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唐後,我和導師面面相覷

77.第 77 章 故人之資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金玉滿庭 本章︰77.第 77 章 故人之資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穿唐後,我和導師面面相覷 !

    李長安對此十分欣慰, 又有些可惜。

    唉,賀知章怎麼就是八十歲而不是十八歲呢。

    這麼大年紀干不了幾年活了啊。

    “還有一事也要拜托賀卿。”李長安微笑。

    賀知章的稱呼已經從稱呼官職的賀監變成了親切的賀卿。

    “洛水一旦泛濫,伊川縣令必定會首當其沖被罷免。”李長安道。

    伊川縣挨著伊河, 又處在洛陽北部,而且地勢險峻,換言之就是河流落差大,一旦水患爆發, 必定會成為受災最嚴重的區域。

    “伊川縣令被罷免, 朝廷勢必要指派官員去擔任伊川縣令,我想向賀卿舉薦一人。”李長安看著賀知章。

    在李長安說出“賑災”二字後,賀知章心中先前升起的那股復雜感覺就得到了滿足, 他忽然就平靜了下來,連日的憂愁也瞬間消散了。

    現在的賀知章又開始撫摸起他那雪白的胡子, 樂呵呵听著李長安說話。

    “公主欲舉薦何人”賀知章笑眯眯問道。

    他似乎已經完全不為可能會到來的災難而哀愁了。

    或者說賀知章從一開始哀愁的就不是這一場小小的洪水。

    賀知章歷經四朝, 當了五十年的官員, 其中許多年擔任的還是工部尚書,他見過太多的天災了,一場只涉及洛陽一個地區的小水災, 在賀知章所見過的天災中甚至排不到前五十, 大唐疆域何其遼闊,每年都會有許許多多的天災發生。

    永淳元年鬧過蝗災,大蝗,人相食,都到了人吃人的地步;神龍元年發生大旱造成“谷價騰踴”;開元二十二年, 泰州地震,壓死的人就有四千余人這些都是賀知章親自經歷過的天災。

    比起人相食的淒慘,一場小小的洪水在賀知章眼中實在算不上什麼。

    賀知章的憂愁是因為他看到了大唐的天子, 大唐的太子對百姓的蔑視。

    只要天子勵精圖治,縱然是天災不斷,可天下依然還有希望,若是天子沉迷權術與享樂,那就算年年豐收,也依然會民不聊生。

    賀知章憂愁的是大唐的未來。

    不過現在賀知章感覺心里又升起了一絲盼頭盡管這絲盼頭很小。

    李長安不知道賀知章對她的期盼,顏真卿已經過了守孝期,前兩日剛剛回到長安,如今正住在壽安公主府中。

    正好趁這個機會舉薦給賀知章。

    “是我的老師,名為顏真卿”

    賀知章听到李長安的介紹後開口第一句話卻沒有問顏真卿,而是表情有些奇怪“公主的老師不是張公嗎”

    “老夫好像記得太白也提過公主向他學習劍術。”賀知章又回憶起了他的另一位好友。

    這麼一想賀知章又想到了前段時間那位新科狀元,“老夫隱約有些印象,今科的新科狀元沈初似乎和公主也有師徒之名”

    李長安干笑兩聲“張公的確是我的老師,李十二也的確是我的老師,沈狀元也是我的老師。”

    其實不止這幾個,準確來講她還藏著好幾個,裴素裴芸,如果算上有實無名的老師還要加上武惠妃,其實她跟李林甫楊玉環也學了點東西

    嗨,人生在世多幾個老師怎麼了。

    在古代,師生關系多牢靠啊,誅十族都能誅到,堪比父女關系那麼結實,天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同盟,這麼好用當然要多認幾個老師了。

    當然主要是觀念不一樣,唐朝人覺得拜師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李長安從幼兒園到大學不知道有過多少老師,甚至大學很多選修課的老師連臉都沒有記住不過李長安自認為她還有點良心,就算她的老師多了那麼億點,李長安也不吝嗇給他們每一個都養老送終。

    李長安看看賀知章,若有所思“賀公擔任工部尚書多年,對大唐水利農業工程建設一定十分熟悉,賀公可願收我這個學生”

    賀知章“”

    稱呼怎麼又變成賀公了而且別以為我看不穿你的心思,你就是想佔我這個黃土埋到脖子的老頭便宜罷了

    “老夫還正擔任太子賓客一職。”賀知章委婉道。

    從關系上來講,太子李嶼倒是能稱呼賀知章一聲老師。

    只是賀知章現在看不太上那個學生罷了。

    李長安聞言不無可惜“這樣啊。若是賀卿有其他有能耐的好友,我也願意向他們請教學問。”

