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何雨柱率領中路軍,與布哈拉汗國激戰的時候,劉遠率領著一萬兩千人,正好跨過明鐵蓋山口。
    軍隊沿著娑奚水為印度河支流)進入了唐代的蔥嶺今克什米爾北部),其中就有大明揚武軍的六千多人。
    自唐天寶六年公元747年)三月,唐玄宗敕令時任安西副節度使的高仙芝為行營節度使,率步騎一萬,發動對勃律的遠征。
    漢人真正意義上重回這片土地,芮寧听著事務官講述著此地的歷史,他心中充滿著無限的豪情。
    這里劉遠倒是來過,從這里繼續向南就是拉達克了,上次他可是一路炸到了新德里。還有對巴鐵的援助時期,龍國修建喀喇昆侖公路時,他作為官方代表克什米爾這邊他也來過。
    前方不遠就是肥沃的雅辛谷地,在河邊矗立著一座古城孽多城今吉爾吉多市)。其實在我國東晉就有了這座城市記載,唐天寶年間高仙芝平叛後,在此地設立歸仁軍。
    西歷751年高仙芝在怛邏斯之戰中大敗于大食,唐朝勢力退出中亞西部。小勃律及周圍地區再次臣服吐蕃,中原王朝從此也斷絕與這里的聯系。
    後來小勃律再度分裂出去,連同大勃律的一部分獨立成各個小城邦。大勃律余下的部分,後來成為拉達克王國的一部分。盡管長期處于封閉的環境中,但是大小勃律的居民不畏艱難,世世代代頑強地生存下來,保持自己的習俗,成了巴爾蒂人的主體。
    在這幾百年漫長的歲月里,若干其他民族的游牧部落從不同方向來到這里。長期的混居使當地居民混入了達爾德人、克什米爾人、突厥人、伊朗人等多種其他民族成分。
    巴爾蒂語屬藏語西部分支,保留了許多古藏語的因素,但也受到了波斯語、阿拉伯語、希納語、布魯沙斯基語、烏爾都語等多種語言的影響,但是文字已經失傳。
    面對如此一支龐大的軍隊,沿途的十個小部落和兩個小城,也就只有五六百人左右居民的鎮子。紛紛向安西軍投降,劉遠很欣然的接受了他們的臣服,對于這樣主動來投奔的也沒有吝嗇,大批的糧食發放下去。那些人表現的更加恭敬,主動當起向導,還幫著軍隊做一些雜活兒,比如鋪橋伐木等工作。
    當然從他們那里也了解到了此地的形勢,經過幾百年來無數的小部族遷入。他們與當地人漸漸的融合,居然逐步形成一個城邦制的克什米爾王國。王都就設在巴爾蒂提斯,也是以當地的主體民族為主,勢力也是最強的。其余的各城邦基本都是高度獨立,幾乎都不去王城朝拜的。
    向他們投降的,便是一個名為坎特提人部族,人口總共也只有一萬人出點頭。他們生活在喀喇昆侖山脈以南,主要以種植青稞類作物和放牧為生。他們中有些族人甚至曾經翻越過山脈,抵達過安西都護府治下的于闐和葉爾羌,對漢人富足的生活十分向往。
    如今漢人軍隊已經到了家門口,此時不投降還待何時?沒辦法他們實在是太窮了,這幾年氣候有些異常,農作物減產,牲畜大量死亡,已經窮到族長和頭人們都受不了的程度。他們情願放棄手里權利,也想過點兒好日子。
    ………………………………………………
    安集延,古稱安都康城。它位于中亞的大巴扎是古畏兀兒語,意為集市、市場),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據點,成為東西方交流的主要樞紐。當時,西域人將來自中亞的商人,統稱為“安集延人”。
