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無奈的人生

第67章 埋葬李建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騎牛去洗澡 本章︰第67章 埋葬李建

    漂泊無奈的人生!

    龍杠上有四個繩子圈,四個繩子圈分別套在兩條抬杠的兩頭,前後錯開,抬杠穿過繩子圈,抬杠兩頭分別各站一個人,把抬杠抬在肩膀上。抬杠和一條扁擔差不多長,抬杠直徑拳頭粗細,由結實的柏木樹枝或者樹干加工制作而成。一條抬杠的兩個人,不能並行,必須一前一後,一人在龍杠里面,一人在龍杠外面。另一條龍杠上的抬杠,和這一條抬杠上的兩個人,四個人組好隊列。前面四個人,後面四個人。

    抬棺材的時候只有八個人,但是必須要有十個人,有兩個人是備用抬棺人。如果抬棺材的人,其中有一個累了,備用抬棺人馬上換人。因為抬著棺材從家出發後,一直到墳墓,是不能落地的!在家的棺材,也是不能落地的,棺材下面一直有兩條長的矮板凳支撐著。因為棺材在哪里落地,就必須埋在哪里!

    抬棺材的時候,規矩特別多,抬棺材的十個人,必須都是結過婚的男人,因為沒有結過婚的男人,陽氣太旺盛,怕傷到棺材里的亡魂。抬棺材的人,不能是自己家的直系親屬。因為直系親屬的晚輩,都必須披麻戴孝的,更沒有直系長輩來抬晚輩的道理!所以抬棺人都從外面請的,抬完棺材以後,主人家要給抬棺人一個大紅包!

    抬棺材的時候,兩條龍杠夾著棺材,兩條龍杠內側的四個人,不能從龍杠上面翻過去,必須從龍杠下面鑽過去。死者為大,從龍杠上面翻過去,是對死者不敬,翻龍杠的人,也會走霉運。所以抬棺人都特別講究規矩,因為規矩是老祖宗傳下來的。不管是不是封建迷信,既然這些規矩在民間能夠代代相承,就說明每一條規矩,都是經驗教訓總結而來的,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在抬棺材的途中,前面有人發號施令,用哪一側肩膀抬,什麼時候換肩膀,同時出左腳或者右腳,都必須步調一致。特別是拐彎的時候,有的山路特別小,八個人前後抬著比較費勁。特別是那種陡峭的山路,就要在棺材上栓繩子,前面八個人幫忙拉繩子,中間八個人抬棺材,後面八個人幫忙推。因為棺材挺沉的,一口棺材八百多斤,加上里面的尸體一百多斤,兩條龍杠一百多斤,四條抬杠也有七八十斤!如果在棺材店買的成品棺材,很多棺材店老板,買的沙木做的棺材,就會輕很多!如果是老百姓自己請木匠私人訂制的,用料就比較奢侈,經常是一口棺材超過一千斤!我就看見過,一口棺材的蓋子,超過二百多斤的,兩個人抬一個棺材蓋,都非常費力的!

    抬棺材的過程中,抬棺材的人只能前進,不能後退一步!抬行一段距離後,前面有人發號施令,停步,大家就會停下腳步,把手上的竹竿,頂在抬杠下面,代替自己的肩膀,抬棺人就能休息一下,歇一口氣。但是不能長時間停留,往往是幾個呼吸之間。棺材停留,抬棺人歇氣的時候,棺材後面跟著的披麻戴孝的孝子賢孫,就必須跪下。一般死者的長子或者最小的兒子端靈位,在棺材前面,還有一個專門端遺像的人,在端靈位的人前面。棺材停下時,端靈位和端遺像的人,就要轉過身,面對棺材跪下來,到抬棺人喊“走”,準備抬棺走的時候,就趕緊起來向前走。端遺像的人前面,有一個拿引路花的人。引路花是用白色的紙剪出來的一串花,有點像收魂幡一樣,用小竹竿頂起來,迎風飄揚,像一個打仗部隊的旗幟。引路花的前面,就是一個丟買路錢的人,在棺材前面二三十米,用背簍裝一大背簍的紙錢,一邊走一邊扔買路錢。走在最前面的,是兩個放鞭炮引路的人。放鞭炮的要跑在棺材前面四五十米,其中一個人用大背簍,背上一背簍鞭炮,隔二三十米,扔一掛鞭炮在地上,後面專門有一個人,拿一炷香,點燃鞭炮,一路 里啪啦的。遇見轉彎、過橋、過居民房,都必須要放鞭炮!正常埋葬的,還有道士,一路敲鑼打鼓,有時候還吹響嗩吶聲。李建這里沒有請道士,這個環節就免去了。

