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唐後,我和導師面面相覷

70.第 70 章 洛陽局勢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金玉滿庭 本章︰70.第 70 章 洛陽局勢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穿唐後,我和導師面面相覷 !

    “臣知曉了。”

    王維沒有問李長安為什麼要將手下人都外放到河南道為官。

    帶經歷了數次大起大落後, 王維也徹底看清了一點他的政治情商不太夠。

    任你才高八斗文壓天下,可這些在朝堂上一點用都沒有,王維經歷了做官貶官升職再被貶官後,終于領悟出了這個道理。

    既然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對自己仕途毫無影響, 那就干脆自己不要再想那麼多, 上面說什麼他就做什麼得了。

    輕松又自在, 至于貶官還是升職,都隨他去吧。

    不愧是詩佛,主打就是一個佛系

    王維離開後, 李長安將自己桌上的書本胡亂整理了一下,從書架上翻出一幅輿圖。

    輿圖上,洛陽被重點標繪了出來。

    洛陽是個好地方,從高宗年間起, 朝廷中想要遷都洛陽的聲音就一直沒有斷絕。

    到了則天皇帝時期,洛陽已經成為了實際上的國都, 則天皇帝常年居住在東都洛陽,改東都為神都, 待在長安的時候反而不多。

    其中原因就是洛陽挨著運河, 可以直接從甦北、江南之地通過運河漕運糧食, 運糧要比長安方便多了, 而且洛陽周遭的土地比長安要多許多,本身洛陽城內還有天下最大的糧倉含嘉倉。

    長安城有一百萬人口, 可是長安周遭的糧食產出不足以供應一百萬人口吃喝, 運糧也不方便。同洛陽到長安這一段路, 若是走陸路,地勢險峻,中間還要穿過潼關這樣的天險之地, 一路上人馬嚼耗許多,若是走水路,有三門峽天險,水流湍急且有礁石,運輸也不方便。

    往前數代的天子都時常往洛陽“就食”,就是帶著官員和後妃去洛陽吃飯,節省糧食消耗。

    只是如今的天子李隆基鐘愛長安,不喜歡去洛陽,從開元一十四年後,就再也沒有去過洛陽,還曾得意言“我不出且長安十年,海內無事”。

    當然這句話要等到幾年後才會從李隆基嘴里說出來,因為後半句話更讓人震驚。

    “我不出長安且十年,海內無事,朕將吐納導引,以天下事付林甫,若何”這才是李隆基對高力士所說的原話。

    就是滿腦子想著修道長壽,要把政務都交給李林甫處理,自己什麼也不管,只享清福。若非這是史書上記載的原話,李長安都無法相信這句話居然是從李隆基嘴里說出來的話。

    好在高力士還沒有失去理智,勸說李隆基讓他放棄了這個想法,要不然大唐亂象能不能撐到安史之亂才爆發都不一定

    李長安想到此,在心中默默把李林甫的威脅順序往上又提了提,而後才開始接著思考起如今的局勢。

    只是從她這幾年對時局的了解加上歷史情況來看,李隆基一直待在長安不去洛陽,或許並不僅僅是他是個喜歡窩在家里的宅男。

    其中更多的原因或許是勢力博弈。

    唐中宗和唐睿宗兩代帝王在位時間太短,本身能力又不夠,對時局幾乎沒什麼影響。

    與其說大唐的皇位是從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再到李隆基,倒不如說其實是武則天和李隆基之間的交鋒。

    從神龍政變,一直到武惠妃去世,一直都是武則天派系勢力和李隆基派系勢力之間的斗爭。

    東都洛陽是武則天時期的大唐都城,而武則天的攝政時間又遠遠不僅是她在位的那些年,唐高宗李治就很喜歡待在洛陽,早在一聖臨朝時期,武則天就開始經營洛陽了。

    武則天遷都洛陽,或許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要避開長安這邊的李唐傳統勢力。

    洛陽和長安,背後代表的其實是河東貴族和關隴貴族,關隴貴族就是跟隨李家發家的這一批貴族,從唐朝建立起就將根扎在了長安,河東貴族則是後起之秀,他們也想在朝堂上謀取位置,可朝堂上的勢力早已被關隴貴族瓜分完了,河東貴族想要進長安爭奪權勢並不容易。