    安西軍的主力就是沿著這一路線行動,這一路大軍的明面上的主帥,就是涼王世子劉鎧。海西鎮守使賀雲奇作為副將,實際上負責統御西征軍所有事務。
    大軍壓境敵人望風而逃,一路上大大小小的村寨部落全部投降。已經佔領費爾納干盆地門戶奧什,現在兵臨安集延,遠遠的就可以看到有不少人逃出城市。
    作為一個商貿城市,安集延只有象征性的低矮城牆。相比御敵防風的功能更重要,連個城門都沒有。
    統治這里的埃米爾希里巴林,所擁有軍隊不足兩千人,費爾納干盆地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業和商業區。這里人並不善于戰斗,也不願意當兵打仗。
    布哈拉汗國對費爾納干地區的統治基礎也很薄弱,希里巴林一個月前就發布召集令,只有零零散散的幾百人前來。哪怕就是這點兒人,再得知漢人大軍足有五六萬人,而且還有兩天的路程。當天夜里就一哄而散,跑了個干干淨淨。
    希里巴林一瞧,得咱也別繃著了趕緊跑吧!聚集了手下所有的軍隊,攜帶了大批的財物,連夜就溜了。
    第二天一早,城中的商人和百姓一看當官兒的跑了,立刻在的城頭掛滿了白旗。也有一些富商擔心漢人軍隊會劫掠,趕緊收拾細軟準備逃跑了。
    這里地勢開闊,易攻難守,如果有有埋伏也無所遁形,十分利于騎兵作戰。劉鎧得知城里的守軍全逃了,立刻派出3000輕騎兵進行追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支龐大的騎兵快速追擊時,路上的逃難的嚇得連滾帶爬跑到路邊。每個騎兵都不止一匹馬,備用馬的韁繩綁在前一匹馬的馬鞍上,差不多跑上一個時辰左右,或者戰馬跑的狀態不好,就需要換一匹。
    這時候每人三匹馬,可都是精良的戰馬。如果追太快了,會分兵留守,看守馬匹,休息,喂養,放牧。例如這3000精騎追擊,跑了一個時辰,換馬了。就得留下50100人來看守這3000匹馬,其他人繼續追。一般放牧喂水大約半個時辰,就可以繼續向前追擊大部隊了。
    只不過後方的大部隊,沒有在繼續停留,只是留下了必要的接管部隊。後續大隊人馬就跟在後面繼續前進,步兵和其它跑得慢的兵種在後面押送物資。留下一大幫本地有身份的人,在城門處面面相覷,原來漢人將軍根本沒把他們當回事兒。都護府要的只是他們接受統治,老老實實的遵守法規。
    中路軍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布哈拉汗國的門戶塔什干城。追擊的安西軍輕騎兵終于在申時,追上了先前逃跑的埃米爾希里巴林。還有他的八百多步兵和四百騎兵,這里距離下一個城池奇爾奇克只有不到二十里。
    希里巴林無奈的命令部隊防御,因為對方的追兵全部都是騎兵,他不敢賭能在對方的追擊下跑回奇爾奇克。正如他想的一樣,敵人比想象中的更加難纏。戰馬似乎比他們更優良,很快就超過了他們。
    騎兵指揮官高大山下令,輕騎兵隊直接分成左右兩支。一隊對敵人發起進攻,另一支則繞過敵人,在前進的路上進行堵截。對于這個時代輕騎兵的用法,都是不盡相同的。那就是圍住敵人,不斷的使用弓箭等遠程武器進行騷擾。在敵人等防御露出破綻的時候,快速撲上去咬上一口。由于漢人先進的弓弩制造技術,安西軍的射程超過敵人一倍。
    布哈拉軍從沒有想到,他們有一天會在看家的騎射本領上被人壓著打。這些人算是希里巴林的直屬部隊,裝備還是相當齊全的四鏡甲,大盾牌,鐵盔。盡管不時的有人中箭,受傷甚至死亡。但他現在能做的就是讓這支軍隊抱著團,緩緩向齊爾奇克城的方向移動。
