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制片

第七二章 新年第一瓜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雪中軒 本章︰第七二章 新年第一瓜

    最強制片!

    辦公室。

    暖氣很足,外面寒風凜冽,屋內趙禎身穿針織毛衣、修身牛仔褲,簡單清爽。

    他趴在辦公桌上,拿著筆,低頭認真的在紙上寫寫畫畫。

    上面是他為公司規劃的一些劇集項目。

    可以做成系列的《小舍得》《小歡喜》《小別離》的小系列。

    法醫秦明的系列劇。

    三十而已引出的二十不惑、四十正好系列。

    這些除了法醫秦明,都是可以上星的劇集,能上星就意味著能參與獎項的評選,主要是在為了打響口碑,獲得業內認可。

    還有一些是網劇,則是主攻觀眾的口碑,在分賬模式下盈利的同時,把公司的口碑立住,讓眾人有一種禎娛樂出品,必是精品的感覺。

    上星劇、網劇,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而且現在他注意到,市場上涌入越來越多的微短劇。

    各大短視頻平台頻頻出圈的“歪嘴贅婿”系列小短劇。

    憑借類似的套路,“歪嘴贅婿”、“歪嘴戰神”、“歪嘴龍王”等一系列相同的反轉劇,頻頻出現在多個平台信息流推薦頁。

    在快手、抖音、b站等平台,相關視頻總瀏覽量已超過五千萬。

    流量加持之下,作為近年來增粉最快的短視頻內容賽道,現在劇情類短視頻又一次站在了短視頻內容賽道的潮頭。

    越來越多的類似小短劇不斷涌現,催動著短劇內容生產和供給的速度加快。

    究其原因,一是制作成本低,二是人們時間越來越碎片化,三是各視頻平台為了降本增效,有意扶持。

    今年長短視頻平台已有了發力微短劇的傾向。

    “投入10億資金”

    “推出1000部新作”

    “出品30+部s級精品微短劇”等各平台口號,被很多投身微短劇賽道的創作者認為是極為利好的信號。

    這套依靠“資本扶持+流量傾斜”的典型互聯網催熟市場打法,在他看來,和國內早期網絡電影發展路徑極其相似。

    國家廣電總局將單集時長不足10分鐘的網絡影視劇作品定義為“微短劇”,並正式納入監管,這也相當于微短劇獲得了“官方認可”。

    一時間,在視頻平台牽頭下,影視公司、機構、廣告公司等各類視頻創作公司紛紛入局。

    當然,微短劇成本低、體量輕、傳播快以及操作靈活等特點,也是助其成為風口的原因。

    他仔細了解過,找了幾個圈內有微短劇制作經驗的制片人也問過。

    以一部總時長60分鐘的微短劇為例,從立項到上線,差不多只需要3個月。

    正式拍攝集中在一周左右就能完成,而且制作成本一般只需要幾十萬元。

    于傳統影視公司而言,微短劇開拓了新的內容切口。

    于中腰部影視創業公司和廣告公司,是一個能盤活公司項目,在行業突圍的好機會。

    于機構來說,微短劇是為賬號沉澱內容,培養紅人的新出路。

    現在擺在他辦公桌上的劇本,就是一部微短劇《招搖》,一部講述背德小媽極致拉扯的復仇爽劇。

    一位叫李牧鴿的導演通過李堯的關系,遞上來的,尋求投資。

    上大學時李牧鴿他按照家里的規劃考上了京城大學,學的是當時熱門的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

    他本人對這個專業並沒有興趣,對數字也並不敏感,後來在機緣巧合之下,李木戈跟隨別的導演學習,現在想自己執導影視劇作品。

    恰好禎娛樂傳媒在影視圈招兵買馬,打出扶持新人導演、編劇的口號,每天都要接到無數新人導演、編劇投來的劇集項目。

    為此,公司特意設立了一個審核部門,審核是否有投資、拍攝的價值。

    不過李牧鴿因著李堯的關系,所以他的這份劇本能直陳趙禎面前。

    剛好趙禎又想在短視頻上布局,于是便起了投資李牧鴿這部微短劇的心思。

    總體幾十萬,一周完成。

    虧也虧不到哪兒去。

    若是成功,則又為公司開拓了一個新的內容切口。

    心中有了主意,他正要讓馬婧約李牧鴿有時間過來聊聊,就听辦公室外有人敲門,聲音頗為急促。

    他握筆,抬頭,看向辦公室門口處,道,“進。”

    門應聲而開,俞獻明急匆匆進來。

    “老俞?怎麼看起來火急火燎的,我記得年終獎發過你們了。”

    見俞獻明的著急神情,他知道必定發生了什麼和公司有關的事情,不過還是出言緩和了一下俞獻明的情緒。

    “趙總,馮大炮在網上發表了一些對你不好的言論。”俞獻明還沒坐下,就急忙道。

    “馮大炮?”

    反應了會,他恍然,“哦,馮思苦啊!他說我什麼了?”