    由于李建沒有後代,披麻戴孝的,就是他同族的十幾個佷兒佷女。李娜也為他哥披麻戴孝,端靈位的任務就只有交給李娜了。一般女孩子是不能端靈位的,特殊情況除外。端照片就找的一個李建的隔房的佷兒,李建大爺爺的重孫子,有八九歲的樣子。我也被安排了活兒,點燃一炷香,跟在一個背一簍鞭炮的小伙子後面,專門點鞭炮。劉運平也安排了活兒,為李建的棺材拿引路幡。扔買路錢的找的一個大人,因為要背一簍紙錢,小孩子背不起。在離棺材二十米左右的院壩門口,放了一掛大的鞭炮,出發和到墓地的時候,都必須燃放一掛大鞭炮。

    以前我們村有人去世後,棺材都放堂屋里面的,要埋葬當天凌晨,還需要出柩,把棺材從堂屋抬到院壩外面。我就奇怪,李建的棺材為什麼一直放院壩里面,不放屋里面去。我偷偷問了一下張志明“張爺爺,我們村有人去世後,棺材都放堂屋里面的,為什麼李建的棺材,不放堂屋里,一直放院壩里面啊?”

    張志明說“小伙子啊!農村的規矩和禁忌特別多。在家里面去世的人,才放家里堂屋里。在外面橫死的人,是不能進屋的!只有擺院壩里!像李建這種情況,如果不是因為配了冥婚,娶了一個老婆,連埋葬祖墳旁邊的資格都沒有!甚至連修墳墓的資格都沒有,只能挖一個坑埋了!他的小舅子,莫華雄,就連棺材都沒有,用竹席一卷,挖個坑就埋了!老百姓家夭折的小孩子,大多都是這樣處理的!”

    幾千年的民間文化傳統,博大精深,雖然隨著歷史變遷,遺失了很多精髓,但是仍然有很多文化傳統。雖然也有一些糟粕,像配陰婚的這種封建思想。但是這種封建思想,在老百姓的腦子里根深蒂固,拔也拔不出來。

    我和張志明說完話,李中文就喊道“張叔,吉時快到了,建娃兩口子的靈位和遺像可以從洞房里請出來了嗎?”

    張志明說“把你們安排的李娜和李剛叫過來吧!隨我進屋請新郎新娘啟程了!”

    李剛就是李建大爺爺的重孫,他的任務是端李建和莫華英的遺照。

    張志明喊道“劉顯軍,你過來一下!”

    劉顯軍在那邊和別人閑聊,听見張志明喊他,馬上跑過來,說“張志明,叫我干啥啊?”

    張志明說“還是你來請新郎新娘啟程吧!我做活人的媒多,做這個媒的經驗不足,你經驗豐富一些,我正好借機會向你學習!”

    劉顯軍笑了一下說“你還活到老,學到老啊?都快變成老不死的了,還學這樣學那樣!累不累啊?”

    張志明說“做人就是要不斷的學習嘛!涉及的領域越多,就越覺得自己知識太少!越感覺自己孤陋寡聞!”

    他們聊著的時候,李娜和李剛走了過來。張志明說“你們兩個跟著我們來吧!”

    劉顯軍手上拿了一疊紙錢,帶著張志明和李娜李剛,走進李建的臥室里。臥室里一股香的味道,伴隨著蠟燭的味道。原兩個靈位台上,每個靈位台上燃著三炷香,一邊靈位台上插著一條防風的大紅蠟燭,組成一對!這種紅蠟燭能燃三天三夜。

    劉顯軍看靈位台上的香燃得剩余不多了,拿了六炷香,在紅蠟燭上點燃,揮動幾下,把香上面的明火揮滅,把香橫放兩只手掌心,在兩個靈位台前深深鞠躬,然後分別在李建和莫華英的靈位台上,各插上三炷香。

    劉顯軍上完香後,拿起紙錢,在紅蠟燭上點燃紙錢,在李建床頭邊燃了一堆紙錢,口中念念有詞“李建莫華英!恭喜你們夫妻喜結良緣!在洞房一宿,現在要請你們跟隨你們的身體,去到你們兩人的新家,在那里快快樂樂!相親相愛!天長地久!現在請跟隨我們一起,請!”

    劉顯軍請完靈以後,又在房間門口點燃一堆紙錢,叫李娜端上兩個靈位台,叫李剛端上兩個人的遺照,跟隨他走出去。張志明在最後面跟著,態度恭敬虔誠!