    賀知章沉默了。

    他開始思考,還好賀知章飽讀詩書。

    “公主有漢高祖之風。”賀知章干巴巴道。

    “其實我也有太宗皇帝之風。”李長安嘟囔道。

    李世民殺了他哥以後還厚著臉皮撲到李淵懷里“跪而吮上乳”呢。

    成大事者臉皮不厚怎麼能行

    賀知章老臉顫了顫,只當沒听到李長安的話。

    說話間,李長安派去請顏真卿過來的婢女已經把顏真卿帶了過來。

    經過了三年的守孝,顏真卿又清瘦許多。

    顏真卿自幼喪父,他的母親單獨拉扯大了他,因此顏真卿對母親的感情很深厚,比起三年前,顏真卿更加沉默寡言。

    原本顏真卿打算明年考博學科重新授官,還是李長安一天三封信把他給提前一年勸到了長安。

    “見過賀監。”顏真卿行了個叉手禮,面對賀知章的打量,顏真卿坦坦蕩蕩站在原地,任憑賀知章打量他。

    賀知章眼前一亮,幾乎剛一見面,他就喜歡上了這個年輕人。

    顏真卿如一棵青松一般,脊梁挺直,面色沉穩,自帶泰山崩于前而不懼的鎮定。

    一看便知此人老成穩重,不驕不躁,是一位大唐未來的中流砥柱,如今的可造之才。

    在和顏真卿聊了幾句後,賀知章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顏真卿表里如一,不但看上去就成熟穩重,而且對于政務也十分有見地,更重要的是,賀知章能夠感受到顏真卿埋藏在平靜外表下的那顆對大唐忠誠熾熱的心。

    這是大唐的忠臣啊。

    賀知章長吁短嘆“可惜老夫年歲太大,若是老夫再年輕五歲,一定會將清臣當作弟子扶持。”

    “區區一個伊川縣令,實在是太過屈才。”賀知章搖頭晃腦,十分可惜。

    賀知章一生識人無數,在他看來,顏真卿這樣有底線、有能力,更重要的是知道變通的人物,一旦有機會便能青雲直上。

    只可惜還是太清正了些,若是能再知變通一些,宰相也不是當不得。

    顏真卿的表情也柔和了許多,他一向對賀知章十分敬佩,能和賀知章交流他亦是求之不得。

    賀知章還趁機看了一眼李長安,李長安正在那兒低頭撥著算盤,口中罵罵咧咧。

    隱約能听到“損耗兩成這麼多”“該死的狗官,連我的船也敢吃回扣”一類的話。

    賀知章忍不住懷疑,這位公主當真是顏真卿的學生嗎

    風格差距有些大啊

    李長安感受到了賀知章投來的視線,抬起頭回望賀知章“兩位可是聊完了”

    李長安正有些生氣,她從荊州往洛陽運糧食,用的商船經過關卡時被關卡處被當地官吏要了回扣,而且數額還不小,李長安正盤算著把這件事記在她的記仇本上,等日後再算賬呢。

    賀知章看到李長安臉上的笑容,又看了看顏真卿,顏真卿面無表情一看就十分穩重,師徒二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于是賀知章欲言又止。

    “老夫已經和清臣聊完了。”賀知章最後還是把他原本要說的話吞了回去,“清臣老成穩重,老夫願意舉薦他為伊川縣令。”

    在將賀知章送上馬車之前,李長安牽著賀知章的手甜甜一笑“賀卿為官多年,于為官一道上必定頗有心得,我的另一位老師沈初初入仕途,還想向賀卿討教經驗,賀卿可有空閑我老師可登門拜訪。”

    智慧本身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賀知章如今已經到了人生中最有智慧的時候,尤其是關于怎麼做官,歷經四朝還能善終的賀知章說第二,沒有人敢說第一,這麼好的人生經驗帶進墳墓里也是浪費了,都不如教給別人。

    賀知章垂在袖中的手顫了顫,看著李長安一臉理所應當的表情,目瞪口呆。

    前幾天你對我還不是這個態度啊。

    沒投誠之前,你對我又尊敬又仰慕,登門拜見從不空手來,為何投誠之後,你又讓我幫你找人買地,又讓我幫你舉薦官員,現在還要讓我壓榨自己的時間去給你的人傳授為官經驗

    可想了想,賀知章笑了。

    罷了,想干實事總比不干實事強。

    “老夫如今這個歲數已經是養老了,也不用日日去點卯,你那個老師下值以後就讓他直接來我府上吧。”賀知章道。

    李長安信誓旦旦“賀卿放心,我老師溫潤君子,聰慧博學,賀卿只要一見到他絕對會喜歡上他。”

    “與清臣相比如何”听到李長安這麼夸,賀知章還真產生了幾分興趣,忍不住開口詢問。

    李長安幾乎沒有思考就立刻脫口而出“沈初與顏真卿于我,便如房謀杜斷于太宗。”

    賀知章挑眉,對沈初產生了濃濃的興趣。

    顏真卿他已經見過了,今日一番交談,賀知章也發現此人擅長決斷,的確有幾分像杜如晦公。

    既如此沈初他倒是要好好見一見,看看是不是如房玄齡公一般善謀。

    坐在馬車上,哪怕這個酒肆的馬車十分簡陋,賀知章心情也比來時要愉悅上十倍。

    說起來他一見到壽安公主,便覺得這位公主與眾不同

    “我說怎麼那麼眼熟,就跟曾經見過一樣,原來是像那位啊。”賀知章坐在馬車上忽然一拍膝蓋喃喃道。

    賀知章忽然想起李長安為何會給他一股熟悉感了。

    那雙眼楮賀知章在他當年參加殿試時見過,那時候他還很年輕,已經是五十年前的事了,難怪他一開始沒有想起來。

    壽安公主竟然和則天皇帝生了一雙九成像的眼楮。請牢記收藏,網址 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唐後,我和導師面面相覷》,方便以後閱讀穿唐後,我和導師面面相覷77.第 77 章 故人之資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唐後,我和導師面面相覷77.第 77 章 故人之資並對穿唐後,我和導師面面相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