    高大山一直都在仔細觀察著敵人,發現這支敵軍很頑強,裝備也相當好。騎兵弓對他們的壓制效果不明顯,他不懷疑自己的能夠獲得勝利。但他作為指揮官,必須要保證自己手下的兄弟不能損失太多。
    其實安西軍輕騎兵還有其他的破陣裝備,高大山很快就做出了安排。他命令騎兵們20個一組,分批次繞陣而過。就在靠近在敵人五十米左右的時候,靠著盔甲硬頂敵人的箭矢。利用戰馬奔跑加速,用皮質投索將四稜破甲錐投擲出去。
    四稜破甲錐可以看做加強型的標槍,借助戰馬的沖刺和套索的拋投,初速可以達到每秒43米左右,速度已經不次于蹶張弩。加上其特殊的結構可以輕易的刺穿盾牌,即便是穿著重甲也防御不住。
    僅僅是第一波的一百六十多柄,頓時將外圍防御的士兵射倒一大片。布哈拉軍的盾牌甚至被一擊打的四分五裂,就連後面的重甲士兵也是死傷慘重。失去了最外圍盾牆的保護,接下來的第二波和第三波破甲錐所造成的傷害就更大了。
    僅僅只是三輪投擲,就造成了布哈拉軍三百多人的傷亡。算上之前弓箭造成的死傷,希里巴林的衛隊損失已經超過三分之一。破甲錐的殺傷力實在是太強了,甚至有一發直接刺中希里巴林身邊的親兵,把全副盔甲的親衛連同戰馬的脖子一並刺穿。滾燙的鮮血竟然淋了他一臉,還是在另一個親兵眼疾手快的把他從馬車上拽了下來。
    突如其來的打擊,要是一般的軍隊早就崩潰了。可是這些戰士都是埃米爾的衛隊,忠誠度很高願意用身體保護他。還沒等親衛們重新組織防御陣型,安西軍騎兵又有了新的行動。
    安西軍騎兵又繞了回來,這一次在前面的是百余名健壯的騎士。他們的隊形間隔的非常寬,手中的套索揮動,另一端是以純鐵鑄成的約兩斤重的雙錘流星。鐵鏈兩端各系一個狼牙流星錘,錘為正圓形,前部為狼牙狀,上有寸長鐵釘若干,釘頭向前,極為鋒利。在距離敵人差不多一百米左右投索松開,一百多枚狼牙流星錘凌空飛了出去。狼牙錘發出呼嘯聲,旋轉著重重的砸入敵陣。雙錘流星就像百年後的火炮鏈彈一般,把正前方所有的阻擋的人全部砸翻,不論是盾牌還是武器都不能阻擋。
    忠心的侍衛把希里巴林塞進馬車下邊,這些狼牙流星錘落下一片人仰馬翻,砸的馬車木屑紛飛。戰局瞬間就發生變化,布哈拉軍陣型混亂。
    高大山一見機會來了,發起了沖陣的信號。原本包圍敵人的兩支隊伍,開始相對發起沖鋒,前排騎兵兩兩配合拋出鐵鏈,拴在戰馬鞍韉上。鐵鏈中間是充滿倒刺的金屬滾筒,這一招在華夏歷史上叫做拐子馬。
    騎兵沖入了敵人隊列當中,他們挺起長矛刺穿面前的士兵。那些夾在戰馬中央的士兵,被滾筒打斷雙腿撞翻在地,死傷無數。鐵鏈上的安全扣鎖,在承受一定的沖擊後會自然脫落,也是一種保護己方騎兵的措施。
    在前排具裝甲騎撕開口子之後,後方的輕裝騎兵立刻沖入沖了進去。戰刀揮舞無數的頭顱斷臂,基本上就是一邊倒的砍殺,後面的軍士跑得慢了連人頭都搶不到。
    敵人的反抗意志被徹底被打沒了,他們紛紛拋下武器,跪倒在地投降了。
    安西軍的目的是征服,並不是殺戮,見敵人已經投降自然也停止了攻擊。但仍然沒有放松警惕。部分騎兵散開,另外一部分則下馬收攏俘虜。
    喜歡影視世界旅程無限征途【續】請大家收藏︰()影視世界旅程無限征途【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