    劉顯軍帶著李剛和李娜,走到棺材前面,李剛在李娜前面。李剛和李娜頭頂都戴著白色的孝布。棺材後面還有十幾個戴孝布的小孩,排好隊列,站在棺材後面。劉運平拿著引路花,站在李剛前面!扔買路錢的壯漢,站在劉運平前面二十米。在扔買路錢的壯漢旁邊,擺了一掛大的鞭炮,我點燃一炷香,蹲在鞭炮前面,準備隨時點燃鞭炮。背鞭炮的一個壯小伙子,已經在棺材前面五十米只左右,地上扔了好幾掛鞭炮了!因為這邊大院子,房屋密集,必須要在路過的每一棟房前點燃一掛鞭炮!

    一切準備妥當後,李中明拿來一只剛會打鳴的大紅公雞,遞給劉顯軍。不知道劉顯軍弄了雞的雞冠還是哪里,弄出一些血,滴在棺材蓋上。劉顯軍叫張志明把公雞拴在棺材蓋上,然後他們兩個,一起走到了劉運平的前面,因為他們是媒人,要在前面幫忙引路。

    劉顯軍轉身朝後喊道“孝子跪下!”

    李娜和李剛轉過身,端著靈位和遺像朝李建的棺材跪下,棺材後面的十幾個戴孝的小孩,也在大人的指導下,跪成一隊。

    只听劉顯軍喊道“吉時已到,起棺——”

    我听見起字,馬上就點燃這掛大的鞭炮,馬上跑到下一掛鞭炮的位置準備點燃下一掛鞭炮。

    我點燃鞭炮的時候,鞭炮聲 里啪啦的響起,孝子們已經站起來,八位抬棺人,抬著棺材站了起來!那兩個備用的抬棺人,馬上抽出棺材下的兩條板凳,放在一邊!

    領頭的抬棺人吆喝道“左腳,走!”

    抬棺人都邁開左腳,開始前進,步伐一致!劉顯軍和張志明,在劉運平前面,帶著隊伍往前走。扔買路錢的大漢,忙得不可開交,一路扔著買路錢。我就在前面,一掛接著一掛的點燃鞭炮,背鞭炮的小伙子,也越來越輕松,因為背簍里的鞭炮越來越少!棺材後面十幾個小孝子後面,跟隨著一百多個親戚朋友,一起來給李建送葬!

    我在前面點鞭炮,發現一件奇怪的事情!因為在上山的前面路的土邊,我發現很多人!有本村的,也有別的村的!我估計有三四百人!我看見一個個子矮小,身材肥胖,腦袋圓圓的人,正是劉矮子!我點燃一掛鞭炮後,跑到前面,問劉矮子“劉老師,你怎麼在這里啊?”

    劉矮子說“來看熱鬧啊!看配陰婚的,很多隔壁村的人都來看熱鬧了!”

    我繼續往前點著鞭炮,不禁感嘆,農村的人為什麼這麼愛看熱鬧啊?李建出事那天晚上,十一二點了,都有三四百人來派出所門口看熱鬧,甚至有的人擠進派出所里面看!這些人的好奇心太重了吧!

    隊伍前進了二百多米的時候,抬棺領頭人吼道“停!”

    只見隊伍全部停下,抬棺人用竹竿支撐著抬杠,有幾個氣力小一點的人喘著粗氣!李娜和李剛又轉過身,朝李建的棺材跪下,棺材後面的孝子小朋友,也全部跪下。大概二十秒鐘後,抬棺人吼道“走!”

    孝子們馬上起身,抬棺人馬上把抬杠放在肩膀上,領頭抬棺人吼道“換肩,右腳,走——”

    然後他們又邁著統一步伐,棺材在統一步伐後面,一搖一晃,像在跳舞一樣。

    走走停停了五次,終于到了李建的墓地。抬棺人把棺材抬到墓前,對準墳墓洞穴,放下了棺材。抬棺人解下了棺材上的公雞,給了劉顯軍。然後他們解開棺材上的龍杠和抬杠,拉著棺材上的繩索,往墳墓里送進去。直到把棺材全部送進墳墓,把繩子拽開,然後專門一個掌墨師,把棺材調整在墳墓的正中間位置,棺材中心線對正墳墓的中心線。

    孝子們這時候跪在地上大哭起來,年長的女性,就折斷一些柏樹小枝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漂泊無奈的人生》,方便以後閱讀漂泊無奈的人生第67章 埋葬李建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漂泊無奈的人生第67章 埋葬李建並對漂泊無奈的人生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