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踫上他心中煩悶,立馬騎馬過去質問︰
    “你們這些流民,怎麼也來湊熱鬧?快點離開,別在這里添亂。”
    崔村長听了,大驚失色。
    心想,可不能做流民,這得跟這些人只待在城外,搶著那施的稀粥,村子這麼多人哪里頂得住。
    他們後背發涼,紛紛站直了腰板,看村長他們上前。
    崔村長跟李大震紛紛解釋道︰“大人,俺們不是流民,是貢山縣的村民,進城過路探親去的,順便秋收了,買些糧食。”
    周總旗看了看他們,見他們背著竹筐,提著麻袋,不像是流民,便問道︰“你們真的是村民?”
    平順村眾人點了點頭,紛紛說道︰“大人,我們真的是村民,進城賣些土特產,換些銀子回家過年。”
    周總旗疑惑道︰“當真?路引拿來!”
    听完眾人心中一緊,完了,這路引寫的是隴西,這一看不就露餡了嗎?
    崔村長汗流浹背,可不說是貢山縣,隴西太遠了,一看就是逃荒來的難民,這可如何是好!
    阿詩娜趕緊掏袋子︰“村長,您忘了,路引怕丟,您放在我們車上了。”
    說完,掏出了先前做準備留好的路引。
    眾人完全不知情,看著周總旗接過路引,仔細看了看。
    “路引
    茲有貢山縣平順村百姓一百二十五人,欲往�城度過寒冬。特此開具路引,望沿途關隘放行。
    本村地處貢山縣偏遠之地,狼禍頻繁,物產難銷,百姓生活困苦。今聞�城商貿繁盛,特組織村民攜帶土產前往售賣,以換銀兩,補貼家用,改善生活。
    共計一百二十五人,皆為本村良民,無不良記錄。其中,男子八十五人,女子四十人。年齡最大者七旬有余,最小者僅一周歲,皆由家人隨行照顧。
    沿途經數鎮數村,沿途遵守各地律法,不滋事擾民,若有違犯,願受懲處。
    懇請沿途關隘、城門守衛體恤百姓艱辛,查驗路引後,予以放行。若有不便之處,還望告知,以便改正。”
    這路引蓋著官印,瞧著沒有任何疑義。
    周總旗不太甘心地把路引還給了阿詩娜,他擺了擺手,說道︰“既然這樣,你們就進去吧,但不要在這里添亂。”
    “哎!多謝軍爺。”
    眾人喜滋滋道謝,打算收拾東西,繼續進城。
    可周總旗還繼續攔著︰“哎!誰說能進了,進城費每人三文,不管老人青年,除了沒會走路的娃娃不用以外!”
    衣衫襤褸的村民,背著竹筐,提著麻袋,個個面露愁容︰
    “官爺!咱們就是日子艱難,想來這賣些貨物,過了冬就歸家去了,怎得還沒進城,還要交銀子了?”
    一人三文,家里這麼多人又要去銀子,崔大娘哀嚎道︰“就是啊,這讓我們老百姓怎麼活啊。”
    城門下,人來人往,嘈雜聲不絕于耳。
    “安靜!嚷嚷什麼,進了我們�城就要遵守我們這的規矩,想尋釁滋事是不?都給我關起來!”
    周總旗沉著個臉,進城人頭費也不是他收的。
    “不敢!不敢,官爺,通融通融,都是貧苦人家。”
    大伙兒見官兵們都拿刀了,不敢亂動。
    看著村人的肉疼神情,崔村長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布滿了歲月溝壑的臉上,眼神中透著一絲疲憊。
    “不算尚未會行走的嬰孩,已是最大仁慈,你們帶著貨物進城販賣,我們不會收繳稅銀,但著實波及到城中百姓。”
    周總旗不耐煩地揮了揮手,說道“若是不願繳納,還是速速離去吧。”
    “願的,願的!”
    深吸了一口氣,崔村長連忙解釋道︰“大人,這是我們農戶銀子不多,能否用物事相抵?”
    “這是我們風干的兔肉,還有一些肉干。”
    然後像李大震他們就用銅板,遞給了崔村長,散著的一大把銅錢跟放在崔村長掀起來的前襟上。
    大伙兒臉上露出一絲肉疼的神情。
    周總旗看了看銅板,又看了看兔肉的品相,這才點了點頭,好久沒有吃風干兔肉,這下能打打牙祭。
    “好吧,這些糧食和銅錢就先收下,進城去吧。”
    他的話音剛落,大伙兒雖然心疼,但好在能進城了,眼中閃過一絲感激,紛紛點頭,然後轉身離去。
    周總旗數著人頭,到崔七七一家︰“哎?怎麼你們家還多交了一個人頭的銀子。”
    崔七七她爹臉色立刻變得蒼白,不會是因為他的私心,讓大伙對不上人數了吧?
    崔大嬸子也無奈,“唉,這都去世了,交人頭費就還能當做七七還活著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