭的路卻有些發愁。

    早知道他就不讓馬車先走了,現在他得怎麼才能回洛陽呢請牢記收藏,網址 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唐後,我和導師面面相覷》,方便以後閱讀穿唐後,我和導師面面相覷119. 第 119 章 嚴挺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唐後,我和導師面面相覷119. 第 119 章 嚴挺之並對穿唐後,我和導師面面相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