    俞獻明立馬把手機遞過來。

    他接過一看,見是馮思苦發的微博。

    “今天听助理說,徐怡因我的緣故,錄制綜藝節目時被人陰陽、欺負。

    我起初還納悶,本不想管,但事關朋友,我還是去看了一眼節目。

    呵,我當是誰,卻原來是趙施凱家的小子。

    看完節目,我不得不說趙施凱教子無方。

    徐怡在節目里不過說了幾句實話,我和趙禎倆人拍的劇集題材確實都是女性題材,奇藝視頻也確實因為我的劇《南來北往》的緣故拒絕了趙禎的劇。

    怎麼,就因為這,就因為幾句不順你信的實話,你身為一個爺們兒就氣不順了,就對徐怡陰陽怪氣。

    徐怡,是和你父親同輩的人,是你前輩,也是長輩。

    就是你老子趙施凱來了,你看他敢不敢這個態度。

    你一個乳臭未干的小子倒牛氣哄哄,拍了幾部網劇,自覺了不滴了,就敢胡咧咧。

    懂不懂長幼尊卑?

    懂不懂尊老愛幼?

    就你這不尊重長輩,不尊重女性的人,還拍女性題材劇集,你拍的明白嗎你?”

    看完這條馮思苦的微博,發現竟還上了微博熱搜。

    #新年第一瓜,京圈大佬馮思苦怒批京圈後起之秀趙禎#

    中國的文藝圈可以主要分成京城文藝圈,西北圈,東北圈,香港圈和灣灣圈。

    其中京城文藝圈分為三條線,人藝,北影制片廠派,京圈。

    西北圈又包含了陝西圈。

    小圈子還有央戲、京電的一些明星班。

    值得注意的有山東和上海,山東明星很多,但是沒有形成山東圈,大多還是單打獨斗或者融到各個現有的圈子。

    上海有上戲,藝人也很多,但沒有圈子,不是因為沒有錢,是因為沒有權力。

    之後資本?駐,視頻平台逐漸形成統治力,于是又以幾大視頻平台隱隱形成了圈子。

    不過以前一些的圈子雖合並或解體,但曾經身處同一個圈子的明星之間的那份交情還是在的。

    馮思苦這一發聲,如同武林盟主發布招討令一般,不少同屬京圈的演員、導演紛紛轉發、艾特、評論。

    “也就馮爺脾氣好,要是我,早抽丫一大嘴巴子。”

    “現在的年輕人,忒沒規矩!”

    “雖沒規矩,但牙夠尖,嘴夠厲。”

    “哪兒冒出來的,還什麼後起之秀,听都沒听過!”

    在這些人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網友趕來吃瓜。

    “趙禎?誰啊?”

    “看了花樣旅行,是麥錦男朋友。”

    “我靠,麥錦有男朋友了?”

    “樓上2g沖浪還是家里剛通網,李恆謙、麥錦兩人上次事鬧那麼大的時候就說了麥錦有男朋友。”

    “這哥們,我認識,很早的一個瓜。”

    “樓上細嗦。”

    “�砥@遣皇橇礁齬 癰縹 酥3 創蟠虺鍪值哪歉齬希 br />
    “鄭朝璐?我擦,她都消失多久了,咋還有她的事!”

    “……”

    瞅著在馮思苦等一眾京圈導演、演員的鼓動下,逐漸發酵的輿論,趙禎嗤的笑了。

    “趙總,這件事情不能小覷,可得慎重啊!

    馮思苦雖然不如以前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以他代表的那一個圈子的能量可不小。

    馮思苦他們借著這個事發難,我看不止是為徐怡打抱不平,還是為了出一口我們搞掉李恆謙的惡氣。

    而且,咱們前腳剛發出融資的消息,他們後腳就對你開炮。

    誰知道他們是不是故意給公司制造負面輿論,拖累咱們融資進程。”俞獻明以為趙禎不在意,忙分析利害,提醒道。

    把手機還給俞獻明,他雲淡風輕的笑著,“老俞,馮褲子是想踩著咱們,走出他現在泥足深陷的局面啊!

    他因著陰陽合同、李恆謙這兩件事,早就被上面警告了,他背後的資本也鋃鐺入獄。

    他上部電影撲街撲的一點水花都沒有。

    為啥?還不是因為沒人願意給他投資。

    說白了,因為他自作自受,和上頭風聲,還有早就聲名狼藉的名聲,資本拋棄他了。

    你以為他為啥拍網劇?

    無非是想曲線救國,從另一個賽道開始罷了。

    他這次打抱不平,你真以為是為徐怡,是為李恆謙?

    錯了,大錯特錯。

    就他那自私的性格,怎麼可能為別人大費周章。

    他這樣折騰,無非是拉踩我、拉踩在他鄉,為他的南來北往增加熱度罷了!”

    “哦……”

    听了分析,俞獻明恍然,心思也定了下來,“那咱們……”

    “咱們當然接招了。

    他想給他的《南來北往》增加熱度,我還想給《在他鄉》增加熱度呢!

    斗鍵嗎?有來有往才有意思,才有熱度,才有人看嘛!

    馮思苦既然架了戲台,咱們若是不接招,讓一個老人家演獨角戲,那多尷尬。

    那我豈不是真的不懂長幼尊卑!”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最強制片》,方便以後閱讀最強制片第七二章 新年第一瓜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最強制片第七二章 新年第一瓜並對最強制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