    武則天就是很聰明地利用了世家派系之間的斗爭,聯合河東貴族,利用他們想從關隴集團手中搶肉吃的心理,定都洛陽坐穩了皇位。

    關隴貴族自然不甘心,于是李隆基就看中了這一點,得到了關隴貴族的支持,在武則天晚年時將權柄拿了回來。

    李隆基除了帝王之外的另一層身份,是關隴貴族集團的代表人,關隴貴族協助他登基,李隆基也投桃報李扎根在長安,徹底冷落洛陽,也就是重用關隴貴族,打壓河東集團。

    只是長安的糧食不夠吃這是不以李隆基和關隴集團的意志為轉移的,畢竟就算是皇帝和世家也沒辦法憑空變出來糧食。

    這時候就需要有能力的臣子來為帝王排憂解難了。

    李林甫就出現了,李林甫通過兩個手段讓長安“富”了起來,成功得到了唐玄宗的青睞,青雲直上,順利做到右相。

    其一就是和糴法,在豐收的年份,朝廷低價收購糧食儲存起來,等到饑荒的年份再賣出去。

    听起來很好,豐年收糧荒年放糧,看似是對百姓有利的好事。

    李長安盯著她剛剛找出來的有關“和糴法”的文書撇撇嘴,很快就梳理出了其中的本質。

    低價收糧,高價賣糧,朝廷從中就能賺一大筆錢。可是仔細想一想就知道在這中間完全沒有新的商品被生產出來,換句話說就是沒有生產這個過程,想清楚了這個本質後再看和糴法就很清楚了。

    朝廷賺了一大筆錢,可天底下的錢就這麼多,朝廷賺到了錢,那誰損失了錢呢需要在荒年高價買糧食吃的百姓損失了錢唄。

    要是真想豐年儲糧以備荒年,那在荒年往外賣糧就不應該按照荒年的市場價往外賣,而應該按照買糧食那年的價格往外賣,這才能夠調節市場上的糧食價格,讓百姓吃得起糧。

    低價買高價賣,這就是朝廷當了一個最大的糧食商,與民爭利,從百姓手里搜刮錢財。

    不過這還不是李林甫做得最損的事。

    李林甫的第一個方法叫做賦粟助漕,通俗講就是既然從洛陽將糧食漕運到長安來花費巨大,那就讓百姓多交點稅彌補漕運費用嘛。

    總不能讓天子受委屈吧,那就只能苦一苦百姓了。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李長安忍不住道,李隆基和李林甫這對君臣真不是人啊,難怪安史之亂一起那麼多人響應安祿山呢。

    總之在這兩個喪良心的政策下,長安城是糧食充足了,也不用隔三岔五皇帝帶著一堆人去洛陽吃飯了,李隆基在興慶宮內高枕無憂,對洛陽也就越發不看重。

    這就給了李長安可乘之機。

    長安城在老登眼皮子底下踫不了,洛陽完全可以伸手踫一踫。

    國都的意義不僅是一座擁有巨大人口和繁華程度的城市,更是大唐百姓精神的象征。

    安祿山都知道打下長安後再登基呢。

    李亨本來有機會能將安史之亂平定,結果卻因為自己地位不太正迫切需要打下兩都來證明自己政權的合法性從而強攻兩都,甚至不惜引狼入室向吐蕃借兵。

    李長安要想成大事,洛陽和長安也是繞不開的兩座城市。

    李長安提筆將“伊川縣”上畫了個圈,這是洛陽的門戶,易守難攻,又將“洛陽縣”圈了出來。

    這兩個地方,她想要。

    李長安閉上眼楮,一張巨大的網絡在她腦中展開。

    洛陽今年的洪水災害,洛陽交通便利的地理優勢,自己手底下有的人手,河東貴族集團,武則天和武惠妃在洛陽經營的勢力,這些點之間延伸出脈絡一個一個串聯起來,組成了一張巨大的網,將洛陽城覆蓋在內。

    洛陽城交通發達,糧食充足,很適合建立一個巨型交易市場。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李長安知道她的優勢在什麼地方,也很擅長利用她的優勢。

    “正好顏真卿守孝時間也到了,也該入朝了。”李長安想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選。

    顏真卿,她至親至愛的老師,出身清貴,自身能力也強,最重要的是有一顆知道變通的心,而且一心為天下蒼生,心懷大義。

    開元一十六年,撫養顏真卿長大的母親殷夫人去世,顏真卿赴洛陽丁憂三年,如今已經是開元一十九年,再過幾個月顏真卿的三年守孝期就到了。

    顏真卿在洛陽丁憂三年,洛陽本來就算他半個老家,而且顏真卿的資歷也足夠老,洛陽縣縣令還夠不著,伊川縣縣令的位置活動一下應當還是能謀到的。

    確定完人選後,李長安愉快地抽出一張信紙,開始問候自己已經數年未見但是書信從未斷過的老師。

    等顏真卿回來以後,她就給顏真卿謀伊川縣縣令位置,然後她就跟著去洛陽,正好直接通過運河從荊州往洛陽運物資,籌建貿易市場,同時帶動洛陽和荊州兩地發展。

    在這之前,她得先考慮救災。

    李長安透過窗子看著外面的天空,眼中卻滿是擔憂,今年洛陽有洪災,河北大雨雪,實在不是個太平年歲啊。請牢記收藏,網址 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唐後,我和導師面面相覷》,方便以後閱讀穿唐後,我和導師面面相覷70.第 70 章 洛陽局勢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唐後,我和導師面面相覷70.第 70 章 洛陽局勢並對穿唐後,我和導師面面相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